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吴刚的角色经历,配角多,主角少;锋芒毕露少,静水深流多。在不同人物中穿梭的吴刚,也在尝试体会不一样的人生经历。无论是李达康或是徐忠,演员对于他不仅仅是一份职业也是一段人生。
每经记者 毕媛媛 丁舟洋 每经实习记者 宋美璐 每经编辑 杨夏
因《人民的名义》中的达康书记被人熟知,《庆余年》中饰演陈萍萍再次突破观众的认知……演什么像什么,是网友们对吴刚的评价。
和深入人心的达康书记相比,《狂飙》里吴刚饰演的徐忠似乎算不上出彩,没有太多的戏份,甚至很多观众在最后都没记住徐忠的名字。而在《狂飙》之后,接档开播的连续剧《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中,吴刚则出演了一名反派。
吴刚在《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中饰演反派“范渊”。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细数吴刚的角色经历,配角多,主角少;锋芒毕露少,静水深流多。穿梭于形形色色的人物中,吴刚也在经历不一样的人生。
“我觉得演员之所以受大家的关注,受大家的喜欢,最重要的一点,是因为他塑造了人物。这也是演员这个职业最吸引我的地方,他会有无数次的生命,因为你塑造了一个人物,让观众记在心里面,这个生命就存活了。”2月,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吴刚说。
“你一生当中从事这个职业,如果塑造了三个让观众记住的人物形象,那么你就活了三遍,那么我觉得这是最大的魅力所在。”
在《狂飙》三个年代中,吴刚扮演的角色出现在最后一个年代——2021年,扫黑工作正转向刀刃向内的教育整顿工作,徐忠作为扫黑督导组专员出现,是高启强等人被绳之以法、走下坡路的起点。
《狂飙》的故事由徐忠开始也由徐忠结束,演员阵容发布后,观众也期待“达康书记”的精彩演绎。未料,第一集之后,围绕吴刚的却是“脸怎么肿了”“是不是整容后遗症”的流言蜚语。
吴刚在《狂飙》中饰演徐忠。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对于网上的争议,吴刚没有回应,直到《狂飙》导演徐纪周在一次采访中提到,吴刚的浮肿是因为肾结石导致肾积水,为了拍戏还推迟了手术,观众才了解到其中的真相。
每经记者询问吴刚这个过程时,吴刚摆摆手表示不值一提。“作为演员,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这就是应该做的事,不能因为你一个人,耽误整个进程。一个摄制组四五百人,停摆一天,剧组得承担多大的损失。”
“我这是老毛病了,很早之前我在剧院演话剧《合同婚姻》时,当时我还不知道是肾积水,只觉腰疼,休息间隙还让剧院的针灸大夫帮我扎针止疼。大夫说你是腰扭了吗?我说不是腰扭了,说不出的难受,咬着牙把那场戏演完,演完后我想自己上医院,结果一开车,我连踩刹车的劲儿都没有,剧院的兄弟姐们赶紧把我送去医院。”
就像所有急性病症发作的“劲儿”过了以后,吴刚也觉得自己“好了伤疤忘了疼,把这件事抛在脑后了。”
到拍摄《狂飙》时,老毛病又犯了。“我想这个戏本来也不多,先服了药把工作完成。给观众看的戏,不可能屏幕底下打一行字说‘这段时间吴刚身体不好所以不出镜’吧,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就想,别跟剧组提我身体这个事儿了,拍完就完了。好多职业比我们演员更危险更严峻,人家说什么了吗。”
2009年,演了许许多多配角的吴刚凭借在《铁人》中饰演的王进喜,在46岁时,终于捧起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杯。那时候,大多数观众都还不知道演员吴刚是谁。
颁奖的那一天,妻子岳秀清忍不住落泪。“我一直跟吴刚讲,你就是一块好金子,你一定会发光。”
拍王进喜跳泥浆的那场戏时,零下四十度的大庆,胶片被冻断,汽车水箱被冻穿,剧组为演员们准备了潜水服、保鲜膜以期保暖。吴刚说,“都去掉吧,直接跳。钢琴家用钢琴来表达艺术,演员的载体就是自己的身体。”
从泥浆里爬上来不到一分钟,全身结冰。导演尹力说出“再来一次”时自己已泪流满面,却浑然不知。“就在那一刻,没有人记得你付出多少苦,出来的就是角色,是艺术形象。演员不是选择一个职业,是选择了一个信仰,选择了一种人生。”尹力曾分享道。
“拍完那场戏后,所有的寒冷,所有的痛苦,都是小菜一碟了。”吴刚说。
2017年,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以收视破8%,刷新10年卫视收视纪录的成绩,燃爆荧屏。
饰演“达康书记”的吴刚一跃成为当时最炙手可热的演员之一,经他塑造的“李达康”,面冷心热,性格耿直,一个犀利的眼神变让观众感受到无形的紧张。
吴刚饰演的“李达康”让其迅速进入了大众视野。 图片来源:豆瓣
《狂飙》中,吴刚饰演指导组组长徐忠,一个在安欣追寻真相路上的最大助力之一,同样是刚正不阿的正派形象,徐忠的演技虽然再次稳定发挥,人物热度却没有再次像达康书记那样,火遍大江南北。
反而有声音冒出:吴刚开始重复自己?
