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最新!科学家完成古代西瓜基因组测序,野生西瓜或极其苦涩,基因突变出红瓤……

    每日经济新闻 2022-11-12 19:57

    每经编辑 李泽东    

    据参考消息援引美国趣味科学网站11月8日报道,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科研人员已经完成了有记录以来最古老植物基因组的测序,其来源是石器时代撒哈拉沙漠中牧羊人嗑的西瓜子。

    报道称,这些有着6000年历史的西瓜子在20世纪90年代对一处洞穴遗址的考古发掘中重见天日,这处洞穴位于现今利比亚的广袤沙漠。根据7月30日发表在英国《分子生物学与进化》月刊上的研究,由于洞穴内的空气干燥且含盐,这些种子(可能是吃饭时掉到地上)保存完好,使英国皇家植物园的科研人员能够对其脱氧核糖核酸测序。

    据报道,对基因组的研究还显示,这些种子属于非洲最古老的作物之一野生西瓜,野生西瓜可能长着“极其苦涩的果肉”。这一发现很重要,因为它提供了有关西瓜驯化的信息。我们今天吃的西瓜就是甜的。据美国《史密森学会杂志》报道,这项研究还让人深入了解古代人的饮食和生活方式。

    作为这项研究的一部分,科研人员还对数十种西瓜的基因组进行了测序,这些西瓜都是皇家植物园的收藏品种。科研人员发现,这种苦瓤西瓜或是牧民有意采集,或是他们培育的。这一发现与在苏丹采集的一些最古老种子上发现的齿痕相符。

    在另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确定了部分基因突变,这些突变为古代西瓜带来了苦味化合物,以及今天常见的红瓤。然而,尚不清楚从历史上哪一刻开始西瓜变得像现代杂货店中的那种水果。

    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人会吃这种苦果的种子?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考古学者兼植物学者多里安·富勒并未参与这项最新研究。富勒对《史密森学会杂志》说:“这种瓜子富含可食用脂肪、耐存放、容易携带。我们常常把西瓜子或南瓜子看成零食。但在某些情况下,完全有理由主要因为瓜子才培育这种瓜。”

    图片来源:摄图网 ID:500451207

    西瓜从何而来,曾是难解之谜

    据千龙网报道,1995年夏秋之交,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四家子镇的村民们如往常干活,不想却挖到了三座古代墓葬。

    经过勘探和挖掘,考古人员在这里发现了40余平方米的辽墓壁画,其中一处墓穴壁上画着主人宴饮图,画中清晰可见椭圆形的三只西瓜。正是这幅“西瓜图”让西瓜在中国的起源与传播的脉络变得逐渐清晰。

    甜味西瓜起源于非洲东北部,人们从约4000年前开始对其进行培育,在得到初步驯化后便开始逐渐向外推广种植。而在被人类驯化之前,野生西瓜虽然富含水分,但质地较硬,色白而无味,甚至味苦。

    考古学家在非洲东北部发现了距今约5000年的古代“西瓜种子”,古埃及墓穴中也有许多与西瓜相关的描绘,在一座距今约4000年的墓穴壁画上绘有一个大型的带条纹的椭圆形水果,并被置于托盘上,这被考古学家认为是现代西瓜的“鼻祖”。

    然而,西瓜是何时传入中国的,一度是个难解之谜。

    “西瓜”这一名词最早见于五代时胡峤的《陷虏记》,其中记录了“契丹破回鹘而得此(西瓜)种”的历史过程。据推断,大约在9世纪中期,西瓜由回鹘人从中亚传到我国新疆地区,随后向南传播至山西、河南,向北传播至松花江附近的女真部族。

    但由于当时各民族之间缺乏交流,元代以后,我国出现了关于西瓜起源的各种说法,有人认为西瓜要到金或元朝时期才从西域传入,有人认为西瓜早在唐朝就已传入中原,还有人认为西瓜原本就起源于中国……随着1995年赤峰壁画的发现以及后续更多考古证据的出现,这些论断也逐步被打破。

    科技创新,开启“吃瓜”自由

    自西瓜传入后,中国人对它的探索就从未停止。

    1938年,抗日战争进入全面相持阶段。此时的黄昌贤正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心系祖国命运的他,成功利用植物激素首次培育出无子西瓜,轰动生物学界,后被人称为“无子西瓜之父”。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西瓜、甜瓜总面积不足百万亩,生产水平低下,产量低,品种少。但20世纪70年代起,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我国从事西瓜研究的科研人员数量有了大幅增长,先后培育出了优良新品种60余个。

    1984年,西瓜育种专家吴明珠在第二十四组种子里培育出了又甜又脆的西瓜品种,于是她便把这种西瓜定名为“早佳8424”。自此,质优价廉的8424西瓜迅速在各地生根发芽。

    除了培育良种,吴明珠还让西瓜实现了一年三季可种,加速推动了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西瓜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已连续30余年成为世界上西瓜、甜瓜种植面积最大、栽培品种与产量最多的大国,并拥有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门类最全的西瓜、甜瓜专业科技队伍。

    不过,令人好奇的是,在中国西瓜产业发展迅速的同时,外国人对西瓜的兴趣似乎并不大。据业内人士介绍,外国人较少吃西瓜,主要是因为品种少、价格高、质量参差不齐。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千龙网、参考消息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每经记者在进博丨专访科蒂集团高端护肤品牌执行副总裁狄珊珊:科技创新是护肤品入局好筹码

    下一篇

    韩国成功申办2027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