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2023,消费电子颓势能否逆转?机构预测:降幅会收窄,但换机周期将延长到34个月

    每日经济新闻 2023-01-10 18:49

    ◎2022年,消费电子的低迷已是事实,整个行业都期盼着2023年的反转。IDC预计,2023年,中国手机市场出货量将同比下降0.9%,降幅收窄;2024年有望迎来反弹。但遗憾的是,由于近年来手机性能过剩,新品创新不足,中国智能手机换机周期预计将进一步延长至34个月。

    每经记者 王晶    每经编辑 董兴生    

    回首2022年,在下游需求疲软、疫情对宏观经济造成扰动等背景下,消费电子行业经历了阵痛期。IDC预计,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12.3亿台,同比2021年将下降9.1%,较此前的预测多下降2.6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五矿证券在近日发布的研报中也统计称,2022年,电子行业各板块跌幅较大,回调较深。分业务板块来看,申万二级电子行业指标中,消费电子、光学光电子、半导体、元件板块分别下跌40.44%、37.04%、37.11%和33.10%。

    图片来源:摄图网-300058397

    2022年,消费电子的低迷已是事实,整个行业都期盼着2023年的反转。但2023年伊始,美国科技股就遭遇“开局不利”。1月3日收盘,苹果股价下跌3.7%,创近一年新低,市值跌破2万亿美元。无独有偶,1月6日,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特斯拉第二次下调了在中国的电动车售价。外界认为,特斯拉正在通过“价格战”来应对全球汽车市场的低迷。两者面临的问题,均指向下游需求疲软、行业景气度下行的趋势。

    展望2023年,IDC预计,2023年,中国手机市场出货量将同比下降0.9%,降幅收窄;2024年有望迎来反弹。该机构还认为,短期内,智能手机发展难有大的创新突破,不过厂商会加强与供应链深度合作,推出更多定制化产品,尽可能吸引消费者。例如:新形态的折叠屏手机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厂商在硬件层面加大自研芯片研发投入的同时,在软件层面会继续优化升级系统。但遗憾的是,由于近年来手机性能过剩,新品创新不足,中国智能手机换机周期预计将进一步延长至34个月。

    手机出货量同比降幅将收窄

    近年来,智能手机行业逐渐触及“天花板”,陷入增长乏力的局面。StrategyAnalytics数据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16%,至6690万部,这是智能手机出货量连续第六个季度出现下滑。

    过去十年,各大手机厂商通过令人眼花缭乱的技术创新、渠道的快速扩张、大规模的生产制造等占据了市场份额,但当进入存量市场后,所有品牌都面临增长压力,苹果也不例外。

    TrendForce此前将iPhone 14系列的出货量下调至7810万部,并且预估2023年第一季度iPhone全系列出货量将同比衰退22%,预计为4700万部。同时,新品iPhone 14与iPhone 14 Plus的销量因创新升级太小,导致对用户吸引程度不高。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资料图)

    去年10月底,知名苹果分析师郭明錤曾在社交平台上称,苹果正与和硕、立讯精密(SZ002475,股价29.65元,市值2109.7亿元)讨论将iPhone 14/14 Plus的产线切换成14 Pro/14 Pro Max。从销售端的结果来看,大屏、高阶产品显然更受消费者青睐。近日,郭明錤发布的新消息还透露,据供应链从苹果得到的指示,苹果将取消2024 iPhone SE 4的生产与出货计划,而非延迟。

    消费低迷时,为了保证利润,强势的苹果甚至打起了供应链的主意,目前已锁定单价较高的镜头。郭明錤表示,苹果公司镜头供应商大立光、玉晶光及舜宇光学,在2023年上半年的盈利压力可能高于预期,因为iPhone 14系列镜头的降价幅度将显著高于过往,部分镜头项目砍价幅度甚至高达20%。

    他还表示,虽然苹果公司对零组件砍价是例行公事,但镜头厂商面对的砍价压力较以往更高,这与镜头毛利率高于一般零组件,以及苹果想降低经济衰退对盈利的负面影响有关。

    公开资料显示,供应高端手机镜头的大立光公司过去五年整体毛利率都在70%左右,但在2022年第三季度,其毛利率下滑至53.7%,低于市场预期。大立光董事长林恩平在去年10月的法说会上坦言,“砍价一直都很凶,价格压力永远都在”。

    对于果链供应商来说,来自苹果的订单收入均占比较高,一旦苹果砍单、压价,无疑会让公司股价和业绩承压。

    不过,IDC认为,在手机市场早已进入“供大于求”的局面时,手机物料价格将继续下降,有望推动曲面屏等部分技术使用渗透率提升,并且更多低端产品会开始支持5G,“5G份额继续提升”。

    此外,该机构还表示,近几年手机性能过剩,新品创新不足,而软件方面未出现新的“杀手级”应用,导致消费者缺乏换机动能。虽然防疫政策已经放松,但一段时间内疫情影响仍将继续限制外出,相比平板和PC之类的大屏终端,消费者对于主要用于移动场景下的手机需求持续下降,中国智能手机换机周期预计将会增加到34个月。

