◎从明星主播、科技概念、当红综艺再到梅西直播首秀,可以说遥望几乎没有错过任何吸睛领域,但公司还是身陷亏损,难以起飞。
每经记者 陈婷 杨昕怡 每经编辑 刘雪梅
图片来源:淘宝直播间裁图
6月14日,梅西亮相淘宝直播间,主播李宣卓身着黑色T恤,右胸上的“遥望”二字引人注目。
李宣卓多次强调梅西直播间与任何商业行为无关,但直播中球王头上的贴片广告轮番变动着,在一众品牌名中,“遥望科技”四字也赫然在列。
将开启中国行的球王请入自家主播的直播间,今年618,遥望科技(SZ:002291,股价15.00元,总市值136.70亿元)又追了一把热点。梅西现身时,直播间的场观已经达到了将近170万,到梅西离去前,场观已经超过238万。
截至6月15日,主播李宣卓在淘宝直播的粉丝数超过了7万,而在两天前的13日,这个数字还不到3万。
粉丝数是涨了,但量级并无实质性提升。而对于梅西亮相直播间的效果,外界也褒贬不一。
CIC灼识咨询合伙人冯彦娇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梅西是很多球迷的青春和情怀,梅西做客直播间将会提高本次直播的关注度和流量,为直播间带来更多粉丝。但鉴于此次梅西并未有任何带货行为,该流量的粘性可能不高,难以提升未来直播间的销售转化率。
遥望科技获得的球王直播首秀,又能为业绩带来多大推力?互联网分析师张书乐表示,梅西能吸引流量,却不可能真正把遥望科技带火,遥望科技是用邀请梅西来刷存在感和“亮肌肉”。
从传出梅西即将降临遥望旗下主播的直播间开始,遥望科技的股价就涨涨跌跌。6月12日,消息首度传出,截至当日收盘,遥望科技涨幅5.13%,而6月14日直播当天,遥望科技收盘价15.68元,与前一日收盘价持平。而至6月15日,其收盘价15.00元,跌了4.34%。
从年初至今,遥望科技股价上涨15.38%。不过,在5月5日收盘价达到21.45元之后,股价就一路下行。
在热点上屡屡占位,股价却不能如期起飞。遥望科技的打法,是越来越不奏效了吗?
数据显示,2022年618活动期间,遥望科技共开播459场,总GMV高达16亿,还出现了5个单日破亿、30个单日破千万的直播间。
今年618,遥望科技还未公布自己的数据。不过,2023年6月1日618首战开启,公司主播贾乃亮实现2.18亿元销售额,创下直播间销售额新高,总场观达到47万人,销量达41.74万单。
仅从数据上来看,其已经跻身头部MCN机构之一。
仔细分析,遥望科技之所以能在今年618“抢”下梅西,有几个前提条件。
一来,从实力上看,遥望科技的确是头部MCN机构之一。据其管理层此前在投资者交流会上透露,2022年,遥望科技新签约艺人25位,累计签约艺人51位,累计签约主播121位。目前独立开号且直播的号超过80个,累计直播时长2.8W小时,每月每个号平均开播28.9小时,一共创造了150亿左右GMV,单小时产出52W,单场过亿主播有6位;过千万有24位。
此外,去年10月21日,遥望科技宣布入驻淘宝直播。对此,遥望方面表示,继抖音、快手后,淘宝直播将成为公司又一长期运营阵地,遥望开启淘宝直播、抖音、快手三平台同时运营的新业务模式,“抖快淘新三驾马车”齐驱,成为首家完成头部平台全域布局的企业。
目前来看,淘宝直播也给了遥望科技应有的“排面”。据淘宝直播方面对记者表示,之所以会选择遥望科技,是因为遥望是新入淘的机构,李宣卓是新入淘的主播。
回顾遥望科技的发展史,可以发现其之所以能走到如今的规模,与其在行业发展早期便坚定转型有关。
公开资料显示,杭州遥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11月,2018年,星期六开始发布相关公告计划收购遥望网络,最终从一家传统鞋企转型为互联网营销服务企业。
据了解,遥望科技自2019年起便布局直播电商,2019年上半年开始签约艺人带货,2019年下半年开始培养自有网红,早期通过签约明星带动主播培养。“瑜大公子”崛起后建立了完整的供应链体系;2021年公司签约多名新的明星,6月公司决定在抖音拓展。
正是因为踩中这一风口,星期六一度成为了“网红概念股”,一时间,股价“妖气”冲天。2019年12月13日,星期六以涨停板吹响了本轮上涨的号角。2020年1月17日,星期六股价攀升至36.56元。当年上市首日,星期六的收盘价仅为12.85元。
数据显示,早在2021年,遥望网络已经累计合作130+主播,完成3000多场直播;截至目前,已与2万多个国内外知名品牌展开合作,并为品牌完成累计6.3万+款商品推广。
或由于转型的成效显著,星期六决定彻底由“实”入“虚”。去年12月1日,星期六发布公告,将公司证券简称自2022年12月1日起变更为“遥望科技”。
除了有抢下梅西的实力,遥望科技更有抢下梅西的动力。
从公司基因和CEO谢如栋的个人经历来看,球王直播首秀花落遥望科技可以说是意料之中的结果。
“让我震撼的是,有些主播甚至连带的货都介绍不清楚,竟然能把货卖出去。说明当时的直播电商还在玩气氛,浮于表面。”谢如栋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及自己进入直播电商领域的契机。
2018年末,谢如栋偶然关注到一位快手主播单场直播销量突破了1.6亿。他意识到,机会来了。“不懂货的人都能带货,说明消费者是盲从的,市场还处于野蛮生长的早期,对于真正想进入直播领域的创业者就是机会。”他说。
