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经济学院副院长、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的董文俊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回忆了他与厉以宁相识的六十四载。
◎虽然没有从事学术研究,但厉以宁的治学态度,还是深刻影响着董文俊。董文俊回忆,厉先生曾说过一句话:“一生治学当如此,只计耕耘莫问收”。
每经记者 杨卉 每经编辑 陈俊杰
满堂的菊花拥簇着,诉说怀念,寄托哀思。
今日(3月7日)上午,厉以宁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举行,北大师生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到场送别厉以宁先生。
图片来源: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
3月4日至3月6日,北京大学在百周年纪念讲堂布设的灵堂对外开放,社会各界人士奔赴而来,追思、缅怀。讲堂一侧的玻璃展柜内,陈列着厉以宁生前的学术著作、教材文集;讲堂出口的屏幕上,播放着厉以宁生前接受采访的影像。画面中,厉以宁勉励北大学生珍惜在校时光、努力学习、茁壮成长……
“风雨同舟爱为伴,两界相隔长相忆”“厉以宁先生千古”“沉痛悼念厉以宁先生”……厉以宁亲友、北大师生校友、社会各界人士送来的花圈和挽联填满了现场,厉以宁的遗照挂在灵堂正中,目光如炬、眼含笑意。
纪念讲堂外,已经走出很远的董文俊发现自己忘记归还胸前佩戴的小白花,忙叫夫人帮忙归还,自己则在一旁平复心绪。
“我对厉先生的感情很特殊,和他的一场谈话,决定了我在北大的后三十年。”3月4日,曾任经济学院副院长、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的董文俊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回忆了他与厉以宁相识的六十四载。
图片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你们想我做点什么?讲和厉先生的过往?我愿意聊。”百年纪念堂外的花坛边,坐在自己带来的小坐垫上,耄耋之年的董文俊,向记者娓娓道来他记忆中的厉以宁。
董文俊出生在动荡的年代,比厉以宁小6岁。
1959年,董文俊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至今已有64年,他和厉以宁的交往,也走过了64年。
“考上大学后,厉以宁就是我的老师。即便不是主课,我们当时也都很喜欢他的课,他讲课简单明了,听的人也很舒服,开始就是第一点、第二点,没有一句废话……”。
1978年至1985年,董文俊任经济系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1985年至1993年任经济学院副院长。变动就发生在1993年。
再谈到这段经历,董文俊仍是百感交集。
彼时,因为工作调整等原因,董文俊需要离开北大这个待了几十年的地方。但从感情上,他并不想离开这里,整日郁郁寡欢,直到有一天,厉以宁找到了他。
董文俊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每个细节。“大约在下午3点半左右,大家习惯性地在走廊里休息、聊天。我突然听到有人叫我,顺着声音望去,原来是厉以宁先生在向我招手。”
厉以宁一向开门见山,见面就问:“文俊,听说你要下海?”
董文俊做出很自然,甚至不在意的样子,回答他:“是,有这么回事。”
厉以宁又问:“行吗?你都50多了,能适应吗?”
董文俊忍不住问:“你有什么想法?”
厉以宁回他:“你到我这里来,干什么你就别挑了,反正有你干的。”听到这话,董文俊的激动再也按捺不住,“只要不离开北大,让我干什么都行!”
厉以宁夫妇与董文俊在德国慕尼黑考察
从左至右依次为厉以宁、董文俊、厉以宁夫人何玉春 图片来源:受访对象供图
此后直到退休,董文俊一直在光华管理学院任职,负责外事和学生分配等工作,并与厉以宁一道负责光华管理学院培训中心和光华管理学院一号楼、二号楼的筹建等工作,陪着一批批优秀的人才从这里走向更丰富的人生。
“我对厉先生的感情很特殊,正是和他的这场谈话,决定了我在北大的后三十年怎么过。”董文俊说。
在董文俊的回忆里,厉先生是个很难得的人。
很多人不顺的时候会消沉,但厉以宁不顺时,反而更加勤奋,抓紧时间学习,充实自己,不向命运低头。二人一道去德国访问的途中,在慕尼黑开往柏林的火车上,厉以宁曾风趣地向董文俊表示,自己这些“学问的底子”,就是在坐“冷板凳”的那几年打下的。
在董文俊的印象里,厉以宁被分到过资料室,讲过经济史等不太阐述个人观点的课程。“大家都爱听他的课。至今我还清楚得记得,作为政经系大一的学生,我第一次就是从他那里听到的如‘托拉斯’‘辛迪加’‘康采恩’这些新名词的。”
厉以宁对国家和人民的爱意,从未消减。一旦有机会,他会倾尽所能。“后来到了改革开放的时候,要搞市场经济,谁知道市场经济是什么呀?他(厉以宁)是现成的。包括股份制的这些观念,也是他长期积累的结果。”
董文俊还问厉以宁:“你怎么学习的呢?”厉以宁的回复是看书。但看书,他也和别人不一样。厉以宁看书,离不开各式卡片。边看边记录、等到再回看的时候,不用翻书,收集起来的卡片就是一本书。
交往的日子越长,二人的关系就越深。蓝旗营小区里,从董文俊卧室的窗子望过去,就是厉以宁的房间。在董文俊的回忆里,与厉以宁碰面的次数实在太多,一时也想不起最后一次在何时何地。不过,他们夫妇都清楚地记得,厉以宁与夫人感情极好,两人经常一起出门散步,在外出差时,厉以宁的夫人也经常陪伴在一旁。
董文俊与厉以宁在美国考察 图片来源:受访对象供图
虽然没有从事学术研究,但厉以宁的治学态度,还是深刻影响着董文俊。董文俊回忆,厉先生曾说过一句话:“一生治学当如此,只计耕耘莫问收”。
“什么意思呢,干什么就踏踏实实干,不要考虑自己的收获。我觉得这句话不只是做学问,更代表了他的一生。而这也成为我努力的方向和做事的态度。”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董文俊始终保持初心,一生为学生圆梦。
“厉以宁先生虽然走了,但他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北大光华人的心中。”董文俊说。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