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刘杰 每经编辑 赵博渊
活动现场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刘杰 摄
“生态环境保护策划报道要有系统化、产品化的思路,同时通过媒体督促相关企业履行环境保护责任。”“充分发挥几个重大时间节点,争取把成都生态环境宣传平台突破成都,积极地‘走出去’。”……12月9日下午,一场以“媒体传播视角探寻成都生态文明建设新思路”为主题的讨论会在成都市武侯区举行。
党的二十大对新时代新征程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做出战略部署,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近十年,成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人们对成都生态环境满意度大幅提升,“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特质愈发明显,且逐渐成为成都生态文明一个亮眼的IP。如何将这份发展经验向外分享,将成都生态文明故事更好地广泛传播并形成亮点,成为了本场沙龙讨论的热点。
在互动环节,来自中央、省、市各级媒体的相关负责人围绕成都市生态文明建设宣传,结合自身实际与想法纷纷抛出金点子。
人民网、红星新闻网、成都发布相关负责人首先针对如何助力成都生态文明建设、提升成都生态文明影响力提出自己的建议。
“为形成有深度的生态保护宣传,成都应与生态典范、生态环保经济等相结合,多方面解读成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模式。”人民网四川频道总经理薛育健说道。
红星新闻网项目部总监李臻则在宣传方式上给出了不同建议。她表示,在视觉时代,生态环保宣传应在向上推广的同时尝试向下延伸,扩展成都生态文明宣传的广度。
此外,成都发布时政融媒体中心主任、成都发布主编谢佳君针对内容发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成都生态文明宣传应以活动和身边的故事贴合群众,形成自下而上的生态传播方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在绿色发展这条道路上,成都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揽,大力推动碳中和生态圈的构建和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迈上新台阶。水润天府,绿满成都,成都这座以生态为基础的“公园城市”,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收获了一些绿色经验。现场,如何将这些天府绿色发展经验推广得更深更好更远,成为了成都电视台、时代出版社以及每日经济新闻相关负责人分享的重点。
“在生态文明宣传上,成都应结合当下‘公园城市’建设等重点,在街区与线上平台搭建场景,相互导流、相互呼应。”成都电视台第三频道总监袁野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对成都生态环境文明建设提出自己的见解。
对于内容的开发生产,成都时代出版社副总苑海辰认为,生态环境宣传内容应该与人文相结合,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贴近群众生活需要。
现场,成都日报党委委员、副总编辑杨扬对苑海辰的观点表示赞同,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成都应在原有的生态环境宣传模式上加强多媒体平台合作,丰富内容拓宽形式,使生态环境宣传出发点在成都,传播半径在全国。”
随后,每日经济新闻副总编辑刘林鹏从财经媒体角度,对成都生态文明影响力提升发表了建议。他认为,媒体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一环,要利用媒体资源引入生态环保投资信息,打造成都生态环保产业高地。一同到场的每日经济新闻品牌价值研究院执行院长付克友则进行了补充,“在生态文明宣传平台方面,要发动更多的资源来重点传播,建设成都生态文明传播矩阵。”付克友说道。
随着成都“公园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持续,天蓝、水清、土净,站在窗台眺望雪山的场景已成为成都人的日常。如何加强多方联动,使这片美景不再仅限于成都人的视野,让成都美景出现在更多人的朋友圈?新华社、四川日报相关负责人提出了自己的思路。
四川日报记者吴亚飞表示,成都生态文明经验传播要落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加强区域生态传播联动,扩大成都生态文明影响辐射范围。
随后,新华社四川分社副总编辑叶含勇也对成都生态文明IP打造提出自己的想法:“生态文明宣传需不断创新,通过媒体报道理念、思路、模式因时因势而变,来满足尊重受众需求;通过加强传播方式创新,寻求打造成都生态爆点IP。”
成都市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与对外交流合作中心副主任朱玥蓉则现场对媒体表达了来年工作的期望,她表示,在对成都生态文明建设有多角度、多维度关注的同时,希望媒体也能充分发挥宣传监督作用,让成都以更浓厚的生态底色向外发声。
活动最后,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文雁对到场嘉宾表达了真挚感谢。“每家媒体都有各自的属性及资源优势,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在明年的工作计划中,将结合媒体优势与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对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生产结构化调整等相关内容进行合理规划整合,促进成都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减污降碳提质增效。”文雁表示,下一步,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将围绕中央、省、市重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内容,增强普适性宣传力度,扩大群众知晓度,同时在出圈作品方面多做尝试和努力,打造成都生态爆款IP。在对外宣传上,将利用大运会等成都重大形象展示节点,向世界青年输出成都国际化生态环境保护语言,持续构建成都生态环保品牌效应。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成都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成效越发显现。未来,成都这座“公园城市”也将不断登上国际舞台,向世界传达成都生态声音。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