主播在遥望直播电商产业园直播间直播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叶晓丹 摄
此后遥望科技的种种打法和布局大多也带有着这位创始人身上的鲜明印迹。
相较于美ONE、交个朋友等MCN机构,遥望科技在主播的排兵布阵上显得独树一帜。从专程飞去香港签下第一个明星主播王祖蓝后,谢如栋进行了多层次主播矩阵打法,在拓展明星主播的同时,以内部赛马机制孵化职业主播。
据了解,遥望科技目前已签约合作了王祖蓝、张柏芝、张予曦、贾乃亮等明星主播近40位,孵化了瑜大公子、李宣卓等百余位主播达人。
“艺人+素人”主播的双轮驱动下,遥望科技在寻找流量池这件事上动作迅速。2022年双11,遥望科技成为了唯一完成淘抖快全域布局的MCN机构。直到今年618大促,交个朋友才成为第二个横跨淘宝、抖音、京东3个平台直播的企业。
对于“人货场”三要素中的“人”,遥望科技想要的流量密码还不止在明星主播身上。
2022年4月,在元宇宙的热潮中,遥望科技虚拟数字人主播孔襄出道,与贾乃亮隔空互动表演短剧,一度占领社交媒体的热搜榜单。
随着2023年的科技圈热点转向了AIGC,今年2月,遥望科技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复表示,公司计划基于GPT技术框架做直播带货的AIGC生成,目前仅处于研究阶段,未来能否稳定实现商业化尚没有定论。
3个月后,遥望科技在年度商家大会上正式推出了自研的“遥望云2.0”系统;并在同月与人工智能公司小冰宣布开展战略合作。科技概念讲出的故事仍然在二级市场奏效,宣布合作当天,此前股价走势一直平淡的遥望科技涨停,每股报22.09元。
相较于东方甄选在自营产品上的研发宣传、交个朋友卖卫星、卖房等隔三差五的直播热点,遥望科技努力在内容上找“噱头”。
今年1月9日,有市场消息称,兔年春晚有意与直播电商上市公司遥望科技进行独家直播合作,重启春晚预热节目《春晚GO青春》,双方已进入洽谈最后阶段。
受该消息影响,1月10日,遥望科技盘中涨停,每股报16.32元。但最终遥望科技并未现身春晚,股价应声下跌。
2月初,遥望科技联合出品的劳作纪实互动真人秀《种地吧》在全网刷屏,该档综艺记录了艺人真实耕种、运营农场,直播带货自负盈亏创立农夫集市等全过程。
无独有偶,美ONE也在近期推出了《所有女生的OFFER》、《所有女生的主播》等综艺,这也意味着直播电商的引流战争已经蔓延到了直播间外。
从明星主播、科技概念、当红综艺再到梅西直播首秀,可以说遥望几乎没有错过任何吸睛领域,但公司还是身陷亏损,难以起飞。
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28.11亿元,同比增长30.7%,而归母净利润亏损7亿元,同比下滑2890.9%,2022年,遥望科技亏损有所收窄,归母净利润亏损2.65亿元。
在今年一季度营收节节攀升的情况下,遥望科技的盈亏情况仍不容乐观。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都出现了巨幅下滑,分别下降了143.88%和154.65%。
对于公司2022年净利亏损的原因,遥望科技在财报中提到了鞋履销售业务、互联网营销业务的影响。
在2022年年报披露后,遥望科技收到了深交所下发的年报问询函,这已是其连续5年收到问询函。面对这些问询函,公司基本都选择了延期回复。
与此同时,公司股东云南兆隆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第二大股东谢如栋都在近年连续减持,套现离场。
2023年1月1日,谢如栋发布内部信,称2022年的成绩是“非常不满意的答卷”。
内部信显示,2022年遥望科技一共签约172位艺人和主播,新接入10806家品牌和商家,直播时长近3万个小时,达成1.35亿笔订单。
“在团队规模上,我们从(去年)年初的1000人增长到1500人,但团队的扩张并没有给业务带来意料中的增速,业绩没有随着人员基数呈线性增长。”谢如栋表示。
究其原因,他指出,具体的问题在于管理层分工不合理、直播流程执行不彻底;直播时长短,时间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以及公司管理层没有经营意识等方面。
谈及遥望科技在直播电商江湖的定位,张书乐认为,遥望科技的模式是一个大型MCN,缺少特色,整体前景都显得不够明朗。
“直播带货的尽头是自营,无论对于平台还是MCN而言,遥望科技依然是名人明星驱动,处于直播带货的粗放模式阶段,如无自建产业链来达成与其他直播带货MCN在品牌、品类和品质的差异化,未来也难免被淘汰。”张书乐说。
值得一提的是,直播行业也正在发生变化。除了越来越多的IP进入到直播行业之外,行业的内容化趋势明显。冯彦娇提及,当下,许多大平台对头部主播和优质内容都“求贤若渴”,最近爆红的主播不少都有内容,并且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趋势;此外,曾经的头部主播对线下业态冲击太大,虹吸效应影响平台生态,直播平台从机制上都会去中心化;另一方面,消费品牌越来越注重盈利性,导致过往品牌强烈依赖头部主播、牺牲利润换取交易额的情况变少,从而给了非头部主播更多的机会。
行业变局之下,任何玩家若想守住既往的优势地位,都需要拿出真本事。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