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毕陆名
4月26日,据微信官方消息,即日起,微信用户可以在数字人民币APP内的钱包快付功能下开通“微信支付”,选择将任意运营机构——如微众银行(微信支付)——的钱包推送到微信支付,就可在视频号、小程序场景内支持数字人民币的商家中使用数字人民币进行交易。目前,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的小程序商户已覆盖出行、餐饮、零售、便民服务等众多场景。
常熟市日前印发《关于实行工资全额数字人民币发放的通知》。通知称,从5月开始对常熟市在编公务员(含参公人员)、事业人员、各级国资单位人员实行工资全额数字人民币发放。此外,徐州市数字人民币试点实施方案日前印发,《方案》梳理制定了零售消费、交通出行、文化旅游、政务、校园、医养、商圈、金融等八大应用场景。
今年3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江苏省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方案》,明确在全省稳妥有序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力争到2025年底,基本形成服务便捷高效、应用覆盖面广、生态较为完善的数字人民币运营管理体系。
近期,数字人民币试点持续推进,包括江苏、广东深圳、浙江义乌等多个试点地区推出具体方案。目前,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已扩大至17个省(市)的26个地区,数字人民币加快融入百姓衣食住行的各个领域。
今年以来,数字人民币试点发展继续跑出“加速度”,多地推出具体方案,推动应用增量扩面。例如,3月份发布的《深入推进义乌小商品市场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方案》提出了全面提升义乌市场数字人民币受理环境、推动交易规模大幅提升、丰富数字贸易应用场景等10条具体措施。
图片来源:新华社
随着《江苏省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方案》的印发,江苏成为首个公布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方案的省份。方案提出,力争到2025年底,基本形成服务便捷高效、应用覆盖面广、生态较为完善的数字人民币运营管理体系。此前,深圳市发布《关于加快建设深圳国际财富管理中心的意见》,提出联动香港开展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试点,携手打造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示范区。
江苏省常熟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和常熟市财政局印发《关于实行工资全额数字人民币发放的通知》,从5月开始,在编公务员(含参公人员)、事业人员、各级国资单位人员实行工资全额数字人民币发放。
此外,江苏省徐州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徐州市数字人民币试点实施方案》,提出鼓励财政预算单位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采用数字人民币开展日常资金收付,其中就包括统筹推进以数字人民币形式发放财政专项奖补资金、小额零星采购资金、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部分工资。
据每日经济新闻4月24日报道,记者注意到,在政务场景中,《方案》提到,将统筹推进以数字人民币形式发放财政专项奖补资金、小额零星采购资金、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部分工资。
此次徐州的试点方案也颇具地方特色,当中结合了徐州市产业结构、风土人文,研究确定了徐州淮海国际陆港物流、乡村振兴、工程机械供应链、政府小额采购中运用数字人民币强化财政资金监控、工程预付款监管等五大特色场景。记者获悉,截至今年3月末,徐州市累计开立个人钱包33.89万个、对公钱包1.85万个;门店数1.43万个,累计消费笔数11.12万笔,总金额701万元。
据中国新闻周刊4月26日报道,数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这是数字人民币对公领域应用的一次重要突破,“可能未来财政支付也都会数字化,可以说,公务员工资全额数字人民币发放会是未来数字财政的一个雏形”。
据经济日报4月9日报道,业内人士认为,尽管在多个领域的试点已取得诸多实质性成效,但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仍有待完善,要充分发挥出特色功能还需市场参与各方共同努力,从完善基础设施、拓展应用场景等方面继续发力。
“推进数字人民币生态建设,需要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支付行为的常态化将是构建数字人民币生态的基础,一方面,应继续通过各类活动推广使用数字人民币,让更多百姓接受使用;另一方面,应加快完善数字人民币基础设施,通过软硬件升级优化提高用户体验感,并进一步强化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
“推广应用需要融合在数字经济发展浪潮中,通过数字人民币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共同发展。”王一峰表示,数字货币作为跨境支付工具具有灵活性、便利性、可追溯等优势,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支付交易层面应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参与探讨法定数字货币规则制定,并积极探索数字人民币用于跨境支付的可行性。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认为,要加快构建开放型数字人民币生态,一是继续完善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的场景建设和支付方案,在商户销售、智能电子化缴费、代发代缴业务方面落实好数字人民币的智能合约应用;二是从扩大试点广度与深度两方面继续丰富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三是加强数字人民币和数字贸易深度融合,在产业互联网、跨境贸易等领域逐步开拓应用场景。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表示,人民银行将有序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持续完善顶层设计和生态体系建设,强化产品和应用创新,逐步建立健全管理框架,不断深化试点成效。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微信、经济日报、中国新闻周刊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