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逾160万桶/日 多个OPEC+国家减产

    每日经济新闻 2023-04-03 22:45

    每经记者 郑雨航    每经编辑 兰素英    

    当地时间4月2日,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多个OPEC+国家宣布“自愿”从5月起削减石油供应量,总减产幅度超过160万桶/日。

    减产消息引发WTI原油大幅高开超7%,重返81美元/桶,截至发稿涨幅有所收窄,涨幅维持在5%左右。布伦特原油亚市盘初一度上涨逾8%至86.44美元/桶,为近一个月新高,目前交投于84美元/桶附近。

    资料来源:IMF、Wind、Bloomberg、东证衍生品研究院杨靖制图、视觉中国图

    对此,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大宗商品室主任王永中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中东国家战略自主性增强,短期来看油价上涨虽对消费国不利,但中长期看,对于国际油价的稳定具有积极作用。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文少彪告诉记者,“美欧都面临严重的通胀压力,处于长期加息通道,而油价的上涨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这种努力。”

    OPEC+的“意外之举”

    4月2日,多个OPEC+国家宣布将从5月起,实施自愿石油减产,持续到2023年底。据不完全统计,OPEC+累计宣布减产超过160万桶/日。沙特能源部称,减产是为了支持石油市场的预防性措施。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国际油价由于全球需求疲软而持续低迷,连续第5个月下跌,尤其是今年一季度以来,美油下跌6.1%,布油下跌6.58%。

    王永中对记者指出,OPEC+国家带头减产,主要是出于两方面原因:其一是经济原因。俄乌冲突持续,叠加欧美银行业危机,短期内全球经济预期下行,油价下行。所以只能靠减产来维持油价水平,支撑中东国家自己的经济。其二是政治原因。中东国家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已经形成竞争关系,在这样的情况下,阿拉伯国家对美国的独立性正在增强,自然不会再为欧美国家的通胀问题“买单”。

    显然,美国并不希望看到OPEC+石油减产。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发表声明称,沙特阿拉伯和其他OPEC+国家对石油的减产是不可取的,并称政府将继续与生产商和消费者合作,确保能源市场支持经济增长并降低能源消费价格。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文少彪认为,面对中东国家的“突然减产”,美欧国家很可能联手反制,美国或进一步增加本国的石油产能和释放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且美欧之间的石油贸易也会持续增长。

    王永中对记者表示,从需求国的角度来讲,当然希望油价越低越好,但是,油价过低,产油国企业受损,未来供给或不能够满足需求,从中长期来看,油价或大幅波动,并不利于全球石油市场的稳定。所以,OPEC+减产,对于国际原油市场起到了维稳的作用。

    减产或置美联储于两难

    减产消息一出,被誉为全球“大宗旗手”的高盛火速上调油价预期,将2023年底布伦特原油价格预测从每桶90美元上调至每桶95美元,将2024年底布伦特原油价格预测从每桶97美元上调至每桶100美元。

    OPEC+的意外减产,势必给欧美经济带来新一轮的通胀冲击。“美欧都面临严重的通胀压力,处于长期加息通道,而油价的上涨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这种努力。”文少彪直言。

    从数据上看,欧洲还在通胀旋涡中,美联储长期抗通胀成效似乎已开始显现。而当OPEC+宣布石油减产后,美联储或将再次陷入“两难境地”。

    “美联储货币政策现在面临两难,要想办法稳定国内金融市场。如果继续加息,对银行部门打击很大,银行的资产价值会大幅下滑,银行偿付能力会出现更多问题;但如果加息放缓,叠加全球石油减产,稍微缓解的通胀压力又会马上到来。”王永中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表示。

    美国商业银行的存款下滑势头仍在继续,根据美联储3月31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截至3月22日当周,美国所有商业银行的存款规模再度减少1257亿美元,为连续第九周下滑。

    在OPEC+宣布减产石油后,欧美央行的降息路径更显得扑朔迷离。当前市场已经开始押注美国将于2023年开启降息,而欧元区尚未有加息终止路径的共识。

    王永中对记者直言,中东地区不愿意为欧美通胀“买单”后,美联储的加息周期预计将会进一步放长,以一种缓慢的节奏,达到金融系统和通胀的平衡。

    文少彪认为,硅谷银行危机的发酵已经对美联储和拜登政府发出了警示,激进的加息政策必须转向,提升金融市场的稳定和流动性应置于更优先的地位,通过不断加息来压制通胀的做法面临巨大阻力。

    封面图片来源:资料来源:IMF、Wind、Bloomberg、东证衍生品研究院杨靖制图、视觉中国图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有没有人违法犯罪、有没有人造谣诽谤、有没有人浑水摸鱼”,张继科事件,中央政法委发声了!

    下一篇

    每经热评|银行发力消费贷 不能一“贷”了之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