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董事长李晓彤在业绩会上表示,南网能源的定位是做好综合能源供应商和服务商,前者是聚焦用“好能源”,为客户提供清洁高效的能源;后者关注“用好”能源,通过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帮助客户挖掘巨大的节能潜力。
◎公司总经理陈庆前表示,“公司判断,建筑节能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较大……截至2021年末,国内存量建筑581亿平方米,仅4%的建筑采用了先进的能效改进措施,节能达标率均不足10%。另外,国内年新增建筑面积约20亿平方米,建筑节能市场潜力较大。”
每经记者 孔泽思 每经编辑 魏官红
4月26日,南网能源(SZ003035,股价6.83元,市值259亿元)在广州市举办了2022年年度业绩说明会。会上,公司管理层就投资者关注的一些问题展开了交流。
年报数据显示,南网能源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约28.88亿元,同比增加10.2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5.53亿元,同比增加15.56%;基本每股收益0.15元,同比增加15.38%。
谈及2023年的计划,公司董事长李晓彤表示,“南网能源将积极推进商业模式的设计和持续创新迭代,全力探索向负荷集成商转型,开展用户侧储能、光储用一体能源站等负荷优化调节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营,优先聚焦南方五省区范围,加快推进风光及风光储一体化等新业务的拓展。”
节能服务是南网能源营收的主要部分,2022年,公司节能服务实现收入21.98亿元,同比增长16.36%,占公司营业总收入的76.1%。具体来看,节能服务包含工业节能业务和建筑节能业务等,两项业务2022年分别实现营收11.95亿元和7.65亿元,增长幅度均在20%左右。
图片来源:公司年报截图
其中,工业节能业务又可细分为分布式光伏节能服务、工业高效能源站节能服务等。分布式光伏节能业务是对工业企业用电需求情况、屋顶面积和厂房承重条件等进行分析,再向用能客户提供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投资、施工建设、并网和运营维护等服务。在运营期结束后,南网能源通常会将分布式光伏系统无偿移交工业企业。
工业高效能源站节能服务则是通过分析诊断工业企业的用能需求,通过投资改造、辅助运营维护工业企业的用冷、用热、用气等用能设施,提升客户的能源系统效率,为工业企业提供节能综合能源服务。
作为公司第二大业务,综合资源利用去年实现营收6.48亿元,占公司营业总收入的22.43%。其业务模式是由南网能源向客户提供既有建筑综合节能服务和新建建筑园区的供冷、供热、照明等一站式综合节能服务,近年来公司的主要市场集中在医院、学校、通信、轨道交通等领域。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孔泽思 摄
对于业绩增长,南网能源表示,2022年在“能耗双控”和分时电价政策下,工商业用户节能需求进一步增加。南网能源新增投产68个分布式光伏项目,装机容量达31.7万千瓦,截至2022年底,公司在运行的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达135.97万千瓦。另外,南网能源新签订了黄埔船厂等14个工业能源站项目,新增工业冷站装机1.02万千瓦,工业气站装机1.07万千瓦。
建筑节能业务方面,南网能源2022年签订了珠江医院等76个项目合同,新增120.84万㎡建筑节能服务面积、托管电量0.84亿千瓦时。
在综合资源利用业务上,公司聚焦粤西等自然资源好的区域,实施农光、林光等多种应用模式,形成4个通过决策的农光互补项目,装机容量379兆瓦,新增投建1个农光互补项目,装机容量150兆瓦。
随着国家“双碳”战略深入推进,节能减排需求不断提升,节能市场空间巨大。
李晓彤在业绩会上表示,南网能源的定位是做好综合能源供应商和服务商,前者是聚焦用“好能源”,为客户提供清洁高效的能源;后者关注“用好”能源,通过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帮助客户挖掘巨大的节能潜力。
对于2023年的主营业务发展目标,李晓彤进一步阐述称,南网能源将抓住“双碳”发展机遇,继续发展分布式光伏节能业务。同时,加大能源托管、综合能源供应以及综合能源服务业务拓展力度,针对客户冷、热、气、电等多种能源需求,打造一体化高效能源站供应服务体系,积极实施农光、渔光、林光等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图片来源:《考虑多种需求响应的负荷集成商联合调度研究》论文
据相关学术资料,随着智能计量技术的发展,电网与终端用户间可双向通信。由于终端用户数量庞大,所有用户都直接与电网进行通信将加大电网调配的负担,因此负荷集成商作为系统与用户的中介,可降低用户参与需求响应的准入标准,增加参与数量。
李晓彤表示,公司今年将加快升级转型步伐,全力探索向负荷集成商转型,开展用户侧储能、光储用一体能源站等负荷优化调节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营,优先在南方五省区范围内推进风光及风光储一体化等新业务拓展。
作为南网能源增长较快的业务,建筑节能业务的前景也受到投资者的关注,公司总经理陈庆前表示,“公司判断,建筑节能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较大。随着‘双碳’目标及节能相关政策的提出,我国将进一步提升绿色建筑占比,推进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提升建筑节能低碳水平。截至2021年末,国内存量建筑581亿平方米,仅4%的建筑采用了先进的能效改进措施,节能达标率均不足10%。另外,国内年新增建筑面积约20亿平方米,建筑节能市场潜力较大。”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