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人工智能究竟是抹杀工作机会的“洪水猛兽”,还是为各行业带来新生的催化剂?面对可能的失业风险,公共政策又该如何应对?
每经记者 苏娜 每经编辑 刘艳美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111421248465
最近,聊天机器人ChatGPT爆火,引发各界对人工智能(AI)概念关注讨论的同时,也令不少打工人“瑟瑟发抖”。
这个由人工智能实验室OpenAI发布的“聊天生成预训练转换器”,上线仅两个月用户破亿。来自全球的试用者们惊奇地发现,ChatGPT表现出可以部分代替人工完成创作剧本、撰写研报、应用编程等复杂工作的出色能力。
虽然你我的工作会不会被AI取代尚且不得而知,但在业界看来,泛用性极强的ChatGPT已成为AI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如何与AI共生,可能是我们每个人都将面对的问题。
实际上,ChatGPT“一夜爆火”背后,是深度学习技术的十年发展进程。无论是风头正盛的ChatGPT,还是此前引发广泛关注的 AI 绘画,亦或是不断在具体场景应用的AI写稿、虚拟人主播等,AIGC(人工智能生产内容)都展示了其令人着迷的能力。
随之而来,一场关于人类未来职业的讨论由此掀起:未来的人工智能究竟是抹杀工作机会的“洪水猛兽”,还是为各行业带来新生的催化剂?面对可能的失业风险,公共政策又该如何应对?
有人说,现在正是讨论人工智能的好时候。自2012年深度学习革命以来,距今刚好经历10年时间。
《纽约时报》知名科技记者凯德·梅茨的《深度学习革命:从历史到未来》,就记录了这段正在发生的历史。书中讲述了一群将深度学习带给全世界的企业家和科学家的故事,从谷歌、Facebook、百度等大公司的决策者到学术界的领军人物——“深度学习三巨头”,再到DeepMind、OpenAI等知名实验室开创者。
《深度学习革命:从历史到未来》, [美]凯德·梅茨 著,桂曙光 译,中信出版集团,2022年12月
这些人工智能大佬们的经历,也见证了人工智能研究的萌芽阶段,行业经历的两次“寒冬”,以及当下的前沿进展。
1960年,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弗兰·罗森布拉特在纽约一间实验室打造了“马克一号”感知机,也就是早期的神经网络。不过,感知机与神经网络的研究一直停滞不前。,深度学习的发展仿佛一个向上回旋模型,发展缓慢。
直到2012年,被誉为深度学习鼻祖的杰夫·辛顿和他的两位学生,凭借神经网络AlexNet拿下ImageNet冠军,向世界证明神经网络能够以超越其他任何技术的精度识别常见物体。同时,辛顿还创建了DNNresearch公司,让各家竞争者以秘密竞拍的方式来做团队收购。
据悉,当时参与竞拍的不只有“硅谷”巨头谷歌与微软,还有中国的互联网公司百度,以及当时成立仅两年的DeepMind。通过这场秘密竞拍,辛顿将神经网络推向了科技行业中心。
这场秘密竞拍犹如“发令枪”,一小群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散落在谷歌、Meta、微软与百度等科技公司(还有几位后来成立了非营利组织 OpenAI),开始潜心培育一个想法、一种机器。
2016年,谷歌AlphaGo围棋人工智能程序击败韩国传奇棋手李世石;2017年,AlphaGo又击败中国顶尖棋手柯洁……一时间,外界开始惊叹于人工智能在某一特定领域已超越人类的超强能力。
2022年9月,一幅名为《太空歌剧院》的AI绘画作品获得一场艺术比赛的金奖。AIGC作为“创作大师”的强大潜力由此显露出冰山一角,也被视为AIGC领域的标志性事件。
而作为突破了消费类应用用户增长指数历史的AI应用,ChatGPT上线仅两个月便在各界引起关注。ChatGPT爆火,也引发科技巨头间的“比拼”——
微软必应集成ChatGPT后,全球下载量猛涨10倍;谷歌AI聊天机器人Bard出师不利,市值一夜蒸发7000亿;在中国,百度透露将于今年3月推出“文心一言”,面向公众开放;阿里达摩院也在研发类ChatGPT对话机器人,已进入内测阶段;京东官宣ChatJD,要做产业版ChatGPT……
无怪乎有人说,深度学习的风光大年已来。
据普华永道报告预测,未来15年人工智能将促进全球经济增速提高14%,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世界各国都在加快对人工智能的相关部署,力求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竞争中抢占先机。
2022年11月5日,参观者在第五届进博会技术装备展区人工智能专区体验元宇宙交互应用 图片来源:新华社
2017年,中国把人工智能上升至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确立了“三步走”目标。也是自2017年起,“人工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且在历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亮相,成为热门关键词。
根据2020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白皮书预测,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正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到2025年核心产业规模将达到4000亿元,未来更有望发展为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市场。
技术和市场飞速发展的另外一面是,自AI概念诞生起,AI取代人类工种的可能就被反复讨论。ChatGPT横空出世两个多月后,这一忧虑进一步被放大。
“与大多数影响工作场所的技术革命一样,聊天机器人有可能带来赢家和输家,并将影响蓝领和白领工人。”近日,联合国贸发组织(UNCTAD)技术与物流司司长斯瑞曼在《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ChatGPT如何影响工作就业》中如是表示。
一方面,伴随着人口红利消失,企业用工成本不断增加,加快了“机器换人”的发展进程,机器逐渐替代从事传统劳动密集型工作任务的低技能劳动力;另一方面,高技能劳动力凭借较强的学习能力及自身比较优势,与人工智能技术形成互补,也将导致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偏向。
当问及“你会让哪些人类职业消失”时,ChatGPT的回答是,AI机器学习技术发展可能会让“数据输入、记账和统计、一些简单的客户服务工作”被取代。与此同时,ChatGPT认为,它不能完全取代人类,因为有些工作仍然需要人类的判断力和创造力。
“对于我们今天的工作,在这个老龄化社会和劳动力短缺的情况下,AI主要是为了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而随着效率的提高,我们最终会工作得更少。”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也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开发和利用人工智能的工作岗位将大量出现,相关人才也将成为“香饽饽”。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能做什么?
美国作家达雷尔·韦斯特在《即将来临的工作危机:数字经济时代的工作挑战、转型与机遇》中提到,“在瞬息万变的世界里,人们必须终身学习。”其中一个方法就是“设立终身学习账户”,为工作再培训和继续教育活动提供资金。
《即将来临的工作危机》, [美]达雷尔·韦斯特 著,王珍珍 译,中心出版集团,2022年7月
而从政府层面而言,也要相应完善就业扶持制度、健全岗位培训制度等。同时,政府和企业要引导劳动力就业者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终身学习建立就业安全感。
某种程度上,人类的进步是不可阻挡的。当人工智能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变成代替我们“思考”“创作”的工具,如何正确运用科技,才是真正值得思考的。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