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市场的玩家们,近几个月的表现也可谓“风云变幻”。阿里云的组织架构调整、华为云的异军突起、百度云的亮眼表现、运营商的起势,都让这个市场颇不平静。
每经记者 王紫薇 每经编辑 刘雪梅
“上云我们认为是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创新的关键一步。云(的产品形态)也在不断发生的演化,从最经典的资源售卖已经发展到今天Pass、SaaS产品和技术的百花齐放。”
1月6日,在稀土掘金技术社区与Intel联合发起的第一届“掘金未来大会”上,火山引擎副总裁张鑫在现场发言表示,“云”是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底座。
他同时分享了一组数据:五年前有58%的企业选择采用多元的架构。2021年,这一数字飙升到80%,这其中,又有79%的企业会选择采用两朵以上的公有云。
在这个“多云”的时代里,已经有93%的企业在生产环境里使用,或是计划使用云原生相关的技术。而到2025年,会有95%的应用负载会运行在云原生的基础设施之上。
对于传统企业来说,上云成为其数字化转型的环节之一;对于新企业来说,从出生就在云上也不足为奇。但是在2022年,云市场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阿里云、腾讯云营收增速新低也让这个市场不得不寻找新的增长点。
云市场的玩家们,近几个月的表现也可谓“风云变幻”。阿里云的组织架构调整、华为云的异军突起、百度云的亮眼表现、运营商的起势,都让这个市场颇不平静。
张鑫在会上再次强调了火山引擎提供“云上增长新动力”的三个关键因素:敏捷迭代、体验创新和数据驱动。
张鑫认为,敏捷迭代在当前的最佳实践就是采用云原生的技术,对企业数字业务的灵活性和稳定性负责。
火山引擎副总裁张鑫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体验创新是通过提供丰富的内容和交互的形态,为最终用户的体验负责;而数据驱动则是通过发挥数据资产的价值,为企业的决策和运营的科学性负责。
数据驱动则是字节跳动发展的基石,其代表作就是抖音电商的迅速发展。
火山引擎于2020年正式上线,随后升级为字节六大核心板块之一。作为后来者,火山引擎商业化步子走得很快,一年多时间内,就先后宣布进军IaaS服务、发布全系列云产品、推出覆盖金融等六大行业的云上增长方案,以期在国内云已经很“卷”的环境下站稳脚跟。
据2022年7月火山引擎“原动力大会”上公布的数据,火山引擎已与1500多家伙伴建立了合作关系,火山引擎的生态收入增速同比去年上半年有了将近48倍的提升。,聚焦于为金融、汽车、消费、文娱、医疗、通信传媒六大行业提供云上增长方案。
同一日,阿里云2022北京合作伙伴年会也召开了。
数据显示,阿里云北京分公司共有1000多家合作伙伴,这些合作伙伴2022年业绩同比增长约40%。2022年,北分生态在阿里云北京分公司的业绩占比提升逾5%。
云市场火药味十足。近几个月,云市场的玩家们也“风云变幻”。最大的新闻就是国内云市场份额第一的阿里云,近期宣布了组织架构调整。
2022年12月29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发出全员邮件,宣布张建锋(行癫)不再担任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勇兼任阿里云智能总裁,并直接分管钉钉。周靖人(靖人)将担任阿里云智能CTO,并同时继续兼任达摩院副院长。
阿里云专家的交流纪要显示,近期的组织架构调整与业务营收增长有关。
据财报数据,2022财年阿里云的营收为745亿元,与千亿营收的目标有不小的差距。
专家纪要显示,今年阿里云最多增长15%。在客户结构发生变化的时候,在TO C的产业互联网方式已经不适用的情况下,更多是把技术和产品向行业业务转化。
张勇则希望能把C端的流量(淘宝、菜鸟物流、蚂蚁金服),通过连接作用与钉钉打通。正在使用钉钉的2000多万家企业组织渴望C端流量,他们也要做营销,做订单,做转化,也要获客。
与此同时,腾讯云业务也被马化腾批评:“过去三年CSIG做了很多冲量的事情,追求做前端集成,追求大数字营收。”
此外,作为国内另一主流云,华为云一直在赶超。
《2022 H1中国AI云服务市场研究报告》,华为云在中国机器学习公有云服务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在Canalys允服务分析统计数据显示,在2022第三季度,华为云在中国大陆云基础设施服务的占比中达到了19%,排名仅次于阿里云,超越了腾讯云。
图片来源:IDC
此外,行业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两年,运营商的起势对云市场竞争格局有很大影响。
根据IDC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2上半年)跟踪》报告,2022年上半年,中国电信天翼云收入达280.82亿元,同比增长100.8%;移动云收入达到234亿元,同比增长了103.6%。天翼云的份额相则达到了11.0%,位列第三,仅次于阿里、华为。
该人士告诉记者,与云服务商相比,运营商优势明显。比如成本方面,运营商在带宽等资源上遥遥领先。
对于运营商带来的压力,专家纪要也指出,运营商目前的短板在于IaaS仍以粗放的资源服务为主,PaaS能力有待加强。
云市场风云变化,谁执牛耳,仍存变数。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