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特约评论员 李天雄 杨玉娇 杨倩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经济发展。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在个人层面,数字中国的建设,将给予个人新的发展机遇。《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将数字中国建设工作情况作为对有关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参考。改革开放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推动经济增长一直是党政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标,各行各业都在集中力量发展经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思路逐渐由经济增长优先过渡到兼顾环境保护,人们在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关注起身边的生态环境。近年来,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指引下,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从事了与绿色发展相关的学习和工作。如今,随着政府考核思路的进一步改变,社会观念和个人的发展模式势必会随之再次改变,未来将会在全社会掀起一股数据科学的浪潮。未来国民经济的发展势必需要大量懂数据科学的人才,掌握先进数字技能的人才将获得更大更多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机遇。作为社会建设的未来力量,广大青年应该加强对数字技术的学习,掌握更多数据分析和数据运用的能力。
在企业层面,数字中国的建设,将帮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规划》指出,要夯实数字中国建设基础,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数字基础设施是以数据创新为驱动、通信网络为基础、数据算力设施为核心的基础设施体系。实现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可以通过数字基础设施收集并分析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完善生产信息,发现并改进原有生产方式的不足,实现生产流程优化。通过实时监测生产部门的各项性能指标数据,有针对性地维护或更换生产设备从而实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此外,数据在企业间协作中也发挥着显著的作用。在传统的供应模式中,产品从生产端到消费端需要经历一系列中间环节,需要不同的实体来协调组织这些环节,不仅成本高昂且效率低下。随着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应用,企业能够对产品流通中采购、库存等环节的数据信息进行及时而全面的收集和分析,进而优化流通环节、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使产品可以更快地完成从生产环节到消费环节的转移。因此,企业要树立数字化运营思想,积极参与到数字基础设施的研发和建设之中,实现降本增效。
在国家层面,数字中国的建设,将构筑未来国际竞争新优势。通常来讲,数据集的规模越大,其训练出来的模型精确程度越高。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数字用户群体,网购、网约车、移动支付、社交兴趣、医疗健康、智能家居等数字技术应用场景的普及,时刻在产生海量数据,可以提供远超任何国家的、多种用途所需的数据规模。这些规模庞大的数据库又能够反哺算法迭代和AI升级,不断优化数字技术算法及其应用场景设置,形成良性循环。因此,中国庞大用户贡献的海量数据集是一种极为稀缺的珍贵资源,不仅能够吸引国际科技公司赴华投资和合作,更能成为未来中国国际竞争新优势。
同时,数字中国的建设也面临着一定的条件。
首先,数字中国的建设,需要完善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2020年《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正式将数据纳入到生产要素之中,政府需要制定法律法规规范数据的收集和使用,依靠过度收集用户数据和隐私来获取海量数据,会影响民众对于数字中国建设的信心。
其次,政府需要联合企业,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加快建立数据产权制度,释放商业数据价值潜能,确保我国企业的数据优势。此外,政府需要依法依规对掌握大量用户隐私数据并且业务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有关的企业,特别是海外上市企业进行合理、适度的安全审查,对敏感信息进行脱敏,以维护国家安全。
此外,数字中国的建设,需要开放共赢的数字领域国际合作格局。数据是数字经济的基础性资源,跨境数据流动及相关服务是国际数字贸易的核心媒介。国际贸易的高效运行有赖于数据资源高效且合理的配置。不能过于严苛地限制数据流动,否则会使本国企业难以参与到国际竞争之中,限制其业务的正常开展,增加企业的成本,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不能为追求数字建设而降低对数据传输的要求,避免因敏感信息的泄露危及国家安全以及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应该在尊重各国对于数据安全诉求的基础上,坚持开放共赢的数字领域国际合作格局,在多边的框架内形成广泛共识,促进数据资源在国际贸易中得到高效合理的配置和运用。
(作者单位系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新时代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