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妇幼司司长宋莉在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到目前我国已累计开展了宫颈癌免费筛查1.8亿人次,乳腺癌的免费筛查近1亿人次。通过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使患病妇女得到及时救治。
◎宋莉强调,要让广大的女性朋友进一步提升健康管理意识,从“要我查”转变为“我要查”,更好地加强自身的健康管理。
每经记者 李宣璋 每经编辑 陈旭
5月31日,国家卫健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维护妇女儿童健康权益有关情况。
发布会现场 每经记者 李宣璋 摄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胡强强在发布会上表示,妇女儿童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石,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世界卫生组织将人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人民健康水平的主要指标,其中妇幼健康也反映了全民健康水平、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
宫颈癌、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两大恶性肿瘤,那么,国家在开展“两癌”筛查及防治工作方面取得了哪些新的进展,又将采取哪些措施降低女性受“两癌”威胁的风险?《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此在发布会现场提问。
国家卫健委妇幼司司长宋莉在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自2009年以来,我们国家就推动实施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的检查项目,到目前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项目已经覆盖全国2600多个县区市,县(区)级的覆盖率超过了90%。
“到目前已经累计开展了宫颈癌免费筛查1.8亿人次,乳腺癌的免费筛查近1亿人次。通过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使患病妇女得到及时救治。”宋莉强调。
宋莉在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2023年1月份,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教育部、财政部、全国妇联等10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2023-2030年)》,主要目的是促进各地积极行动起来,为我国迈向早日消除宫颈癌的目标进一步加速行动。
国家卫健委妇幼司司长宋莉回答记者提问 每经记者 李宣璋 摄
下一步,国家卫健委将推进落实宫颈癌和乳腺癌的三级防控策略,着力推动以下工作:
一是通过一级防控努力实现“不得病”。包括广泛开展宫颈癌、乳腺癌的社会宣传和健康教育,特别是使妇女朋友们能够增强自我健康管理的意识,特别是每一个人都是“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的提升,进一步提高宫颈癌和乳腺癌防治的社会共识。也包括推进HPV疫苗接种工作。
二是二级预防努力实现“少得病”。国家卫健委将推动更多地方将宫颈癌和乳腺癌的筛查能够纳入民生实事项目,使更多的妇女能够得到早期的筛查,让这样的服务惠及更多的妇女。
“在这个过程当中部门联动非常重要,国家卫健委和全国妇联、全国总工会也希望地方各相关部门大家联合起来,共同为女性朋友们进一步提升健康意识,做更多的社会宣传和倡导工作,使广大的女性朋友进一步提升健康管理意识,从‘要我查’转变为‘我要查’,更好加强自身的健康管理。同时,积极跟进科技新技术,像人工智能,包括生物医学检测等新技术进展,更好提高对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的筛查和诊断能力。”宋莉说。
三是通过三级防控策略,使患病的妇女能够实现“早康复”,在这方面将加大对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早期康复的服务能力建设,包括专业人才队伍培养,特别是基层服务能力的提升,从而使患病妇女能够得到早诊断、早治疗和早康复,进一步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更好维护妇女的健康。
“小眼镜、小胖墩”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广受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对此表示,当前儿童的近视、肥胖、龋齿已经成为影响儿童健康的常见慢病。
“就拿肥胖来讲,儿童的肥胖如果不及时发现干预,在儿童期就会引发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脂肪肝等一系列疾病,男孩第二性征的发育也会受到影响。”倪鑫强调。
他进一步指出,如果不及时调整,儿童的近视、肥胖、龋齿将形成“儿童期成人病”,到了成人期就形成慢病。在这方面,我们国家高度重视,尤其是针对儿童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国家卫健委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要给予重视:
第一方面,既然是慢病,就要加大科普的宣传,也就是说让家庭,让孩子的父母都要知道形成这些病有哪些原因。要通过科普宣传,让每个孩子保持健康饮食的生活习惯,从而减少这些慢病发生的几率。
第二方面,对于慢病防控,更重要的是做到早筛。“我们要及时发现比如视力问题、肥胖问题、龋齿,所以早筛从学校方面来说,对孩子视力要有定期的检查,对孩子龋齿也有定期检查,包括窝沟封闭等等一系列措施。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给家长培养这样的意识。”倪鑫强调,从医疗机构来讲,孩子的健康体检要有统一的标准。所以有了这样的科普宣传以后,家长有意识随时与社区机构取得联动而达到慢病的早筛。
第三方面,更重要的是全社会参与。倪鑫表示,对于儿童的慢病绝不是单单一个机构的问题,所以在这里也要呼吁,包括卫生和教育部门、社会、企业等应共同联动起来,给每一个孩子营造一个很好的生活环境、饮食环境,培养健康习惯,就像我们提出建立儿童友好型城市是一样的。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李宣璋摄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