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新股为什么会更容易产生牛股呢?今天,且听【新股雷达】研究员一一道来。
图片来源:摄图网-500767165
来源:微信公众号“道达号”(微信公号ID:daoda1997)
各位老铁,最近有一只次新股可是赚足了眼球,从5月份的低点43.18元,一路上涨至今年年初的高点140.96元,最大涨幅达226.45%,这只股票就是中科江南。
2022年5月份以来,大盘整体走势呈现震荡态势,中科江南能走出如此独立行情,确实非常亮眼。当然,中科江南还有一个更值得关注的身份,那就是次新股。
【新股雷达】研究员在研究过多轮上涨行情后,发现涨幅居前的个股中都不乏次新股的身影(本文所述的次新股,指上市时间为1年内的新股)。
比如2022年4月底至6月底的上涨行情中,次新股在涨幅前100的个股中占比为19%,而次新股在全部A股中的占比为10%;在2022年10月底至12月初的上涨行情中,次新股在涨幅前100的个股中占比为15%,而次新股在全部A股中的占比为9%。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发现,在2022年的两轮上涨行情中,次新股在涨幅前100的个股占比,显著超出其在全部A股中的占比。
【新股雷达】研究员统计后发现,在每一轮的上涨行情中,次新股出现牛股的概率更高,更容易实现超额收益。
那么,次新股为什么会更容易产生牛股呢?【新股雷达】研究员认为,次新股兼具赛道红利和交易优势,因此容易获得活跃资金的青睐。
在赛道红利方面,次新股具备天然的时代感,往往属于当下和未来的热门赛道。而每个阶段的新股则是各阶段产业更迭在二级市场的映射,代表了每个阶段最具时代感的产业风口。
统计每个阶段的上市新股的行业分布,可以发现,上市新股较多的行业,往往是此阶段行情的代表板块与风口行业。如2005-2009年期间的房地产开发、工业金属、电网设备等行业;2010-2014年的IT服务、软件开发、光学光电子、计算机设备等行业;2015-2019年的汽车零部件、化学制药、医疗器械、消费电子等行业;2020年以来的半导体、通用设备、汽车零部件等行业。
而交易优势方面,次新股往往具备有流通盘小、换手率高、市值偏低等特点,继而具备一定的交易优势,在上涨行情呈现高弹性特征。
比如2014年以来的主板新股,上市首日自由流通市值在30亿元及以下的新股占比25%,自由流通市值在50亿元及以下的新股占比58%,自由流通市值在100亿元及以下的新股占比约90%。主板新股在上市后一个月、两个月和三个月的日均换手率(剔除上市首日)均在14%以上,远高于2014年以来主板A股的日均换手率均值(3%)。
因此,在赛道因素和交易因素的共振下,次新股也就更容易诞生牛股。
次新股牛股辈出,那么我们该如何挖掘次新股中的牛股呢?【新股雷达】研究员总结了以下几点,以供各位老铁参考。
首先,在市场情绪低点附近上市的新股,在后市中往往表现更佳。一方面,新股首日表现和市场情绪正相关,情绪高点附近新股上市首日容易高开;另一方面,统计发现,情绪低点附近新股上市之后的一年内累计表现更好,情绪高点附近新股上市之后的一年内表现较差。
其次,新兴赛道和科创板往往具有更大的弹性。比如2022年4月以来,最大涨幅超100%的次新股,以新兴热门赛道的科创板个股为主;从上市板块来看,高涨幅个股中70%来自科创板,创业板和主板则分别占17%和13%。
再次,盈利高增长也是重要的驱动。统计发现,2022年4月以来,最大涨幅超过50%的次新股,相较于最大涨幅在50%以下的次新股, 2022年一季报和中报的盈利增速优势都非常明显。
最后,从市值角度看,市值小的公司在反弹和上涨中的弹性更大。比如在2022年4月底至9月底期间,最大涨幅超过100%的次新股,上市日平均市值为95亿元;最大涨幅在50%至100%之间的次新股,上市日平均市值为121亿元;最大涨幅小于50%的次新股,上市日平均市值为433亿元。
老铁们,【新股雷达】会对每只新股进行五大维度量化分析,准确率远超竞品。如果你想查询某只新股,请关注道达号(微信公众号ID:daoda1997),在对话框中,输入关键词“新股雷达”,进行了解。你也可以下载每日经济新闻APP,进入私人定制页面,可免费查看新股雷达风险分区。
(达哥打新观察团)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