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我,一个老外,从舌尖上“打开”中国

    每日经济新闻 2022-11-27 19:37

    从四川弥漫着烟火气的市场,到甘肃北部淳朴的民风;从福建的宝藏小城,到醉人的扬州,书中呈现了中式料理让人魂牵梦萦的美妙滋味,也深刻描绘出另外一种视角的“舌尖上的中国”。

    每经记者 刘雅玲    每经编辑 刘艳美

    图片来源:新华社

    “最懂中餐的西方人。”这是《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在读完英国作家扶霞·邓洛普的《鱼翅与花椒》后给出的评价。

    1992年,扶霞来到中国,本意是做历史研究,却在途经成都时爱上了这个城市以及川菜。也因此,一发不可收拾地开启了遍足中国的美食冒险之旅。

    为什么要叫《鱼翅与花椒》?扶霞说,在西方人看来,鱼翅是一种神秘的食材,而花椒是麻辣川菜的特色,“鱼翅与花椒”组合在一起,代表着中国美食的神秘与有趣。

    《鱼翅与花椒》, [英] 扶霞·邓洛普 著,何雨珈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8年7月

    “我们吃的东西,代表了我们做人和自我认知非常核心的一部分。”循着这样的思路,在这本类似于回忆录的书中,扶霞追溯了自己和中国饮食之间的关系演进。透过扶霞的眼睛,我们也得以用全新的角度重新认识我们熟悉的家乡菜。

    “像中国人那样思考”

    扶霞曾说,她喜欢中国菜不仅是因为味觉上的享受,还因为中国菜与中国历史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

    随着全球化发展,中西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中国菜早已遍布全球各地。但在扶霞看来,大概因为“中国菜”是一个极其笼统的概念,中国菜所呈现出来的多样化,一言两语是无法讲清楚的。

    图片来源:新华社

    《鱼翅与花椒》中写道,我们很容易忘记,中国幅员辽阔的领土上,有沙漠,也有雨林;有绵延的高山,也有肥沃的平原;有浩渺的盐湖,也有起伏的草场。

    有句老话讲: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中国纷繁多样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种类各异的食材选择,在八大菜系中,便各自有不同的烹饪特色。诸如川菜的鲜香麻辣,淮扬菜的平和清鲜,湘菜的咸香酸辣,粤菜的极致新鲜……

    随着与中国饮食文化的牵绊日渐加深,从起初惧怕各色动物内脏,到后来怡然自得地吃起鸭肠、毛肚,没事就去小摊上“啃兔脑壳儿”,照扶霞的话来讲,自己早已忘却了英国与中国的饮食边界,她开始站在中国人的角度,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去思考看在眼里、吃在嘴里的菜肴。

    比如,最开始扶霞根本无法接受菜市场里的“血腥与残酷”,当鱼贩和肉贩露出满不在乎的神色“剥夺一个个生命”时,不禁让这位外国人背脊发凉,尤其是顾客也冷漠地立在这种杀戮场面的一旁,而且双方对此都习以为常。

    而当尝试过各种新鲜食材带给味蕾的美妙冲击后,适应了小半年,扶霞也就自然而然接受了。漫步成都的菜市场时,她还会要求小贩当面杀鸡杀鱼,以证明食材足够新鲜。有了这些经历,她才明白,中国人对待食材看似“冷酷无情”,但至少是心怀热诚的。

    在纪录片《风味人间》中,还曾拍下这样一个画面:金发碧眼的扶霞,自由穿梭在成都菜场的各个摊位间,操着一口纯正的四川话问道:“师傅,有莫得勒个二荆条?”陈晓卿对此形容,在川菜的感召下,“一个英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把中国人民的吃饭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

    饮食口味不可避免地会带有地域身份认同感的烙印。一个地区独特的饮食风格背后,是一个群体寻找自我文化归属的方式。

    扶霞在《鱼翅与花椒》中提到一个例子: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身在亚洲的英国殖民者晚餐时会换上正式的礼服,每晚还要喝鸡尾酒,这不仅是为了消遣——他们知道,要是不这么做,就会有迷失自我的风险。

