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正式启动2023年夏秋航季运营,成都国际航线全部转场至天府国际机场。新航季运营初期,天府国际机场的国际及地区航线将超过30条,航线网络连通全球五大洲。
天府国际机场航班起飞 图片来源:成都东部新区
定位为支撑我国民航发展“第四极”的成渝世界级机场群,迎来枢纽能级提升的全新阶段。
3月26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正式启动2023年夏秋航季运营,成都国际航线全部转场至天府国际机场。新航季运营初期,天府国际机场的国际及地区航线将超过30条,航线网络连通全球五大洲。
这座新机场具备多大潜力空间?
规划显示,天府国际机场本期建设“两纵一横”3条跑道,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6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30万吨的需求;远期建设“四纵两横”6条跑道,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2亿人次、货邮吞吐量280万吨的需求。
机场是城市通往世界市场的大门,临空经济则是推动民航资源与区域经济联动反应的催化剂。
就在两个月前,四川省政府批复同意《成都天府临空经济区建设方案》,明确成都天府临空经济区将按照成渝世界级机场群核心枢纽、临空产业创新发展高地、向西向南开放窗口、现代化空港新城四大定位,全力打造临空经济区新样板。
重大部署接连落子,一个更大的考验摆在这座空港新城面前:如何把千万人次的过境流量真正转化为经济动能,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撑起中国经济“第四极”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过去是城市的机场,如今是机场的城市。”全球空港经济之父约翰·卡萨达曾如是形容机场对一座城市的重要性。据统计,全球约有60座城市拥有2个及以上民用机场,“双国际机场”几乎成为世界城市的标配。
早在2018年,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就突破5000万人次,成为中国内地第四个迈上这一台阶的机场。
全球化加速推进背景下,要巩固和提升成都国际门户枢纽地位与全球高端资源要素集聚能力,显然需要进一步做大增量空间。
2021年6月底,我国“十三五”期间建设的最大民用运输机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正式通航。
通航第二年(2022年),天府机场驻场航司就达32家,连通国内航点167个,并凭借1327.6万人次的年旅客吞吐量迈入千万级机场序列、跻身全国前十。
也是在2022年,成都成为中国内地唯一航空旅客吞吐量超过3000万人次的城市,居全国城市首位。
今年1月,成都天府机场航空口岸正式通过国家验收,标志着天府机场真正具备飞国际航线的先决条件。
两个月后,又一个关键节点到来——
3月26日起,民航开始执行2023年夏秋航季航班计划,原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运行的国际及地区客运航班全部转场天府机场运行,天府机场将率先运行30余条国际及地区航线,国内“北上广深”核心干线密度也大幅提升。
旅客在天府国际机场通关出境 图片来源:成都东部新区
“在城市长期发展过程中,建设两个机场甚至更多个机场是国际化大都市所必需的基础设施之一。这其中也面临机场之间如何更好分工的问题。”民航业内资深专家李晓津受访表示,一般来说,将国际航班或者飞行时间较长的航线布局在离市区较远的机场,主要是出于降低乘客从市内到机场通行时间占总行程比例的考虑。
“双机场”加持,不仅让成都、四川站上内陆开放前沿,2021年10月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更是首次提出打造“世界级机场群”的构想。
2022年3月,中国民用航空局印发《民航局关于加快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把成渝世界级机场群打造成为支撑我国民航发展的“第四极”。
“国际及地区客运航线转场后,天府机场国际航空枢纽功能将得到真正、完全体现。”在四川省机场集团战略发展部相关负责人看来,这不仅将有力推动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建设,还将进一步为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从地理意义上看,成都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地处欧洲—澳洲、南亚东南亚—北美的国际航路交叉点上,是连接欧洲和东南亚的最佳枢纽航点。
基于这一优越的区位优势与中转地理条件,天府机场明确将以功能完善、覆盖广泛的国内国际客货运航线网络和衔接紧密、中转高效的航班波结构为主要运行特征。
换言之,定位成都国际航空枢纽主枢纽的天府机场,将不止于满足联通世界的“点对点”需求,还将发挥作为复合型中转枢纽的“节点”功能,探索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
天府国际机场 图片来源:成都东部新区
事实上,中转水平被普遍认为是一个国际枢纽机场辐射能力的直观体现。
数据显示,天府机场开航一年半时间里,已完成四次航班转场,有32家航空公司驻场运行,累计开通167个国内航点,覆盖数量居全国第四,其中旅客中转率在去年底达到20%,处于国内一流水平。
根据规划,天府机场下一步将持续加密航线网络,拓展客货运通道,包括加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客货运航线,开通首条国内定期全货运航线等。
在强化客运中转方面,联动机场和航司推出“天府快线”等产品,新开资阳、自贡等异地候机楼,航班中转率提升至30%。
这一目标如何实现?
