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程鹏
2月23日,#养猪不如养上海人!这话传遍旅游圈#冲上热搜,甚至被误读为“浙江安吉鼓励农户参加旅游业的口号”,引发网友们的热议,但事实并非如此。
“养猪不如养上海人”? 当地以及涉事教授回应
据大象新闻百家号2月23日发布视频称,近日,浙江安吉县鼓励农户从事旅游行业的口号“养猪不如养上海人”在旅游圈广为传播,粗看有点“辱沪”,实则道破了国内江浙沪一带多年来的旅游业天机,毕竟要有身价才值得“养”。
早在2007年就有媒体报道称,当年到安吉旅游的450万旅客当中,有70%就是上海人。有安吉工作的人表示,近些年上海客源几乎占到8成,“去年3~5月上海管控的时候生意较差,6月下旬开始直接满房。”
一份携程向旅界提供的数据显示,最近一年(2022.2.22-2023.2.21),安吉酒店业务和度假业务的订单量中,上海游客的订单量分别占比达30%和43%,与疫情前有较大跌幅。
据潮新闻,2月23日下午,安吉县委宣传部回应记者,经调查核实,安吉旅游行业、乡村等相关从业者均未提到过此类言语。该言论为三农问题专家首提,随后此言论被部分网友恶意解读并发布网络,已对上海和安吉人民的情谊造成一定程度伤害。请已发布或转发不实内容的账号自行删除,消除影响。
图片来源:爱安吉客户端发布声明
据安吉县委宣传部提供的一段发布时间是2022年9月10日的相关视频显示,这段视频中的主讲人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
网传视频截图
记者从视频中了解到,当时,温铁军说起“政府投资形成山水林湖草开发的基础条件,水电路气加宽带都进了村。”随后举了安吉的例子:浙江安吉县有个余村,本身人口不到1000人,外来的上海人有3000多人。余村4亿多的投资,都是外来的上海人投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温铁军或是为了活跃现场气氛,提及了“养猪养鸡不如养上海人”这句话,台下发生一阵阵笑声。但温铁军紧跟着解释称,这是形容上海人到那儿去,大家不用再养猪养鸡了,“上海人会投资,因为上海人把他们余钱剩米带到浙江。”
记者联系上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其证实前两年的确说过“养猪不如养上海人”这样的话。“当时现场已经解释得很清楚,也没有存在误解的情况,当时我们就是认为上海人撑起了浙西山区旅游和休闲养生的半边天。”
对此,网友怎么看呢?
不少人表示
这种提法还是让人觉得“被冒犯”
↓↓↓
但一些上海网友也表示:
并没有感到“被冒犯”...
甚至有人说确实对安吉很是偏爱!
↓↓↓
还有网友觉得
这个提法“话糙理不糙”
不过关键还是要
提升服务质量
↓↓↓
浙江安吉与上海联系非常紧密
据安吉县人民政府官网介绍,安吉是浙江北部一个极具发展特色的生态县。县域面积1886平方公里,2021年常住人口59.5万人,城镇人口36.3万人,城镇化率61%。被评为全国文明县城、全国卫生县城、美丽中国最美城镇。
另据东方网,浙江安吉县有一个著名的渔村,本村人不到一千,但是外来上海人有三千,其中还有一百多人是上海来的外国人。
据介绍,安吉县全力打造浙江省首批旅游经济综合改革试点示范县、长三角首选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中国大陆首个世界著名品牌乐园凯蒂猫家园、亚洲最大的水上乐园欢乐风暴、省浙商回归旅游综合体项目“大年初一”风景小镇相继开业。
据浙江日报报道,2022年安吉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582.4亿元,财政总收入109.7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1%和6.5%。安吉县绿水青山间的美丽经济也发生着蝶变,露营经济正在加速崛起。2022年,该县41个露营地共接待游客626348人次。在文旅产业投资方面,86个休闲旅游项目2022年共完成旅游投资105.18亿元。
安吉地处长三角经济圈的几何中心,是杭州都市经济圈重要的西北节点,属于两大经济圈中的紧密型城市。目前与上海、南京和杭州、湖州等周边大中城市分别构成了3小时和1小时交通圈。随着杭长高速的全面通车,构建形成了30分钟到杭湖、90分钟达沪宁的快捷交通网络。
据上观新闻,安吉与上海联系非常紧密。安吉是黄浦江的源头,去年,中国·黄浦江合作论坛在安吉顺利举办,论坛期间,该县发布了《黄浦江生态环境保护安吉共识》,打造区域联动、各方参与、多元补偿的生态补偿路径。安吉县鄣吴镇与上海吴昌硕纪念馆签订昌硕文化共建协议;同时,成立了黄浦江河湖长联盟,深化合作,共同保护黄浦江水源。
这段时间,随着春暖花开,安吉文旅快速复苏,民宿迎来好行情,一批前几年提升改造后的民宿和乡宿类产品入住率较高,最近,天荒坪镇树景坞村、报福镇石岭村、章村镇长潭村等地的民宿,普遍入住率超60%。“我们的游客中30%以上都是上海客人,而乡村户外产业的发展也依赖于上海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安吉县文体旅游局副局长何海军说。
编辑|程鹏 杜波
校对|段炼
封面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大象新闻、浙江日报、潮新闻(记者:商泽阳 吴越)、上观新闻、网友评论、新民晚报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