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杨建 每经编辑 肖芮冬
A股上周探底回升,沪指站稳3000点之上,在利好消息刺激之下,盘中一度上攻3100点。从当前市场热度来看,主要是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的出炉对市场的影响,也是周末机构关注议论的焦点;此外,科技股方面也有利好发布,加强债券市场对科技创新领域的精准支持。
此外,从券商最新研报来看,多家券商表示悲观情绪已逐渐出尽。具体到行业,信达证券研报指出坚定看好地产板块,光大证券则关注硬件供应链迭代机遇,国金证券聚焦全球五轴机床细分赛道。
NO.1 据新华社消息,11月1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出席会议并讲话,她指出,二十条优化措施是对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完善,不是放松、更不是“躺平”,各地要结合实际操作好,确保落实到位。要加快重点地区疫情处置,做好企业、学校等单位和滞留人员等群众的服务保障,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要落实“四早”要求,精准判定风险区域和人员,整治“层层加码”“一刀切”,减少因疫情给群众带来的不便。
NO.2 据证监会官网,中国证监会、国务院国资委发布支持中央企业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的通知,加强债券市场对科技创新领域的精准支持,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及转型升级等领域中央企业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鼓励中央企业发行中长期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增强融资工具与科技创新活动的适配性。将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纳入储架发行机制。对于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具有示范作用的中央企业,财报期限要求可予以放宽。对于存在保密要求的事项,可按规定申请豁免披露。
NO.3 11月11日,北交所发布《北京证券交易所融资融券业务指南》和《北京证券交易所融资融券交易细则》,正式推出融资融券制度。北交所融资融券业务总体上比照沪深市场成熟模式构建。北交所相关负责人介绍,包括券商资格管理、投资者准入、账户体系、交易方式、信息披露等方面均与沪深市场两融业务保持一致。
NO.4 11月11日晚,银保监会发布通知,就《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到,加强股东监管。增加对银行业第三方机构的监管授权。明确勤勉尽责义务,授权监管机关有权要求其报送信息资料。《征求意见稿》还增加了域外适用条款,规定未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同意,境外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不得在中国境内进行调查取证等活动。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擅自向境外提供与业务活动有关的文件、资料、数据,法律、行政法规。
NO.5 科技部、应急部印发《“十四五”公共安全与防灾减灾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其中提出,强化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重大灾害事故监测预警和应急救援技术装备研发中的创新应用,重点研发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防控、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与事故防控以及应急救援等核心关键技术装备,着力提升重大自然灾害、安全生产风险的主动应对能力。
NO.6 11月11日,全球知名指数公司MSCI在官网宣布半年度指数调整名单。本次调整结果将于11月30日收盘生效。在本次调整中,MSCI中国指数新纳入36只中国股票,剔除34只。在新纳入的中国股票名单中,市值最大的前两只股票是中国中免、周大福。MSCI中国A股在岸指数新增69只成分股,剔除7只,新纳入市值前三大个股分别为株洲电气、大唐发电和上海复旦。