据了解,航班波是大型国际航空枢纽的主要特征之一。天府机场自投用以来,就聚焦打造国际枢纽中转机场初步形成“五进五出”航班波结构——
即通过优化调整时刻分配,在一天内形成五个进港航班高峰时段、五个出港航班高峰时段,航班集中进港或出港形成起飞降落的波峰或波谷,科学合理地引导进出港客流,从而提升枢纽机场的中转效率。
对乘客来说,其直接利好便是中转换乘航班选择更多、等候时间也更短——畅通国内国际互转通道后,国际旅客通过天府机场入境,可搭乘200多条国内航线中转到全国各地;也可聚集国内客流,通过天府机场中转至全球各地。
其中,国内转国际或国际转国内的乘客,可以乘坐APM旅客捷运系统快速完成两座航站楼之间的转换。此外,天府机场开发的“智慧中转保障系统”,可为驻场航司、地服等保障单位提供职能信息查询功能,进一步提高中转保障效率。
在李晓津看来,一座国际机场不仅仅是业务枢纽,更应该成为经济枢纽、价值枢纽。以天府机场为例,就是要为成都东部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力,进而辐射带动成渝乃至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
“在传统的业务枢纽概念中,旅客在到达之后又转向离开,不仅没有发挥出机场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甚至还可能推动周边其他地区的竞争性发展。”李晓津直言,如何把规模可观的过境人流、货流真正转化为资金流,是天府机场下一步需要思考的重点。
这就涉及枢纽流量的聚集牵引、变现转化和价值外溢等诸多环节。而在从“引流”到“聚流”过程中,临空经济区的发展往往是关键所在。
“生产的产品参与世界分工,融入世界经济圈,这是发展临空经济区的核心要义。”中国城市临空经济研究中心秘书长、北京临空国际技术研究院院长马剑分析认为,开放度正是内陆城市“弯道超车”的关键,借助临空经济区,可以利用空中通道进行调配、聚集各种经济要素。
就在两个月前,四川省政府批复同意《成都天府临空经济区建设方案》。方案规划建设核心区150平方公里,构建“一核四区”空间发展格局:“一核”即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四区”即航空物流与口岸贸易区、临空高端制造业区、临空现代服务业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区。
天府国际机场口岸货站 图片来源:成都东部新区
“目前看来,当达到客运量1000万人次,货运吞吐量10万吨的基本门槛时,临空经济的集聚效应可能就会产生。”在马剑看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具备走出临空经济国际产能合作新道路的潜质,其将为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更优解”。
对此,作为天府机场临空经济主要承载地的成都东部新区,亦在积极发挥“主力军”作用。
根据日前发布的《成都东部新区关于支持天府航空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成都东部新区将重点支持天府枢纽建设、对外开放平台建设及航空特色产业三方面发展,促进加快市场主体培育、客货运中转集散、综保区成型成势、新兴业态快速聚集,推动航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天府国际机场空港综合保税区效果图 图片来源:成都东部新区
其中,明确支持冷链物流、国际生物医药供应链服务、跨境电商、航空制造与航空维修、航空培训等航空经济特色产业发展,为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增加市场投资信心给出真金白银的鼓励和支持。
机场是通往世界市场的大门。放眼世界城市、世界级城市群漫长的兴起与成长历程,一座诞生于成都东翼、支撑中国经济“第四极”加速链接全球的现代化空港新城才刚刚起步。
文字 | 李梦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