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特约评论员 盘和林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日前,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省福州市隆重开幕。本届峰会以“加快数字中国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以宣传贯彻落实《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为主线,集中展示了数字中国建设的最新成果,以期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数字中国建设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新时代新征程,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助力中国式现代化,首先需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涵。具体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涵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等价值维度的、全方位的战略目标体系。
在位于浙江湖州市吴兴高新区的浙江三一装载机智能制造基地,工人在调试智能化生产线 新华社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多次就数字中国建设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中央到地方的一系列数字中国建设政策措施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打下了良好基础,有助于形成统一协调的政策法规体系和顶层规划,恰好契合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需求和战略任务。例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到2035年,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发展目标。
为此,需要重视和发挥数字中国建设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功能,以培育中国式现代化的新优势。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发力:
第一,以数字中国建设激发经济活力。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数字经济的典型特征是具有网络外部性,即市场越大就越有优势,是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国家经济格局的关键力量。从我国现实来看,数字中国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布局使得各部分相互关联并有机组成在一起,以新型基础设施安全服务体系和数据要素为支撑,是以数字化驱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也是抢占数字时代发展主动权的重要举措,更是以系统观念破解经济发展难题的现实需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和不足以及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的论述,构成了新时代推动经济现代化的现实基础。为此,数字中国建设进程中要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际需求,通过高标准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激发新的活力。具体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意味着市场规模巨大和人力资源规模巨大,赋予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新内涵。强有力的消费市场也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提供了广阔土壤,能更有力地发挥数字经济降本增效的能力。在数字中国建设进程中,在线课堂、智慧医疗、智慧图书馆等一系列高质量数字基础设施,通过推动数字技术与公共服务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数字中国建设过程中的正外部性,大大提升了社会经济的运行效率。下一步要强化前瞻预判,善于把握数字中国建设过程中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重要契机,增强各方在政策部署、资源投入、行动组织等方面的协调性和配套性,为实现增强经济活力的各项目标,积蓄更明显优势,凝聚更强大合力。
第二,以数字中国建设优化社会治理。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以人民为中心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数字中国建设改善社会治理水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社会流动持续增强、线上线下融合渗透、群众诉求日趋多样,社会治理领域面临的问题多而复杂,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对社会治理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数字中国建设的过程中,社会治理模式正在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从单纯的政府监管转向更加注重社会协同治理。为此,需要精准把握目标定位,为广大群众提供个性化、精细化服务,政府的数字化转型是关键。数字政府建设能够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将社会公众引入更为便捷、高效、民主的数字化的管理和服务场域,推动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不断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服务效率,提升社会的治理水平。下一步,可通过保障公共数据安全、加强公共数据共享、提高数据应用能力等路径,增强对社会治理的复杂系统运行的感知能力、风险决策的防控能力、多元主体的协同能力,提升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的社会治理水平。
第三,以数字中国建设助力生态文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人与自然关系不断调整、不断适应的过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导向。以数字中国建设助力生态文明,需要充分发挥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的引领推动作用,以数字化促进绿色化,打造适合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的数字生态文明。
具体来看,对于生态文明建设而言,数字中国建设应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重要作用,不仅需要精准识别、及时追踪新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为科学保护、系统治理提供支撑,还需要推动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协同发展,为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供新的方法。当然,数字技术助力生态环境保护的潜力还有待大力挖掘。如空气、土壤、水源等方面的生态环境数据连续采集、实时监测仍亟须强化,监测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应用水平也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数字技术与卫星遥感等其他技术结合还不够,“空天地”一体化的动态监测与调控尚未实现。因此,在未来数字中国建设过程中,需要科学识别、主动求变,加快构建与生态文明发展相适应的制度规则和应用体系。通过数字技术,让生态环境治理从人工处置到智能监测,从被动“应答”到主动预警,将生态环境保护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地融入数字中国建设过程中。
数字中国建设已然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推动经济转型、治理有效和生态友好三方面目标的关键着力点。然而,数字中国的建设也是一项具有复杂性、全局性、系统性的巨大工程。其建设和发展需要基于技术但却不能囿于技术,更不能将技术的价值逻辑作为发展的唯一标尺,而是应将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方面作为技术发展的内置要素,持续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引领,贯彻落实好新发展理念,构建具有前瞻性与预见性的建设布局与科学合理的建设规划。在以数字中国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同时,也能够以中国式现代化开创数字中国建设的新局面。
(作者系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