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健教授认为,在人口进入负增长的现实条件下,迫切需要扭转以往在人口正增长特别是在人口快速增长时期形成的管理思路和工作模式,以方便育龄人群为出发点,以提振生育信心和生育水平为目标,梳理和改变与人口新形势不适宜的规章制度和做法。
◎宋健教授还表示,优化生育政策和增强包容性的根本在于打造生育友好型的社会环境,破除影响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思想观念、政策法规、体制机制等制约因素
每经记者 宋思艰 每经编辑 文多
图片来源:摄图网-500605157
1月30日,四川生育登记取消结婚限制、取消数量限制的消息在网上引发讨论,四川省卫健委也就此作出了回应。
在多省份尝试生育登记与结婚“脱钩”的背后,我国在优化生育政策方面还有哪些空间?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增长将带来那些影响?
为此,今日(1月31日),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健教授。
NBD:1月30日,四川生育登记取消结婚限制、取消生育数量限制的消息,在网上引起热议。您认为在优化生育政策和增强包容性方面,接下来还有什么空间?
宋健:四川等地对生育登记程序的简化,是贯彻落实2021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的一个积极举措,对应着完善“服务管理制度”的要求,使生育登记回归其基本职能,即提供统计信息和服务生育需求,这是一种进步,值得借鉴和推广。
简化生育登记程序在客观上对非婚生育等非传统生育行为更加包容。优化生育政策和增强包容性的根本在于打造生育友好型的社会环境,从婚嫁、生育、养育、教育各环节、多方面入手,破除影响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思想观念、政策法规、体制机制等制约因素,提高人口治理能力和水平。
在人口进入负增长的现实条件下,迫切需要扭转以往在人口正增长特别是在人口快速增长时期形成的管理思路和工作模式,以方便育龄人群为出发点,以提振生育信心和生育水平为目标,梳理和改变与人口新形势不适宜的规章制度和做法。目前在保障非户籍人口(户口不在目前所在地的人口)的教育、住房、就业权益等方面还有较大空间。
NBD:您认为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正面影响更大还是负面影响更大?原因是什么?
宋健: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首先人口负增长需要分阶段来看。短期内,人口负增长的速度较为缓慢,人口规模依然巨大、数量压力逐步减轻,劳动力资源依然充沛,对经济增长不会造成明显的负面影响。但长期持续人口负增长,特别是根据预测,2050年后中国人口负增长速度在保持目前低生育率条件下将加快,人口总量进入下降的快行通道,劳动力规模缩减、高龄化现象突出,这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将会加剧。
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和方向与经济增长方式本身也有关。当前中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发展,生产方式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人工智能和机器生产极大提升了劳动生产率,这些都可以削弱甚至抵消人口负增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NBD:您认为消除家庭内部分工不平等的最大障碍是什么?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解决?
宋健:在夫妻共同参与社会劳动的时代背景下,如果家庭内部劳动——如家务、抚幼、养老等仍以女性为主,毫无疑问是不公平的。家庭内部分工不公平的原因既有观念层面的,也有制度层面的。观念层面是指对家庭主要成员对过去“男主外、女主内”分工模式的认同和延续,有意或无意忽略女性参与社会劳动的事实;制度层面是指女性的社会地位和上升空间不及男性,社会化服务不够充分,不能满足家庭需求,等。消除障碍需要改变观念、优化制度。
观念转变需要多方努力,如通过家庭和学校教育增强孩子的社会性别平等意识,培养一代新人;通过舆论、媒体等多渠道宣传社会性别平等,鼓励男性积极参与养老和育儿照料、共同承担家务劳动等。制度层面需多措并举,如提升家务劳动的社会价值,提供更丰富多样的社会化服务,保障女性的合法权益等。
NBD:您认为在建立普惠托育服务方面,有哪些突出问题需要解决?
宋健: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既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重要内容,但托育问题目前仍是制约生育水平的短板因素之一。
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量不足、价偏高、质堪忧等。当前我国整体和各地普惠性托育点的数量不足,距2025年达到千人托位数4.5个的目标仍有很大缺口,不能满足家庭的托育需求。在缺乏普惠托育机构的情况下,双职工家长或者通过聘请保姆,或者通过送到私人托育机构的方式,解决孩子没人带的难题,但保姆或私托的费用都比较高,对一般工薪家庭而言负担沉重。即便费用高昂,从业人员的素质也难以保障,很难令人放心。大多数家庭仍然只能请老人帮忙带娃,又会面临代际冲突或老人身体吃不消等其他问题。
托育难的问题是过去多年延续和累积的结果,虽然欠账多、解决不易,但仍需要在“十四五”期间尽快加以解决。
NBD:您曾经表示,在借鉴其他国家的家庭政策时不能照搬,“要采取符合国情的措施,特别是从地方入手来探索自己的经验”。请问在“从地方入手来探索自己的经验”的过程中,您有哪些建议或提醒?
宋健:中国式现代化没有现成经验可以照搬,我国人口规模巨大的国情导致发达国家的一些家庭政策无法在我国施行。
区域差异大也是中国国情,我国既有人口规模过亿的省份,也有人口不足千万人的省份;既有人口不断聚集的地区,也有人口不断流出的省份,因此,在中央的总体方针指引下,各地因地制宜探索适合的经验势在必行,这些经验有些可以在全国推广,有些可以供条件相似的地区借鉴。比如,四川省对生育登记制度的改革,就是一个有益的探索,值得推广。
需要注意的是,要避免地区间的攀比,特别是现金补贴类或生育假期类政策,并非钱发得越多、假期时间越长,效果就一定更好,因为措施和效果之间不一定是线性关系,一些措施可能只对某些人群有效。因此,地方在贯彻落实中央《决定》时,要结合本地区的经济社会与人口条件按需施策、精准施策,满足个体和家庭多样化的需求。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