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毕陆名
据中国人民银行21日消息,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2年11月21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65%,5年期以上LPR为4.3%。以上LPR在下一次发布LPR之前有效。上述利率均维持不变。
同时,中国人民银行11月21日公告,今日开展3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00%,与此前持平。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了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报告提出,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搞好跨周期调节,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更高质量的支持。
专家表示,为稳定经济增长、保持物价稳定,货币政策将进一步提高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加大对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支持,推动更多有效投资年内加速落地。持续发力“宽信用”,激发微观主体活力,提振市场信心。
近期,抵押补充贷款(PSL)呈现连续净投放态势,释放出“宽信用”信号。人民银行日前发布公告称,11月以来已通过PSL、科技创新再贷款等工具投放中长期流动性3200亿元。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PSL的投放无疑是重要的“宽信用”信号。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着眼于加大基建投资支持力度,PSL投放规模有望阶段性增加。
货币政策持续发力“宽信用”成为业内普遍预期。招商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张静静表示,预计人民银行将依托结构性政策工具与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这两大信用杠杆,以政策性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为支点,加大对科创、小微、绿色等领域的定向投放力度。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表示,预计消费、科技创新等将成为结构性货币政策重点支持的领域。例如,在消费领域,可能推出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再贷款。在科技创新领域,可能推出为科技创新再贷款提供财政贴息等政策。
明明预计,随着今年新增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逐渐落地,不排除相机另增额度的可能。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表示,后续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可能再加码,预计明年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将延续今年思路,根据实际需求适时加力、进一步扩大支持规模。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中国证券报、中国人民银行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