“我觉得达康和徐忠不是同一类的人物。”吴刚回应道,“《人民的名义》里,达康更有人味,优点缺点共在,观众们会比较喜欢。徐忠些许单薄,观众或者是看不过瘾。”同时他笑称,如果未来再出一部《徐忠传》,让人物形象更丰满,可能观众会更加喜欢。
演完《刑警之海外行动》后,吴刚与出品方留白影视成为莫逆之交。在《狂飙》开始前,留白影视制片人找到吴刚,说“来帮个忙吧。”
“拍前一部戏的时候,疫情刚刚开始,我们一同经历了很多,在国内拍,也在国外拍,结下很深的友情,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私底下都是好友。家里有事儿,难道家人不出面,难道让隔壁老王出面?那不行。”吴刚对每经记者表示。
正在热映的《显微镜下的大明》,是留白影视与吴刚的三度牵手。《显微镜下的大明》中,吴刚饰演反派“范渊”。而无论重要角色还是配角,正派还是反派,吴刚认为都要在做好充分准备后才能开展:“任何一部好的戏,一部爆款的戏,光靠一两个人是完不成的,这是集体作战的大事,各环节都应优秀、不掉链子。”
2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简称“北京人艺”)的《茶馆》成了“网红”,由人艺一代代艺术家们诠释的这出经典话剧,六十多年来魅力不减,演出票每每开售即抢空。
吴刚到现在都记得当初宣布《茶馆》演员名单的情景,“大家都站在门口紧张地望着导演,听他念每一个名字,《茶馆》里哪个角色我都想演,最后让我演的唐铁嘴的戏份虽然不算多,但当时只要能进这个剧组就很高兴了。”
做人艺的演员,意味着表演艺术的殿堂,也意味着要为这个相对小众的话剧舞台,舍弃很多,包括更能为演员带来在大众层面上功成名就的影视剧机会。
“话剧是我的本行,是我的饭碗,我入行就学的是话剧。北京人艺的演出我每年都参加,或多或少看剧院的安排,剧院安排你今天来演戏,那你就得来。”吴刚说。
如今影视作品呈现形式愈发多元,有人认为冲击了舞台,舞台剧现在处于一种低谷。吴刚不这样认为,“舞台是锻炼演员,培养演员的,伟大的演员总是能在话剧舞台上有所展现、有所收获。”
演员吴刚。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过去影视行业没那么热时,很多人艺的老艺术家根本没拍过影视剧。耐得住寂寞,人艺先生们的教诲,吴刚谨记于心。也因为对话剧舞台的虔诚和笃定,其他人奔赴影视剧一夜走红时,坚守舞台的吴刚与成名擦身而过,但在舞台上摸爬滚打几十年给予一个演员的底气与从容却是任何流量都无可取代的。
1988年,人艺第一次排演话剧《哗变》。吴刚虽是小配角,主角的台词他能一字不落背下来。2006年吴刚终于在人艺舞台上将埋在心底熟记了十多年的台词讲了出来,因为主演话剧《哗变》,他拿下了中国话剧最高奖“金狮奖”。
“我知道我们的很多前辈,像最近刚走的90多岁的蓝天野老师,一直活跃在舞台上,他也在影视作品当中有所收获,但依然在舞台上光芒万丈,这是我所追求的。”
北京人艺85班的学员吴刚,把前辈们叫做先生。由于北京人艺是团带班,比戏剧学院科班的教育有区别。住在后台,吃在剧院,天天守着这么多的艺术家,在生活中磨戏,在日常里熏陶。
“一入学时,先生的第一句话就是说,演戏要先做人。先生说,你是什么样的人,我在台下八九不离十会看得出来。演员站在舞台上应该是透明的、干净的,你的路才会长。”吴刚曾在此前的采访中表示,“所以他是在告诉我们演戏和做人的道理,人要正,心要热。”
“作为一个演员来说,用心去演戏,踏踏实实做人,这是我的标准。”在采访的最后,吴刚对每经记者说。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