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孙志成 盖源源
近日,安徽阜阳。一男子称:拍到民政局第一天开工就被人挤满,离婚队伍已排到民政局门外,仅有两对新人结婚。
30日,安徽颍上县民政局发布辟谣声明:
2023年1月28日,网上流传“安徽阜阳一男子拍到民政局仅有两对新人结婚,离婚队伍排到民政局门外”相关信息。经核实,此信息为谣言,该信息视频所拍摄内容均位于一楼结婚登记窗口,排队人员均为办理结婚登记的群众,而离婚登记窗口在二楼,该信息视频系偷梁换柱、混淆视听。目前,公安机关已介入调查,并将依法作出处理。
视频引起关注后,九派新闻发现视频拍摄者已将相关视频删除,九派新闻尝试联系未果。
虽说民政局已经对网传视频进行了辟谣,但近年来结婚情况受到网友关注是不争的事实。
近年来,我国结婚人数持续减少,初婚年龄在推迟,单身群体日益扩大。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结婚登记为764.3万对。这是自2003年以来,结婚人数首次低于800万对大关。
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22》显示,2021年我国初婚(即第一次结婚)人数为1157.8万人,比上一年减少70.8万人。这也是多年来初婚人数首次跌破1200万人,创下自1985年以来的新低。
从近20年来的数据上看,我国初婚人数的顶峰位于2013年,达到2385.96万人。自2013年以来,初婚人数连年下降,2021年我国初婚人数仅为2013年的48.5%。
初婚人数持续下滑,有多个方面原因,包括适婚人数减少、初婚年龄推迟、经济压力、婚恋观念变化等。近年来我国青年初婚年龄大幅推迟。根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2020年我国的平均初婚年龄28.67岁,比2010年的平均初婚年龄(24.89岁)增加了3.78岁。
具体到各省,我国各地初婚人数差距颇为明显。2021年广东、河南初婚人数位列全国前二,分别为98.74万人、92.12万人,而宁夏、青海、西藏三省的初婚人数均未超过8万人。
据上游新闻,“初婚推迟”原是在西欧国家首先出现,伴随着现代化同步发生,是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协调统一下实现的自发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但根据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陈卫的研究,中国“初婚推迟”的现象与社会现代化发展并不同步,社会现代化程度滞后于初婚推迟水平。
从数据上看,中国男性和女性的初婚时平均单身年数(Singulate Mean Age at Marriage,SMAM)在2000年同时达到计划生育政策倡导的晚婚标准(男性25岁,女性23岁),可当时中国的人均GDP不足1000美元,高等院校入学率不足8%,城市化水平也刚过35%。且45~49岁的未婚比例不足4%,“推迟”程度较轻。
相较之下,加拿大男性和女性的平均单身年数在1979年便达到同样水平,45~49岁的未婚比例约为7%,但加拿大当时的人均GDP已突破10000美元,高等院校入学率超50%,城市化水平达到75%以上。
法国与丹麦则在1970年达到相同“初婚推迟”水平,但人均GDP、高等院校入学率与城市人口比重也均高于中国。
编辑|孙志成 盖源源
校对|段炼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第一财经、上游新闻、九派新闻等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