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卢祥勇 盖源源
俄罗斯西伯利亚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区之一。近日,俄罗斯部分地区持续遭遇极寒天气,西伯利亚最冷的地区温度甚至达到零下73摄氏度,打破了北半球的历史最低气温纪录。
无独有偶,2022年12月下旬,北美遭受大规模寒流袭击,多地出现大风、强降温及暴风雪天气,部分地区降雪量突破当地极值。新年前夕,美国西海岸突降暴雨,并引发洪水。
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和北美地区遭遇“史诗级”寒流之际,欧洲却迎来一股反常“热浪”,多个欧洲国家新年伊始最高气温超过20摄氏度,不少人大呼反常,“感觉像夏天”。
1月11日,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发布《2023年全球风险报告》指出,生活成本上升是全球面临的最严重的短期风险,而气候变化应对不力是全球面临的最严重的长期风险。
俄一地打破北半球历史最低温纪录
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近期遭遇罕见严寒天气。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位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的一个村庄气温已降至零下73摄氏度,打破了北半球历史最低气温纪录。
从本月11日到12日夜间,被称为“世界寒极”的奥伊米亚康气温达到零下60℃,当地水文气象和环境监测部门表示,这些地区已经有大约10年没有出现这样低的气温了。
极寒天气下,汽车启动前要用外接取暖设备化冻,即便如此还是容易出现故障,有“冰城”之称的雅库茨克市本周末将迎来极寒天气,部分地区气温或降至零下65摄氏度,真正意义上的“洒水成冰”。
不过降温的消息并没有把雅库茨克市本地的居民吓倒,不少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已经习惯了寒冷”:“不会做太多的准备,该怎么过就怎么过。”
俄罗斯气象部门预计严寒天气将持续到本周末,当地学校已经停课,受寒冷天气影响,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也出现了-20℃的低温,此外,乌拉尔和伏尔加河沿岸的温度,也比往年平均值低了8-16℃。
冬季风暴席卷美国
部分欧洲地区却遭遇暖冬
从去年年底开始,多场冬季风暴袭击美国加州。根据白宫官网当地时间14日发布的声明,美国总统拜登当日批准加利福尼亚州进入灾难状态。拜登宣布,加利福尼亚州发生重大灾难,下令联邦政府向受到严重冬季风暴、洪水、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影响的地区提供援助。
据《纽约时报》稍早前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风暴已造成至少19人死亡,并在全州引发大范围洪水。报道称,约有2.9万人收到疏散命令和警告。
遭遇冬季风暴后的加州海滨 新华社发(李建国摄)
冬季风暴不只出现在加州。一小时内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气温骤降37℃,怀俄明州更是在2小时内骤降51℃,华盛顿特区经历自1906年以来最寒冷的12月24日……被称为“史诗级”的这场冬季风暴带来的低温、暴风雪、冻雨等对超过2亿美国人造成影响,超过10个州出现人员伤亡,大量居民和商业用户停电、供水中断,全美上万架次航班取消或延误。
美国纽约州遭遇冬季风暴 新华社发(吕雪虹 摄)
据“中国气象数据”官方微信,中央气象台正高级工程师张博介绍,“12月下旬北美的暴风雪及大风、急速降温主要受冬季风暴的影响。”12月下旬初,位于北美北部的低涡东移,东面大西洋存在暖脊,低涡强度快速增强,经过五大湖地区时补充了大量水汽,带来强风、强降水、强降温等恶劣天气。
当北美正经历“史诗级”暴风雪横扫之际,欧洲国家却在度过一个“很暖的”元旦。
路透社4日报道称,创纪录的冬季高温席卷欧洲,不少人大呼反常:“感觉像在过夏天。”
1月3日,人们在法国南部城市尼斯的海边休闲。新华社发(塞尔日·阿乌齐摄)
在瑞士,著名日内瓦湖旁游客排队买冰淇淋。岁末年初之际,德国气温超过20摄氏度。德国气象局说,自1881年有记录以来,德国从未经历过如此温暖的跨年夜。
据美国彭博新闻社5日报道,由于冬季热浪,迫使无雪的阿尔卑斯山滑雪胜地关闭雪道。眼下,本该白雪皑皑的瑞士阿尔卑斯山多个滑雪胜地积雪消融,目之所及尽是草地、岩石和土壤。
最严重的长期风险
全球去年出现不少极端天气事件,包括欧洲和印度的致命热浪以及巴基斯坦洪水。专家指出,这些极端天气事件与全球变暖直接相关。
欧盟下属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1月10日发布报告说,2022年是欧洲有记录以来第二热的年份,也是全球第五热的年份。
世界经济论坛11日发布《2023年全球风险报告》指出,生活成本上升是全球面临的最严重的短期风险,而气候变化应对不力是全球面临的最严重的长期风险。
据了解,该报告借鉴了1200多名全球风险专家、政策制定者和行业领袖的观点。报告按照未来两年和未来十年的时间框架,以风险的严重性排序,分别列出全球面临的十大短期和长期风险。
其中,生活成本上升、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地缘经济冲突位列全球短期风险前三位;减缓气候变化失败、适应气候变化失败、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位列全球长期风险前三位。
报告警示,如果国际社会不能在气候减缓和气候适应领域进行更加有效的合作,上述风险将在未来十年导致持续的全球变暖和生态崩溃。
编辑|卢祥勇 盖源源
校对|段炼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央视财经、央视新闻、新华社、“中国气象数据”微信公号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