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更新,每月盘点。致力推动中国快递物流业更好地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
每经记者 王郁彪 每经编辑 刘雪梅
作为长期深耕上市公司领域、关注新经济发展的财经专业媒体,每日经济新闻旗下智慧物流研究院、每经未来商业智库自2021年5月起,每月定期推出“未来商业-物流产业市值榜”。未来拓展范围将主要聚焦“电商物流”、“消费供应链”和“物流科技”涉及的各环节相关上市公司。(附专题链接)
在第二十四期报告中,我们通过对28家物流及其相关产业上市公司2023年3月市值数据持续追踪,从产业格局、总市值排名、涨跌幅、物流科技子榜等维度,进行物流产业市值分析。
3月初,港股迎来“数字货运第一股”——维天运通(02482.HK),市值榜在榜企业数扩充至28家,其3月市值34.16亿元,首期上榜排名第21位。从2021年11月第一次递交招股书到如今,时隔两年维天运通(路歌)终于实现了港股上市的目标,我们的物流产业市值榜单数字货运维度进一步丰富。
有新公司登榜,加之3月市值整体回温,3月,28家物流公司构成的物流产业总市值环比上升4.98%,总市值增加387.8亿元为8180.69亿元。
三头部企业市值均有所上涨,其中,中通快递(02057.HK)3月市值上涨19.15%,总市值1681.37亿元;顺丰控股(002352.SZ)市值上涨2.69%,总市值为2710.96亿元;京东物流(02618.HK)也微涨0.71%,总市值817.09亿元。
我们注意到,三家头部公司在2022年都录得不错的收入。其中,顺丰2022年营收2674.9亿元,同比增加29.11%;净利润为61.74亿元,同比增加44.62%。京东物流方面,2022年,京东物流营收达1374亿元,同比增长31.2%;经调整净利润近8.7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市值上浮明显,中通快递3月市值总榜占比增至20.55%,京东物流则降至9.99%,三头部市值占比为63.68%。
3月,28家物流公司中,15家市值上涨,三家快递公司包揽涨幅榜前三。其中,百世集团(BEST.US)以27.4%涨幅领涨全榜;中通、申通快递(002468.SZ)分别以19.15%、12.66%涨幅紧随其后。
中通迎来近几月最大单月市值涨幅,一定程度来自于2022年年报数据的向好。我们注意到,中通快递在2022全年包裹量达244亿件,同比增长9.4%;市场份额扩大1.5个百分点至22.1%,且预计今年市场份额至少扩大1.5%;调整后净利润同比增长37.6%至约68亿元。
而申通2月经营简报显示,其当月快递业务收入29.68亿元,同比增长58.81%;完成业务量12.29亿票,同比增长70.04%。
与市值大幅上涨情况相反,2022年,百世集团总营收为77.44亿元,同比下降32.2%;持续经营的净亏损为14.65亿元,上年同期12.64亿。此外,3月下旬,百世集团宣布将于4月调整ADS和A类股比率。
近段时间市值表现不错的顺丰同城(09699.HK),3月市值也上浮8.57%,总市值为93.39亿元,直逼百亿市值大关。
跌幅方面,3月,共12家公司市值下跌。其中,快狗打车(02246.HK)市值较上月跌去25.5%,居跌幅榜首。我们注意到,快狗打车上市不足一年,截至3月股价已交发行价跌近九成。
其上市后首份年报显示,2022年,快狗打车实现营收7.73亿元,同比增长17.0%,毛利为2.62亿元,同比增长8.2%,经调整亏损净额为2.29亿元,同比收窄17.5%。
与市值表现持续向好的顺丰同城不同,3月达达集团(DADA.US)市值下跌5.47%,总市值为149.07亿元。
而通达系整体市值上浮的3月,韵达股份(002120.SZ)下跌7.29%,总市值为343.34亿元。韵达股份最新经营业绩显示,2月,韵达快递服务业务收入35.91亿元,同比增长26%;完成业务量13.81亿票,同比增长13.57%。核心数据环比增长明显。
物流科技产业市值涨跌榜方面,受2月机器人概念大热影响,上月多家物流科技公司市值上浮,而继上月领涨后,诺力股份(603611.SH)本月市值有所回落,3月下跌8.57%,天元股份(003003.SZ)也下跌6.41%。物流科技涨幅方面,音飞储存(603066.SH)以11.68%涨幅居子榜之首,优博讯(300531.SZ)9.13%涨幅紧随其后。
*编者注:
我们深知,无论一个行业、还是一家上市公司的健康指标构成,都一定是特别系统化、复杂多元的,高质量发展目标任重道远。未来,我们还将不断丰富数据、子榜单维度,旨在更全方位洞察、记录中国物流行业上市公司发展历程和市值健康度,多视角多维度地对物流行业、快递物流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挖掘、分析与论证,推动中国快递物流更好地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我们更加守望以快递物流上市公司巨头为引领效应的全行业的共同进步,更好地助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