NO.7 11月11日,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华夏基金等在内的逾20家基金公司,纷纷公告旗下产品完成增设养老目标基金Y份额,合计近40只产品Y份额获批,向公众发售时间将另行公告。这也意味着,我国首批个人养老金产品正式亮相。这标志着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的配套机制进一步准备就绪。这也有利于后期公募基金服务个人养老金业务的统筹管理,打通了从制度到落地的关键一环。
NO.1 11月11日,工信部等五部门关于开展第三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活动的通知。通知指出,支持培育一批智能光伏示范企业,包括能够提供先进、成熟的智能光伏产品、服务、系统平台或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支持建设一批智能光伏示范项目,包括应用智能光伏产品,融合运用5G通信、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用户提供智能光伏服务的项目。
点评:目前我国的高效晶硅电池在产品的可靠性方面和国外还是存在一些差距,主要是以生产常规电池为主。此外,黑硅、PERC、N型等技术所用的关键设备还需从国外进口。提升原材料多晶硅和太阳能电池及部件的产线自动化水平,是实现光伏产业智能化和国产化的重中之重。概念股包括东方日升、中来股份、帝科股份、京山轻机等。
NO.2 11月11日,广期所公告,广州期货交易所正在稳步推进工业硅期货和工业硅期权研发工作,研究制定了《广州期货交易所工业硅期货合约(征求意见稿)》《广州期货交易所工业硅期权合约(征求意见稿)》和《广州期货交易所工业硅期货、期权业务细则(征求意见稿)》。工业硅期货合约的交易单位为5吨/手。工业硅期货合约的最低交易保证金为合约价值的5%。工业硅期货合约交割月份以前的月份涨跌停板幅度为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4%,交割月份的涨跌停板幅度为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6%。
点评:受宏观大环境影响,“金九银十”传统旺季下的有机硅终端需求“不尽人意”,相关生产企业多以刚需采购工业硅为主,预计短期难以有明显改善;在终端装机仍旧维持高景气度下,且当前多晶硅料毛利率高达70%以上,高利润驱动着企业积极维持高开工率,叠加年内仍有较多产能陆续进行投产,预计将逐步增加硅料产量,进而逐步改善工业硅需求。而工业硅期货的推出,能够对企业坐到套期保值的作用,平抑市场价格波动。概念股包括东岳硅材、润禾材料、晨化股份等。
NO.3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印发《上海市促进细胞治疗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到2024年,上海细胞治疗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显著增强,临床研究和转化应用明显加速,创新资源要素高效配置,产业能级大幅提升,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提升细胞治疗领域CRO、CDMO、细胞检测等研发服务能力,加快免疫细胞、干细胞等创新产品上市进程;搭建产品供应链体系与相关流通商贸平台,保障药品供应和群众用药安全。
点评:胞治疗中CAR-T发展最成熟,在无标准疗法的末线治疗中疗效显著优于化疗、抗体等现有疗法,CAR-T用于多种前线治疗失败的血液瘤末线治疗,一针起效,缓解率普遍达70%以上;需关注安全性和耐药性的改良,以及拓展血液瘤新适应证、探索前线治疗和实体瘤应用的空间。预计国内CAR-T现有适应证市场规模百亿元,关注血液瘤新适应证、末线到前线和实体瘤三大方向,需各方面综合改进。概念股包括泰林生物、和元生物、中源协和等。
NO.4 2022世界工业与能源互联网博览会将于11月11日在常州开幕。从11月10日下午举行的工博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本次博览会上将有21个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项目参加集中签约,签约项目总投资470亿元,其中新能源产业项目8个、工业与能源互联网项目3个、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项目8个、产业基金项目2个。
点评:能源互联网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终极形态。通俗的说,就是让所有的能量可以分布式的产生、供应、消耗,并且通过网络互连的方式,使得能量应用过程中的各类信息可以收集反馈,并根据需求予以动态分配、利用及控制。在能源互联网中,可再生能源为主要能源供应,支持超大规模分布式发电系统与分布式储能系统接入,使用类似互联网的技术实现能源的共享。概念股包括朗新科技、恒华科技、恒实科技等。
中泰证券:“暖冬行情”进行时:如何把握防控优化下的大消费?
