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毕陆名
据华为4月20日消息,4月20日,华为宣布已实现自主可控的MetaERP研发,基于华为欧拉操作系统、GaussDB等根技术,并已完成对旧ERP系统的替换。据《科创板日报》20日消息,华为今日举行MetaERP表彰誓师大会,任正非、孟晚舟出席。记者获悉,金蝶、用友、奇安信、武汉天喻软件、汉得信息、中软国际、软通动力、广州赛意信息等厂商为合作伙伴团队。
华为轮值董事长、CFO孟晚舟表示:“MetaERP的建设,需要合作伙伴的共同投入。只有开放才能创新,只有合作才能繁荣。”
据华为4月20日消息,华为宣布实现自主可控的MetaERP研发,并完成对旧ERP系统的替换。
ERP是最关键、最重要的企业级IT应用。自1996年引入MRPⅡ、并持续迭代升级ERP版本,ERP作为华为企业经营最核心的系统,支撑了华为20多年的快速发展,每年数千亿产值的业务,以及全球170多个国家业务的高效经营。
华为为MetaERP合作伙伴颁奖(图片来源:华为)
作为华为有史以来牵涉面最广、复杂性最高的项目,三年来,华为投入数千人,联合产业伙伴和生态伙伴攻坚克难,研发出面向未来的超大规模云原生的MetaERP,并成功完成对旧有ERP系统的替换。
截至目前,MetaERP已经覆盖了华为公司100%的业务场景和80%的业务量,经历了月结、季结和年结的考验,实现了零故障、零延时、零调账。
华为董事、质量与流程IT部总裁陶景文致辞(图片来源:华为)
华为董事、质量与流程IT部总裁陶景文表示:“面对包含ERP在内等企业作业和管理核心系统的断供停服,我们不仅能造得出来,还换得了,用得好,现在终于可以宣布,我们已经突破了封锁,我们活了下来!”
华为MetaERP实现了全栈自主可控,基于华为欧拉操作系统、GaussDB等根技术,联合众多伙伴,采用了云原生架构、元数据多租架构、实时智能技术等先进技术,能够有效提高业务效率,提升运营质量。华为将继续围绕“极简架构、极高质量、极低成本、极优体验”的目标,在ERP、PLM等领域,和伙伴一起打造自主可控、更加高效安全的企业核心商业系统。
华为轮值董事长、CFO孟晚舟表示:“技术的每一次跨越,不仅需要以匠心精神日积月累,更需要秉承开放精神推动认知的跃升。MetaERP的建设,需要合作伙伴的共同投入。只有开放才能创新,只有合作才能繁荣。”
近日,在“难题揭榜火花奖”颁奖典礼上,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在发表讲话时这样说道:“在过去三年时间里,华为完成了13000+颗器件的替代开发,同时还实现了4000+电路板的反复换板开发……今年4月份我们的MetaERP将宣誓,完全用自己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编译器和语言……做出了自己的管理系统MetaERP软件……后续许多设计工具也会上华为云公开给社会应用,逐步克服断供的尴尬。”
任正非说道:“当时我们提出一个口号‘要用世界上最好的零部件和工具造世界上最好的产品’,我们实现了。后来突然受到‘制裁’,别人不能给我们提供零部件、工具,我们就傻了。”
据中国经营报3月底报道,华为内部人士向记者回忆,最初“禁令”下来的时候是凌晨,大部分的产品线都动起来了,小到一颗螺丝都要追溯是否来自美国或者涉及美国方面的技术。
资深业界人士透露,从去年12月开始,华为已连续发布了11款软硬件开发工具和服务,华为自身的产品线研发,已经切换到自己的工具上。构筑起了一套涵盖软件开发全流程、全环节的软件开发生产线,并形成了一站式、全流程、安全可信的作业平台。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资料图
业界公认的三大基础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西方厂家长期处于垄断地位。中国软件协会的调研数据显示,2020年,在全球操作系统、基础软件(含桌面、数据库、云操作系统、工具软件等)领域,美国公司的业务收入约0.81万亿美元,占全球比例五分之四。我国基础软件份额较少,国产软件的国内市场份额仅为5%,国产操作系统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仅4%。
近年来华为在软件自研方面的成果有目共睹,操作系统方面有鸿蒙和欧拉等,数据库有高斯,现在又迎来了MetaERP,逐步突破制裁管控应该是有了相当的信心。有业内人士指出,从底层芯片到操作系统、根技术、开发工具和各类应用软件服务,美国的数字化生态体系已经“枝繁叶茂”,中国的软件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和追赶,已基本构建了相对完整的结构脉络,但总体仍十分孱弱。从整个软件生态来看,中国软件产业在各个环节与美国比,仍有很大差距。
据透露,华为近期还与伙伴发布一系列硬件开发工具软件,实现硬件工具的自给自足。解决国产软件基础工具“卡脖子”的问题,是一场韧性与耐力的比拼。正如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所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打造从沙子、矿石到产品的领先产品研发工具,彻底摆脱对西方产品开发工具的依赖。”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华为、中国经营报、科创板日报
封面图片来源:华为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