    而在扶霞自己学习烹饪的理论和实践中,也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一些中国式的“画味之道”,也就是“想象味道的方法”。比如,阴湿的冬日,应该比平常吃得温热些,所以早餐的饺子汤里就多舀一勺红油;而夏日闷热的酷暑中,来点酸更能让人神清气爽……

    “在中国学习烹饪的语言,原来也是在学习人生的语言。烹饪的学习越深入,我就越发现自己不仅是在做饭,而且也在思考,像中国人那样思考。”扶霞在书中总结。

    美食的地方气质

    千百年来,在中国的美食江湖中,要想领略不同地域美食的个中滋味,势必需要足够长的时间,沉浸于不同地方的市井生活之中,用心去体会,才能牵出隐藏在饮食习惯背后的文化因由。

    比如川菜的辣透着一丝丝甜味, 就像悠闲而令人着迷的四川人,总是带着一丝甜甜的体贴;湘菜的辣单枪直入不留余地,就如同历史上勇猛的湘军;扬州菜则是太平盛世的食物,温暖而抚慰人心。

    图片来源:新华社

    正如书名,鱼翅和花椒是扶霞选出最能代表中国饮食的两种食材。鱼翅充满胶质的口感让人很难接受,花椒的酥麻口感又让人有所畏惧,这两种食材,在西方人眼中算是奇怪的饮食审美,而对这两样食物的真正接受,代表了一个外国人真正进入了复杂又微妙的中国菜领域。

    从川菜、湘菜、粤菜、闽菜、宫廷菜到准扬菜,扶霞自己深入学习了中国厨艺,从调味、刀工、火候、口感到寻找最正宗的中餐之魂。而突破扶霞第一道心理防线的地方,成都当仁不让。

    因为气候适宜、土壤肥沃,从唐朝开始,成都就以安逸闲适著称,扶霞自然也被这种生活氛围所影响,刚开始,努力想做个投身学术的好学生,慢慢地,心里想的却是鱼香茄子、豆瓣酱红烧鱼、火爆腰花和回锅肉……进而全身心地被这个城市迷倒,开始了“一生中最美妙的时光”。

    “食在中国,味在四川。”扶霞认为,不管是中国的外地人还是外国人,都会简单地把川菜的味道形容为“麻辣”,这实在是以偏概全了。在她看来,川菜的妙处在于点石成金,讲究“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四川厨师要学习的最基本技艺是调味,这也是川菜中最有乐趣的部分”。

    她把吃川菜的过程形容为“过山车般惊险刺激的体验”——先是用适量的红油唤醒你的味蕾,再用麻酥酥的花椒调动你的唇舌,辣辣的甜味是对味觉的爱抚亲吻,干炒的辣椒也在对你放电,酸甜味又使你得到安抚,再来一口滋补的浓汤,整个精神都舒缓下来……

    “庞杂精深、变化多端”的川味,令扶霞禁不住感叹,“厌倦了川菜就等于厌倦了生活”。

    如果说川菜是“开朗活泼、烈焰红唇、伶牙俐齿的辣妹子”,那淮扬菜就是另一种比较温柔平和的存在,其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悉心熬煮的高汤、抚慰人心的柔嫩口感,以及那种微妙又鲜明的咸甜之味”。

    根据扶霞的观察,尽管在性格风骨上大相径庭,川菜和淮扬菜仍算“亲戚”;或者说,“淮扬菜就像没加辣椒的川菜”。一条长江,以及同样惹人艳羡的丰饶富庶,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两地都有肥沃的土地与丰富的物产,催生了同样大名鼎鼎的菜系,也让民众能享受奢侈和精致的生活。

    酸甜苦辣,百味人间。从四川弥漫着烟火气的市场,到甘肃北部淳朴的民风;从福建的宝藏小城,到醉人的扬州,书中呈现了中式料理让人魂牵梦萦的美妙滋味,也深刻描绘出另外一种视角的“舌尖上的中国”。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3版权合作电话:021-60900099。

    上一篇

    今日0至12时 深圳新增31例阳性病例 倡导市民下周居家办公

    下一篇

    世界杯赛场 | 哥斯达黎加1-0领先日本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