疫情政策全面转向预期或显著提高市场情绪及投资者偏好,11月“暖冬行情”“鱼身阶段”即将进入最值得关注的阶段。就市场而言,短期来看或由于市场情绪及风险偏好影响,此次高层会议或将显著提高市场情绪及投资者风险偏好,由于当前及此前机构投资者仓位较低,加仓空间较大等原因,我们此前反复强调的11月“暖冬行情”“鱼身阶段”即将进入最值得关注的阶段。
同样逻辑亦适用于其他几个因素,诸多拐点预期短时间或无法证伪,未来我们依旧坚定看好四季度“暖冬行情”。以下几个因素亦同于防疫政策全面转向预期的逻辑,如地缘问题缓和预期;G20、APEC等会晤前,市场会对明年缓和与反转有所预期。
就四季度消费股股价表现而言,尽管当前疫情政策并没有重大调整的迹象,但边际上向着更加科学化、精准化发展,而从股价角度看,市场喜欢炒作“由零到一”,参考外围市场经验,疫情最严峻时刻股价反而见底反转,故尽管明年上半年消费股业绩或低于预期,但我们略为修正此前对消费股的观点,认为四季度消费股亦值得组合中有所关注。
就配置方向而言,依旧维持国产替代、电力等不变,关注超跌的机构重仓股的弹性,以及四季度部分消费股细分:一是,信创、军工甚至是贯穿明年的主线,即便从产业周期角度看,四季度和明年大部分时间都是计算机炒政策和订单预期最好的时机;二是,稳增长-新基建相关的电力、特高压、电网改造等板块目前处在底部阶段,同时也有不错的景气度,值得关注;三是,超跌反弹板块可以关注博弈未来1~2个月中美、中欧关系缓和而受益的板块,如光伏,具有相对确定性;四是,消费股中建议关注既有长期方向,又明确受益于疫情预期的品种,如中药和供销社。
中泰证券:“暖冬行情”被低估的主线:四季度稳增长下的新基建
一、“暖冬行情”行情驱动因素或为政策拐点预期
短期市场风险偏好有所走强,市场或正在走出底部区间,后续市场可能会从系统性修复行情,逐步进入重个股轻指数的状态。短期市场情绪有所好转,不过当前A股估值仍处于底部区间,随着经济复苏信号逐步确立,以及稳增长政策的加快落地,四季度“暖冬行情”有望逐步兑现。
市场预期或继续改善,且四季度难以证伪,不过经济基本面磨底的时间或仍较长。
近期设备更新贷款等窗口指导都针对中长期贷款。10月社融等数据或继续边际改善,带来市场对政策效率提高,稳增长以及经济企稳的预期,且这一逻辑在四季度亦将得到不断强化。预计本轮经济基本面磨底的时间或仍较长。因此,本轮行情驱动因素或为政策拐点预期,即市场情绪极点+“政策红包期”下,诸多“拐点预期”短期不可证伪。
二、稳增长工具主要投向哪些领域?
1、稳增长下,以政策性金融工具为代表的准财政工具,和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等货币工具层出不穷。具体投向上,本轮政策性金融工具用于补充重大项目资本金、或为专项债项目搭桥,主要投向重大科技创新、新兴基建等领域;结构型货币工具主要用于清洁能源、科技创新、制造业等领域。政策性银行信贷主要投向基础设施、绿色环保等领域,对保障性住房也有一定支持。
2、景气度角度来看,公用事业、环保等基建相关板块的业绩处在修复路径中。结合估值和盈利匹配角度来看,信创、军工等作为“国产替代”下明确的主线,其行情演绎或已进入分化阶段,后续静待相关订单传导至业绩的兑现的价值投资阶段,且部分标的估值水平相对较高,而稳增长预期下,以电力、特高压、电网改造为代表的新基建主线投资价值进一步凸显,具备政策+景气+性价比三维度共振。
3、具体方向上,我们使用PEG指标进行性价比排序。按照PEG从低到高排序,新基建中较优的细分板块为:火电、锂电设备、核电、房建建设、服务机器人、输变电设备、环保及水务、激光加工。
信达证券:悲观情绪逐渐出尽,坚定看好地产板块
11月8日,中国银行间交易商协会官网发布,由人民银行再贷款提供资金支持,委托专业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通过担保增信、创设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直接购买债券等方式,支持包括房地产企业在内的民营企业发债融资。预计可支持约2500亿元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后续可视情况进一步扩容。同日,北京通州区台湖、马驹桥两地商品住房(包括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双限购正式取消。
