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张怀水 每经编辑 陈旭
3月20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海关总署介绍“守国门、促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海关力量”相关情况。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在发布会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向海关总署提问: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的发展现状如何?在解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不平衡方面存在哪些难点痛点?目前取得了哪些工作成效?
海关总署副署长孙玉宁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2022年,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出口总值达到8.4万亿元人民币,占我国对外贸易总值的20%。海关特殊监管区以不到十万分之五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国五分之一的对外贸易进口值。
资料来源:亿邦智库、中信证券研究部、网经社、五矿证券研究所 杨靖制图、视觉中国图
进出口比2012年翻一番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内,实行特殊的税收政策和进出口管理政策,具有加工制造、国际贸易、物流分拨、保税仓储、检测维修、研发设计、商品展示等功能,由海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施监管的经济功能区。
谈及近些年来海关特殊监管区的发展现状,孙玉宁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为适应不同时期对外贸易的发展需要,我国先后共设立了六个类型的特殊区域,包括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和跨境工业区。
“按照科学统筹发展要求,我们积极落实国务院部署要求,正在推动各类型特殊区域向综合保税区转型升级。目前,全国共167个特殊区域,其中综合保税区已达156个,占到了93.4%,覆盖了31个省市区。”孙玉宁介绍,在新时期,特殊区域的发展主要呈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是区域规模不断扩大。去年特殊监管区域进出口总值比2012年翻一番,对外贸易占比由2012年的15.7%提高到现在的20%。
其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保税研发、保税维修、“保税+”等行业持续发展,融资租赁、跨境电商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其中,2022年保税维修进出口总值达到1984亿元,同比增长32.7%。
三是区域发展更加协调。特殊区域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态势明显。其中,四川、重庆、河南、陕西等省(市)特殊区域进出口总值占当地外贸进出口总值的比重超过50%甚至60%。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海关总署网站相关信息了解到,以综合保税区税收政策为例,区内企业可以为开展加工、物流、服务等业务所需而进口的原材料、零部件、物料等货物实行保税。特殊监管区域内企业的货物可以自由流转,不征收增值税和消费税。
大力支持“保税+”
针对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平衡问题,孙玉宁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东部地区的特殊区域发展优于中西部地区,部分省份设立了多个特殊区域,也存在着发展参差不齐的问题。在发展过程中还有不充分的问题,部分特殊区域产业单一,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产业配套不够完善,竞争优势还不明显。
谈及下一步的工作规划,孙玉宁表示,要积极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出台新时期推动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的改革措施,主动融入国内统一大市场,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与此同时,要积极支持特殊区域转型升级,大力支持“保税+”业态的创新发展,促进保税研发等产业集聚,助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服务于科技自立自强。
此外,海关总署还将积极推动智慧综保区的建设。孙玉宁表示,将以深化综保区综合改革为切入点,创新海关监管模式,加强科技赋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企业获得感。
对于外界普遍关心的外贸形势,海关总署署长俞建华表示,今年外贸形势严峻复杂,但也蕴含了不少机遇,困难更多是全球性的。比较来看,我国竞争优势依然明显,随着我国经济形势整体好转,外贸前两个月平稳开局的势头有望保持下去。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