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赵博渊
金牛区教育局围绕金牛区“1520”总体发展思路,紧扣资源供给“增量”工作要求,坚持“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彰显公平、提升质量,区域统筹、有序推进”的原则,按照“标准引领、管理规范、内涵发展、富有特色”的要求,立足金牛大地、扎根中国、融通中外,深度挖掘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彰显校园文化办学特色,全面提升教育服务均衡化高质量水平,着力解决金牛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发展需求。
(一)高标准建校园,筑牢发展之基。
一是科学规划,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协调发展、促进公平,预留充分、建设有序”的原则,统筹全区教育布局规划,优先解决重点片区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强力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是保障资金,高品质建设现代化校园。三年来,40所新建学校建设总投入超过23.4亿元,不断完善《金牛区学校建筑设计导则》,高标准建设“形态美、功能全、品质优”的现代化学校。如,成都二十中建筑风格为川西民居与书院相结合,内部布局分区合理、功能完善。
三是配套先行,确保新校园即建即用。在新建校园建设过程中,确定领办学校,提前介入、全程参与,统筹做好师资储备、设备配置、经费保障等配套工作,确保新校园建成后及时投用,避免资产闲置、资源浪费。
(二)集团化办学校,激活发展之源。
一是构建集团化办学体系。依托七中万达学校、金牛实验中学、石笋街小学、机关三幼等11个试点教育集团龙头学校,扎实推进集团化办学改革试点。按照“名校+新校”模式,为新建学校搭好“起跳板”,插上“助推器”,确保新建学校高质量起步。
二是健全一体化管理机制。出台《金牛区教育局优质学校集团化办学实施办法(试行)》,完善《金牛区优质学校集团化办学评价指标体系》,名校集团与新建学校统一领导、要事协商、资源共享、人才互通、队伍共建,形成“同轴共转、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的一体化管理高效机制。让新建学校紧跟“领路人”,推动新建学校高质量发展。
三是打造特色化发展品牌。新建学校将名校集团办学文化快速校本化,树牢名校文化理念、凝聚核心价值,并结合自身实际,探索特色化品牌发展路径,构建以名校集团品牌引领和新建校特色化发展的“双擎”模式,实现新建学校品牌提升。
(三)专业化提质量,守好发展之本。
一是建好两支队伍,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一方面建好干部队伍,强化角色意识、增强大局观念,提升干部队伍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建好教师队伍,选派骨干教师和赋权自主招聘相结合,构建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二是聚焦三课提质,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阵地支撑。坚持五育并举、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以“课程、课堂、课题”为抓手,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积极探索“双减”背景下新建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方式方法。如:金牛学前教育以课程和游戏为抓手,着力探索区域幼儿园课程及游戏质量的管理,鼓励新建园加入课题试点园,帮助新建园有效提升幼儿园课程、游戏质量和保教水平。
三是落实四级教研,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专业支撑。形成了以区教科院专业引领、集团校校际扶持、新建校校本研修、备课组集中研讨的四级教研体系,缩短新入职教师成长周期,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整体发展。
(一)做好新校园建设工作。坚持由服务户籍人口向服务常住人口转变的思路,持续做好学位供给保障。“十四五”期间,全区将新建(改扩建)学校45所,新增学位4.2万个。
(二)做好教育布局工作。不断优化“成都蓉北商圈”“茶花创享高地”“国宾交往中心”“凤凰未来新城”等重点片区的教育资源配置,顺应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需求,实现公园、校园、产业园、家园“四园同构”。
(三)做好新校园管理运行工作。通过名校引领、集团化办学、政策扶持等路径,以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为契机,聚焦教育质量提升,实现新校园高品质起步、品牌化发展。
金牛区教育局坚持“城市更新到哪里教育就配套到哪里、产业推进到哪里教育就跟进到哪里、项目落地到哪里教育就服务到哪里”的理念,不断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持续优化学校布局和建设规划,有序实施公建配套学校建设攻坚行动和现状学校改扩建工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美好期盼。2022年,新投用学校13所,新增学位10040个。建设出与未来学校发展形态相适应、与城市文态形态业态生态相协调、与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相匹配的“美丽校园”,不断优化学校育人空间,持续提高学校建筑文化品位。
成都市金牛区教育局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