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段炼 盖源源
据央视新闻,短道速滑世界杯德累斯顿站正在进行,在昨晚结束的男子500米A组决赛中,中国选手林孝埈发挥出色,以41秒329夺得冠军,这是林孝埈为中国队夺得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另一名中国选手钟宇晨以0.22秒之差获得亚军!
随后进行的男子5000米接力决赛,由李文龙、钟宇晨 、林孝埈、刘冠逸组成的中国队再接再厉,以6分51秒106的成绩夺得冠军,林孝埈个人连夺两金。
林孝埈:我们是中国队
韩国网友酸了
北京时间2023年2月6日凌晨,2022-2023赛季短道速滑世界杯德累斯顿站的比赛全部结束,中国短道速滑队共收获2金1银1铜。
其中,由李文龙、林孝埈、刘冠逸、钟宇晨组成的阵容夺得了男子5000米接力冠军;林孝埈、钟宇晨包揽男子500米冠、亚军;张楚桐在女子1000米比赛中收获一枚铜牌。
2月5日,中国选手林孝埈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任鹏飞 摄
在男子500米A组决赛中,林孝埈起跑之后位列第三,在比赛中段,林孝埈抓住机会从内道完成超越,直接上升至头名,并将领先优势一直保持到了终点,最终林孝俊以41秒329的成绩率先冲线,队友钟宇晨以0.22秒之差屈居亚军。
2月5日,冠军中国选手林孝埈(中)、亚军钟宇晨(左)和季军日本选手吉永一贵在颁奖仪式上合影。
新华社发
赛后,林孝埈喜极而泣。他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表达感谢:“我们是中国队!感谢!未来我们会更加努力!给我们这支年轻的短道速滑队更多的鼓励!谢谢。”
中国网友纷纷表示恭喜和祝贺。
不过,韩国网友却“破防”了。
据红星新闻,相比韩国媒体用比较平静地态度报道林孝埈一天连夺两金的新闻,韩国网友的态度则显得有些十分愤怒。在韩媒相关新闻的评论下面,基本是一边倒的不满,有超过八成的网友选择用“愤怒”的表情表达自己的态度。不少韩国网友还很酸地称,林孝埈夺冠是因为男子500米决赛强手不多,含金量不足,还有人对裁判进行了抨击。
时隔1428天的“王者归来”
曾被队友指控“性骚扰”遭韩国禁赛
据悉,本次赛事男子500米金牌是林孝埈为中国队夺得的第一个世界冠军,距离他上一次站上最高领奖台已经过去了1428天。国际滑联官网首页头条盛赞林孝埈“王者归来”。
图片来源:国际滑联官网
在武大靖和任子威缺席世界杯之后,夺得两金的归化运动员林孝埈,无疑在本站比赛中挑起了中国短道速滑男队的大梁。
未满27岁的林孝埈曾是韩国天才速滑选手,天赋异禀的他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上为韩国夺得了男子1500米金牌和500米铜牌。
2019年3月的短道世锦赛,林孝埈更是摘得1000米、1500米、3000米、5000米接力和男子个人全能项目的五枚金牌,成为“短道全能王”。
据中国青年网、界面新闻等媒体报道,2019年6月,林孝埈因在国家队集训时拉拽队友黄大宪的短裤,被黄大宪指控“性骚扰”,遭到韩国滑冰联盟禁赛一年,并被黄大宪以“强制猥亵”的罪名告上法庭。林孝埈一审被首尔中央地方法院判处300万韩元的罚款。
而在二审中,审判长认为被告只是在开玩笑的过程中拉扯了一下受害者的裤子而已,没有性骚扰意图,在法律上也达不到强制猥亵的构成要素,通过现场队员的陈述和训练场监控视频录像可以完全证实整个事件的详细经过。因此二审推翻了一审判决,宣告林孝埈无罪。2021年6月,韩国最高法院最终判决林孝埈无罪。
尽管证明了自己的清白,但禁赛风波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成为了林孝埈谋求转换国籍的直接诱因。
林孝埈在2020年6月成功获得了中国国籍。然而因为“改籍运动员须在代表之前的队伍最后一次参赛满三年后才能为新入籍国家或地区出战国际赛事”的相关规定,林孝埈无缘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在北京冬奥会期间,林孝埈多次为取得好成绩的中国运动员送上祝福,并且喊话:“等我回来!我要跟你们并肩战斗!”这也赢得了很多中国冰迷的好感。
北京时间7月12日,国际滑联官网更新了短道速滑运动员林孝埈的个人信息,他的国籍信息更新为中国,随即获准代表中国队参赛。
去年10月底,林孝埈在短道速滑世界杯加拿大蒙特利尔站的比赛中首次代表中国队参加国际比赛,但因为长期缺乏实战,而且此前多次遭遇伤病,林孝埈的成绩相当一般。但昔日的冬奥会冠军和短道世锦赛的五金王实力毋庸置疑,而林孝埈也是极度渴望用成绩来重新证明自己。
在德国的德累斯顿,林孝埈连拿两枚金牌,这也让他时隔1424天再次站在了领奖台的最高处。尤其是在男子500米决赛拿到自己代表中国队的首个单项冠军后,林孝埈更是在与教练拥抱时动情落泪。而这两枚金牌,也是职业生涯遭遇重大变数后,林孝埈始终没有放弃、坚持到底的回报。
在短道速滑世界杯德累斯顿站比赛全部结束后,2月10日-12日,本赛季最后一站短道世界杯分站赛将在荷兰的多德雷赫特举行。而在3月份,短道世锦赛将在首尔举行,届时林孝埈将代表中国队与韩国选手展开竞争。“王者归来”的林孝埈重返首尔进行比赛,无疑会为比赛增添更多的看点。
编辑|段炼 盖源源
校对|卢祥勇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央视新闻、澎湃新闻、界面新闻、红星新闻、中国青年网、公开资料等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