一线城市放松释放强信号,松绑政策有望继续跟进。今年以来,地方政府因城施策政策频发,调整动作由三四线城市逐步向核心城市传导蔓延;解决行业信用收缩困境,助力民企拓宽融资路径。11月8日央行“第二支箭”延期扩容政策发布,民企再获融资支持,一系列助力融资政策的出台,旨在推动民营房企的信用恢复,防范恐慌和悲观情绪的进一步传导,后续更多支持民营房企解决资金压力的政策工具或将继续推进。
城市间梯度分化持续演绎,供给侧格局优化逐渐凸显。市场成交分化的格局在明年将依然是主旋律,而当前剩下的优质房企在明年有望维持当前的经营势头,伴随着行业出清的临近尾声,行业供给侧格局优化的逻辑才刚开始显现。悲观情绪逐渐出尽,提示底部布局机会。板块的回调幅度和市场表现已经较充分反映了市场对于房地产行业的悲观预期,在行业持续出清的过程中,短期内存在市场对于房企流动性再定价导致的优质房企被错杀的情况。
我们建议重点关注,信用情况更为良好,资金链更为安全,货值更为充裕,战略布局更为集中在一二线核心城市的国央房企以及优质民企和混合所有制企业,如华发股份、滨江集团、招商蛇口、保利地产、金地集团、南山控股等。
光大证券:VRAR性能提升落地加速,关注硬件供应链迭代机遇
当前时点研究VR/AR硬件市场具备投资价值:(1)元宇宙初期,VR/AR硬件作为载体和入口将率先发力;(2)未来三年,VR处于硬件性能迭代期,AR因零部件技术取得突破有望逐渐落地,细分行业增长明确;(3)VR/AR作为下一代智能终端,长期有望替代现有硬件和渗透各应用场景,市场潜力可期。
长期看好VR/AR硬件替代空间,预判发展阶段以挖掘投资机会。(1)VR/AR长期将渗透各场景,VR定位媒介载体,对应C端泛娱乐为主的沉浸场景,有望渗透上亿级别出货量的休闲硬件;AR定位生产工具,应用广泛,长期有望取代智能手机成为下一代计算平台,出货量上限或高达十亿级。(2)VR/AR落地进程上存在差异,2022~2025年期间,VR步入性能迭代期,催生硬件投资机遇,零部件技术路径选择成关键;AR尚未产品定义,光波导等技术研发加速,2025年重磅产品发布后AR有望开启C端渗透,近三年关注核心零部件发展水平。
VR性能迭代和AR商用落地驱动上游零部件技术迭代。VR围绕更强沉浸和交互体验升级,AR除光学外可复用VR前沿技术,但面临轻量化限制。核心零部件整体迭代路径和终局技术清晰:围绕迭代技术梳理产业链,投资建议:(1)中短期,关注新品发布和体验升级下增长明确的VR硬件;(2)长期,更具市场潜力的AR逐步渗透,VR若应用破圈将抬高出货上限;
整体来看,中短期持续关注零部件研发进度和整机性能水平,长期看好VR/AR在元宇宙时代的渗透替代逻辑,首次覆盖,给予VR/AR行业“买入”评级。重点推荐:舜宇光学科技。关注:歌尔股份、三利谱、苏大维格、京东方A、TCL科技、长信科技、三安光电、欧菲光。
国金证券:高端制造之基,自主崛起东风已至
全球五轴机床市场超70亿美元,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产业需求旺盛:根据QY Research数据,2021年全球五轴机床市场空间74.8亿美元,预计以约10%CAGR增速在2027年达到138亿美元,下游应用以航空航天、汽车、军工为主,占比分别为39.9%/24.3%/13.3%。国内企业市占率低,进口替代空间超百亿元人民币,成长空间广阔:2018年中国高端数控机床国产化率为6%,我们预计目前五轴机床国产化率仍低于10%,国产替代空间巨大,根据我们测算,国内2021年五轴机床市场空间103.09亿,2025年有望达到186.83亿。
产业链逐渐走向成熟,机床厂技术实力提升,构筑国产替代基础:五轴联动机床对于数控系统、摆头、转台等核心部件要求较高,进口限制与高进口成本限制了国产五轴机床发展。目前数控系统科德数控、华中数控五轴系统已逐步向西门子、发那科等海外龙头企业看齐。功能部件一方面部分制造业龙头企业向机床产业链延伸,加速功能部件供应链成熟,国内机床产业链走向成熟构筑国产替代基础。
五轴联动机床国产化率低,国内企业成长空间巨大,在当前背景下,“自主可控”必要性持续提升,政策、资金支持推动国内五轴机床产业链加速成熟,国产替代有望加速,建议关注科德数控、拓斯达、华中数控、海天精工、纽威数控。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_500973714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