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评论员 黄宗彦
1月30日晚间,广汇汽车(SH600297,股价2.33元,市值189亿元)发布业绩预亏公告表示,公司2022年度预计亏损22.8亿元至26.7亿元,扣非净利亏损为25.9亿元至29.8亿元。毫无意外,次日公司股价一度下跌4.13%,最终收跌2.75%。紧接着,公司于1月31日盘后连发两条公告,分别为员工持股计划及股权回购方案。股价在今日开盘不久后涨停,同时成交量大幅放量达到近半年来最高。
预亏逾22亿,股价较大幅度下跌;然后火速推出利好消息,股价涨停。与公告性质如此“配合”的股价表现,似乎实现了公司市值管理的目的。很多上市公司都重视市值管理,但像广汇汽车这样隔日发布巨大反差公告的方式,难免不会被市场质疑有“伪市值管理”之嫌,不旦达不到预期目标,反而容易引起市场警觉,于公司形象不利。
首先是信披存疑。众所周知,不论是业绩预亏还是员工持股,又或是股权回购,都是提前完成数据统计、方案草拟以及制定决策的工作。但是广汇汽车却选择将性质差异巨大的消息分开披露,颇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味道,不仅是对投资者不负责任,还折射出公司在信披方面的投机取巧。
其次是本次发布的员工持股计划存疑。公告显示,广汇汽车按年度业绩考核设置了3个解锁条件,从2023年至2025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5亿元、不低于33.75亿元以及不低于45.6亿元。而公司自2017年后净利润就开始逐年下滑,近三年净利润分别为15.16亿元、16.09亿元及亏损22.8亿元~26.7亿元。以公司的主营业务组成来说,经销整车仍占总收入的绝对大头,为85.2%,但净利率仅为4%,与当下新能源汽车网上直销的方式相比,几乎很难有利润增长空间。因此,广汇汽车此次定下的员工持股计划可能更像是一次“画饼式”激励。
从“广汇系”此前的员工激励运作情况来看,也为这种猜测增添了可能性。比如,早在2020年,“广汇系”旗下的两家上市公司,广汇汽车和广汇能源(SH600256,股价10.24元,市值672.3亿元)就曾分别终止了《2018年限制性股票与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给出的原因为,宏观经济变化和行业市场存在不确定性,简言之就是业绩考核难以实现。如今广汇汽车在业绩承压的情况下再推员工持股计划,后面会不会故技重施暂不得而知。
第三是可转债回购连带的股权回购压力。本次广汇汽车的股权回购的总金额上限为1.92亿元至2.56亿元,看上去似乎不多,但是同时广汇汽车还有巨额未到期的可转债回购金额,总额为33.67亿元,占总发行数的99.89%,也就是说当前愿意转股的投资者比例微乎其微。唯有将现股价抬升至转股价4.3元附近,再下修转股价,才能加大投资者转股意愿。就公司目前的经营情况,以及难以实现的员工持股利好,拉抬股价的概率十分有限,意味着到期可能将面临约定的巨额本息兑付。截至2022年三季度,广汇汽车现金流为42亿元,在业绩和可转债回购双重压力下,顺利实施股权回购方案也在无形中加大了难度。
在市场低迷或者公司股价不振时,上市公司希望以股权回购、增持或者推员工持股计划,甚至是“0元购”的持股计划提振投资者信心,但如果脱离了公司基本面,这些市值管理手法也往往没有了下文。比如此前的天味食品(SH603317,股价26.58元,市值202.8亿元),就曾因业绩不及预期两度终止股权激励。同时,迷你回购、提前终止回购的案例也不在少数。
在笔者看来,上市公司的职责应是聚焦主业,用良好的业绩和分红反馈投资者,而不是在所谓的“市值管理”上挖空心思,利用信息不对称影响股价波动。这不仅是舍本逐末,更无益于公司长远发展。
广汇汽车此次的行为,也暴露出上市公司信披仍有待完善、规范之处。笔者建议,若上市公司在短期内存在多个性质不同的公告,需要同时进行披露,或者将披露的时间节点严格岔开,避免前后差异巨大的信息对股价造成波动;同时,监管应重点对利空或者利好内容加强关注和审查,尤其是对拟实施的利好作可行性分析,杜绝上市公司“画大饼”“假大空”的忽悠式信披。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