    对于创新乏力导致的同质化问题,Counterpoint Research副总监齐英楠通过电话对记者分析称:“之前海思(华为旗下半导体公司)受阻后,有一段时间行业差异化走了些回头路。但现在,几乎所有厂商都认可技术自研的重要性,并在操作系统、独立自研硬件上发力,打造各自的差异化路径。虽然目前从销量结果来看,国产手机厂商在高端市场的竞争格局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但打造差异化的方向是对的,技术自研也并非一蹴而就,仍需要时间,未来应该会有一两家厂商能够实现破局。”

    图片来源:摄图网-401116818

    谈及2023年产品升级的方向时,一加中国区总裁李杰近日在线上接受包括每经记者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整个行业如果只看硬件的话,同质化确实比较严重,这要求我们必须要基于技术的长期主义,去深入软硬件底层。”对于具体的场景改善,他认为,手机影像体验提升会是发力的重点。“我们跟哈苏的合作会坚持下去,尤其在哈苏的色彩影像方面,我们会持续地投入资源,希望能为用户带来实实在在的拍照体验提升的技术。”

    摄影之外,齐英楠还补充道,显示、游戏、系统流畅性以及平台运算能力依旧是头部品牌产品升级的重点。不过,在增量不明显时,一些头部厂商会把更多的资源放在更高阶的产品上,导致产品迭代的频次没之前那么快,整体放缓。从消费者角度来看,经济大环境好转仍需要时间,人们在手机上的升级性需求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也就是说,厂商的单点技术突破很难促使用户消费升级”。

    展望2023年全年,虽然需求低迷的阴影仍将笼罩在手机行业,但折叠屏手机将成为例外。Counterpoint预测报告显示,2023财年,全球折叠屏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将同比增长52%,达到2270万部,而2022财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也将达到1490万部。2022年第一季度至第三季度,折叠屏手机的累计出货量同比增长90%,目前已达950万部。

    即便折叠屏手机的出货量相对整个智能手机市场来说微不足道,但Counterpoint全球智能手机业务总监Tarun Pathak表示:“如果考虑举足轻重的超高端市场(1000美元,折合人民币7000元及以上),我们会发现折叠屏手机正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在该细分市场,折叠屏手机2022年的出货量份额达到了两位数,我们预计这一数字在2023年将增长到20%以上。”

    MR发展或不及预期

    智能手机之外,PC市场也面临增长压力。

    Gartner初步统计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全球个人电脑(PC)出货量总计6800万台,较2021年第三季度下降19.5%。这是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该市场出现的最大下降。

    日前,群智咨询IT研究总监李亚妤对包括每经记者在内的媒体表示,预计2022年笔记本电脑整机出货同比降幅在19%左右,2023年预计同比也会持续下滑,但同比降幅会有所收窄达到2%左右。在面板端,2022年,全球笔记本电脑面板出货规模下降幅度非常显著,高达27%左右,这样的降幅几乎比整机端降幅翻了一倍。“因此2022年进行了非常激进的降库存,2023年品牌采购节奏会更加稳健。”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资料图)

    对于其他品类,齐英楠认为,可穿戴市场如TWS、智能手表等,今年仍然会是增量市场,它们不像手机市场已经成熟饱和,“但增长的趋势会放缓”。

    与PC等大众熟悉的产品相比,新品类MR在2023年的发展更令人关注。近年来,有关苹果将于今年推出MR/AR头显设备的传言络绎不绝。郭明錤相信,苹果的头戴装置是一种可同时支援AR与VR的MR产品,并且该产品还可在使用过程中,无缝切换AR与VR以提供创新头戴装置体验。“第一代头戴产品重量可能会在300g~400g,我们相信重量改善会是第二代产品的关键卖点之一。我们预测苹果最快在2024年~2026年,会设计出针对头戴装置最佳化的新电池系统,目标为降低重量与提升行动便利性。”郭明錤认为。

    但他最新发布的消息称,由于苹果MR头显设备开发进度因机构件摔落测试不及标准,与软件开发工具的时程晚于预期,所以将由原本2023年第二季度延后到2023年第二季度末或第三季度。这意味着此前业内猜测苹果将于1月份举办发布会发布虚拟现实设备的可能性不复存在,按照目前的开发进度,苹果或将在今年年中的WWDC2023上发布这一产品。

    对于MR的发展,齐英楠认为,今年发展不会太好。“该产品太依赖于欧洲和北美市场,也就是说,它目前的销量贡献主要来自于特定市场,而特定市场的经济衰退基本是一个必然现象。就苹果方面来看,它本身对产品的标准定制就比较高,并且对新品上市后的市场表现也有高期望,如果苹果决定把一个产品推向终端市场,那么这个产品一定是个很成熟的产品。从苹果用户角度来说,他们对苹果的定价不会太敏感,目前MR是否走向普及,并不是价格问题,更多还是内容及产品综合体现能力。”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注意!贵州轮胎将于1月30日召开股东大会

    下一篇

    盛讯达:陈湧锐累计质押股数约为1627万股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