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估算,整个宿豫区去年GDP超过400亿元,京东系占宿豫区经济总量20%左右。比如,涉及到GDP构成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指标、服务业的指标等,京东都有所贡献。
每经记者 王郁彪 每经编辑 刘雪梅
稍显崭新的城市景观,以及看似并不“忙碌”的宿迁,与刚刚实现逆袭的“凶猛”形成了鲜明反差。
在前不久揭榜的2022年GDP百强城市名单中,宿迁跻身全国70强,GDP首度突破4000亿元,增速位列江苏省第四。过去长期“垫底”的宿迁反超连云港107亿元,在省内位次前移至第12位。
宿迁的“加速度”,离不开互联网的改造。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走访宿迁时注意到,在长度两公里、宿豫区洪泽湖路南北两侧,当当、百度、网易等互联网大厂林立,再向东行,京东的客服中心、京东智慧城以及物流平行总部,占据更多空间。
京东创始人刘强东的老家就在宿豫区来龙镇的农村。
城市及其背后的产业变化是动态的,要素与结构相互影响,加速形成更适宜的秩序。从“宇宙中心”曹县的走红,到眼下持续霸屏热搜的淄博,每一座城市都在展示这样的跃动性。
事实上,2009年的宿迁,GDP仅是江苏排名第一的苏州的九分之一。如今的逆袭之路,作为宿迁第一个千亿级规模的产业,电商无疑提供了巨大的支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宿迁市商务局电子商务处了解到,截至2022年底,宿迁市电商交易额达2200亿元,同比增长11%。今年一季度,宿迁市则完成电商交易额625亿元,同比增长13.5%。
宿迁2000亿的电商交易规模,宿迁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就贡献了一半。“去年,园区电商网络销售额达1005.37亿元,同比增长17.92%。”宿豫区副区长、宿迁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党工委书记任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记者走访时得到的一组数据显示,宿迁总人口不到500万,电商产业相关从业人数就超过60万人,换言之,每9人中就有1人吃电商这碗饭。
投资40亿元,总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的京东智慧城5月启用。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配套电商产业的物流、客服也在宿迁起势。任杰告诉记者,从苏北物流的分布来看,淮安是主要的物流分拨地,通达系分拨中心主要位于此。而京东物流智能物流园区则在宿豫,辐射包括苏北,以及附近的山东、安徽、河南等。
此外,宿迁是全国最大的商务呼叫中心。记者在走访时注意到,除了京东客服中心一期、二期,以及即将正式投用的三期外,小米、360、网易、百度、当当、途牛等一大批互联网企业也陆续将客服中心落地宿迁。
客服是电商及相关网络零售业态最为核心的业务环节之一。一众互联网大厂选择将客服中心落地于此,一方面,基于相对完整的客服中心的人才供应,业务培训、标准,技术等形成了产业基础,可以支撑和容纳更多企业入驻;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宿迁电商产业的加速推进。
京东客服中心公共事务负责人刘姗姗告诉记者,客服中心客服人员平均年龄为25岁,年轻群体所占比例最大。此外,有超过62%的员工来自宿迁本地。
记者同时了解到,京东客服中心最初的办公地点,就在宿迁市宿豫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裙楼里。当时刘强东力排众议,将京东分散在各地的80名客服员工全部搬迁至宿迁,京东集约化客服中心从那时起步。
刘强东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笑称,“成立之初,京东客服基本上把宿迁会电脑的,会说普通话的全招完了。”
客服中心并非京东在宿迁布局的全部。京东给出的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京东在宿迁累计投资项目13个、投资额超200亿元,涵盖电商、智慧城市、物流仓储、智能产业等多个业务。
宿迁位于中国的南北交界处,京杭大运河贯穿全城。大运河东边是宿豫,西边是宿城。在宿豫有句话叫“河东有京东”。刘强东就出生于此,他的老家在宿豫区来龙镇的农村,是一个典型的苏北农民的家。
广为流传的故事是,当年刘强东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但家庭条件有限,上学难成了问题。是家乡村民凑了500块钱和76个鸡蛋把他送入了大学。后面的故事就广为人知了,他用实际行动回报了家乡。
前不久,“京东投资60亿建近4000套员工公寓”的消息刷屏。5月,宿迁的“京东智慧城”三期投用,园区内除了一座158米的宿迁第一高楼(京东物流平行总部)外,还包含5栋员工公寓,提供2929间精装公寓等。
记者走访了京东位于宿迁的智能物流园区,以及宿迁特色霸王蟹产业基地。据记者了解,为了政企更好地对接,当地政府专门成立了“京东合作促进中心”这样一个机构。
位于宿迁的京东物流智能物流园区内部。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王郁彪摄
任杰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他们统计,整个宿豫区去年GDP超过400亿元,京东系占宿豫区经济总量20%左右。“比如,涉及到GDP构成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指标、服务业的指标等,京东都有所贡献。”
大佬反哺家乡并非个例。许多头部互联网、科技大厂创始人都在功成名就后,为家乡的发展助力。从政企间联动的角度来讲,除了实际的产业落地带来切实的收益外,互联网、科技之风也将为小城市焕新。
而从中国城市的每一次更新来看,每一个城市背后也都因拥有着独特且具备生命力的产业形态,迭代、互补又统一,中国才形成了全球最丰富的城市产业生态系统。
封面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