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董天意 每经编辑 王月龙 裴健如
据华尔街日报12月19日报道,丰田汽车公司社长丰田章男近日接受采访时称,汽车行业中“沉默的大多数”在质疑是否应该只追求电动汽车,他也是其中之一。
报道中称,丰田章男在访问泰国期间接受采访时表示:“涉足汽车行业的人基本上是沉默的大多数。” “这些沉默的大多数在想,孤注一掷地追求电动汽车真的可以吗?但他们又觉得这是大势所趋,所以不能大声说出来。”丰田章男认为,他的言论反映出人们对汽车公司转型的速度越来越感到不安。
报道中还表示,目前汽车制造商正在大举押注纯电动汽车。市场上这类汽车款式有限,需求强劲,鼓舞了汽车厂商的投资热情。但挑战也在增加,特别是在确保零部件和电池原材料供应方面。
图片来源:丰田汽车官网
事实上,这并非丰田章男首次吐露对于“电动化转型”的担忧。早在2020年,丰田章男就公开表示纯电动车是“被过度炒作”,并声称电动汽车会扼杀企业,其需要巨额投资,并排放出更多二氧化碳。在他看来,“纯电动并非汽车行业的唯一出路”,只要能实现节能减排,混动汽车也应该被提倡。
对于此番言论,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经理董长征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曾解释称,上述关于丰田汽车掌门人丰田章男炮轰电动车的说法,是日本媒体对丰田章男发言的误解。董长征向记者解释称,丰田章男的发言内容是,“真正要实现电动化、碳中和需要生产、运输、使用三大环节按照同一个战略协调发展。作为B2C产品,汽车更容易受到质疑和批评。但希望大家明白,汽车行业中,如果作为B2B部分的生产、运输环节不与B2C的使用环节共同行动的话,很难实现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丰田章男此前也曾尖锐指出,特斯拉的市值被严重高估,认为“丰田的大规模制造才是安全的后盾。”如果用经营餐厅来比喻,丰田章男认为特斯拉只有“菜谱”,但丰田汽车却有“厨房和厨师”,可以做出真正的“食物”。
图片来源:丰田中国官微
对此,特斯拉方面没有回应。不过,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则以“时代的眼泪”来回应丰田章男。何小鹏在社交平台中表示:“想起诺基亚被微软收购时,多名高管落泪,‘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
尽管“掌门人”对待纯电动汽车的态度时常摇摆,但可以肯定的是,丰田向电动化转型的步伐在不断加快。官方数据显示,截至今年年初,丰田电动化车辆(HEV、PHEV、FCEV、BEV)的全球累计销量便已超过2000万辆。
2021年12月,丰田章男更是在发布会上一口气公布了15款纯电动车型,并宣布计划投入4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088亿元)用于电动车研发,同时将2030年的BEV全球年销量计划从200万辆上调至350万辆,旗下的高端品牌雷克萨斯也将转型为纯电动品牌。
按照计划,到2030年,丰田汽车将导入30款BEV车型,全球范围内提供包括乘用车、商用车等各领域的全方位产品阵容。雷克萨斯将在中国、北美、欧洲实现100%的BEV车型销售,全球销量达到100万辆;到2035年,丰田汽车将在全球实现100%销售BEV车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彼时的丰田章男也在全球电动化浪潮下“改了口风”。“我对以前的丰田BEV不感兴趣,但对未来的BEV充满信心。我认为,比起预测未来,及时应对变化更为重要。在这个没有标准答案的多样化时代,一边观察市场动向一边灵活改变生产的种类和数量是相当重要的。我们希望在找到正确答案之前,继续为客户提供多方面选择。”丰田章男说。
但需要注意的是,丰田的电动化转型进程或许并不平坦。据路透社报道,丰田汽车一直在探寻未来十年内提高其在纯电动车型市场竞争力的办法,部分方案为加快纯电车型性能提升技术及更集成的加热和冷却系统等等。这些变化可能推迟原本计划在三年内推出的纯电动车型项目,同时包括放弃现有e-TNGA架构,转而研发全新专用纯电动车型平台。
报道中称,目前的e-TNGA架构设计使用纯电动车型与混合动力车型可在装配线上一同生产,这一妥协限制了汽车制造商的创新的能力,而丰田工程师认为创新恰恰是特斯拉取得成功的关键。
另一方面,来自丰田内部的压力也在持续发酵。今年6月,丹麦基金Akademiker Pension和挪威最大的养老基金KLP等丰田股东,再次质疑丰田不彻底放弃内燃机的电动化战略,丰田股价也因此出现小幅下跌。
此前,Akademiker Pension、KLP、英格兰教会养老金委员会、挪威的Storebrand资产管理公司和北欧Nordea资产管理公司五家股东就公开批评了丰田,认为丰田章男对电动化的立场不够坚定,此举削弱了丰田在未来汽车行业的竞争力,因为对手们都在全面转型电动化,而丰田章男却还在强调纯电动车被过度炒作了。
记者|董天意
编辑|王月龙 裴健如 杜恒峰
校对|段炼
|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