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郑思敏看来,我国预制菜企业数量多,分布广,发展潜力巨大,但是经过近几年的飞速发展,预制菜行业中缺乏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类较为单一、研发创新瓶颈等薄弱环节逐渐暴露,行业发展仍存在不少痛点。
◎除了行业标准,郑思敏还提到预制菜定义模糊的痛点。在她看来,预制菜处在餐饮和食品行业的边界,进入门槛低,可复制性强,造成生产企业良莠不齐,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食品安全隐患。
每经记者 彭斐 每经编辑 梁枭
预制菜正以飓风般的速度席卷整个餐饮市场。在产业火热之际,生产标准欠缺、研发创新匮乏等问题开始显现,产业如何健康规范发展也成为业内热议的话题。
3月8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得利斯(SZ002330,股价6.37元,市值40.56亿元)方面获悉,作为来自预制菜行业的全国人大代表,得利斯董事长郑思敏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交了“推动预制菜产业发展”方面的建议。
郑思敏认为,目前预制菜赛道总体向好,但也存在局部不足,行业发展存在不少痛点,比如行业欠缺标准化。他表示,虽然有关部门正密集出台预制菜相关标准,但仍缺乏完善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不利于行业长远良性发展。
一头连着种植业、养殖业,另一头连着餐饮业和居民消费,一直以来,预制菜都被视为典型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
今年2月1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这份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这也是“预制菜”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在郑思敏看来,将预制菜作为促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这无疑给正在飞速发展的预制菜行业再次注入新动力。
全国人大代表、得利斯董事长郑思敏
中央一号文件关注背后,预制菜正在发展加速。2022年以来,预制菜产业成为多地发展热点。广东省出台《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山东省也成立了“山东预制菜产业联盟”,潍坊市出台的《潍坊市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都在推动预制菜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2016年以前,政府部门不断下发关于“绿色食品、食品工业化、冷链物流”等相关发展政策,加大对预制菜行业的扶持力度。随后几年,预制菜在餐饮B端“发酵”。
尤其是疫情期间,由于原材料和人力成本占比不断提升,预制菜成为“降本增效”的关键法宝,也成为新风口,各地政府争相布局,发布相关政策。广东省政府去年3月发布“预制菜十条”后,江苏、河南、山东等地相继提出加码预制菜。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196亿元,同比增长21.3%,2026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有望达10720亿元。一个万亿级别的“蓝海”即将诞生。
在这一市场蓬勃发展之际,一些问题也亟待解决。在郑思敏看来,我国预制菜企业数量多,分布广,发展潜力巨大,但是经过近几年的飞速发展,预制菜行业中缺乏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类较为单一、研发创新瓶颈等薄弱环节逐渐暴露,行业发展仍存在不少痛点。
在预制菜的行业痛点中,郑思敏首先提到了行业标准问题。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包括广东、四川、浙江、上海、江苏等多个省市出台了预制菜相关政策指导文件和标准,设计原料、加工、配送、包装、专业术语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填补了行业空白。
不过,作为行业代表性企业的掌舵者,郑思敏表示:“由于预制菜行业是新兴产业,发展速度快,虽然有关部门正在密集出台相关标准,但仍缺乏完善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不利于行业长远良性发展。”
对此,郑思敏建议完善系统性的生产管理全过程标准化体系:预制菜产业所涉及的第一二三产业都应完善相应的生产标准。比如第一产业应制定适合预制菜加工的食材标准、种养技术规范,第二产业要明确预制菜原料采收、保鲜和初加工技术规程、方法标准,第三产业则需完善预制菜细分品类的产品标准、服务标准等。尽快出台相关国家、地方或行业标准,防范食品安全风险,规范企业经营行为,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预制菜行业高质量发展。
在她看来,这将是预制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除了行业标准,郑思敏还提到预制菜定义模糊的痛点。在她看来,预制菜处在餐饮和食品行业的边界,进入门槛低,可复制性强,造成生产企业良莠不齐,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食品安全隐患。
针对上述痛点,郑思敏建议由政府尽快明确牵头单位,加快制定和出台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或规划,制定精准化的预制菜扶持政策,重点培育成熟区域的市场主体。发挥农业和畜牧业大省的基础优势,加快打造预制菜产业领军企业,培强做大一批专业化、智能化、集约化生产水平高的龙头企业。
此外,郑思敏还建议设立预制菜产业发展基金,为预制菜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中餐标准化等提供支持,鼓励预制菜制造企业建设专业的生产管理标准化体系和研发体系,在标准化的基础上努力向自动化、数字化生产提升。培育或引进预制菜相关的专业投资机构,加强孵化、加速、投资力量,以促使更多预制菜赛道企业做大做强。
封面及文中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