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单霁翔:“万里走单骑”,用文化遗产讲更好的中国故事

    每日经济新闻 2022-11-11 20:58

    ◎为了让更多人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年近七旬的单霁翔,一直奔走在传播的路上。

    ◎“三年我写了18本书,都是科普类的。”单霁翔在活动现场专门分享了其中一部作品《故宫的声音》。

    每经记者 杜蔚    每经编辑 张海妮    

    “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在11月10日2022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5G数智新时代元宇宙发展论坛”上表示。

    活动现场,单霁翔还与中国电影基金会理事长、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副局长张丕民,中国移动咪咕公司副总经理颜忠伟,万达影视总经理尹香今,每日经济新闻副总编辑刘林鹏联合发布《2022强影之路》。这是以专业财经媒体的角度撰写的中国电影产业白皮书,今年是连续发布的第六载。

    《2022强影之路》发布现场,单霁翔(左3)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从故宫“看门人”化身纪实节目的“导览人”,单霁翔与影视圈也有着深厚的联系。他召集明星嘉宾团,亲身探访数十处中国世界遗产地(在申地),与当地的申遗专家、挖掘者等同行、对谈。

    单霁翔如何为世遗地量身定制守望行动?怎样在互动体验中挖掘和呈现世界遗产的丰富文化内涵?在每日经济新闻作为媒体支持的“5G数智新时代元宇宙发展论坛”现场,单霁翔做了生动讲解。

    “在世界遗产面前我们都是少年”

    影视圈对文化人单霁翔来说,不算陌生。在他看来,“跨界”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态。打破各产业间的壁垒,才更有助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让文化遗产更贴近大众生活。

    “《我在故宫修文物》第一年播放量9000万,第二年两亿多,使得我们次年应届毕业生报考故宫修文物的数以万计;我们和中央电视台合作的《国家宝藏》,把一座博物馆推向了现实生活,让故宫研发的11900种文化创意产品走进了千家万户。”单霁翔在活动现场表示,接下来,他还会不断地向大众介绍城市规划、推广文化遗产的保护。

    为了让更多人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年近七旬的单霁翔,一直奔走在传播的路上。

    单霁翔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2021年,单霁翔作为发起人和文化向导,完成了《万里走单骑》——全国首档世遗揭秘互动纪实节目的录制,时至今日,该节目已完成三季。“在世界遗产面前我们都是少年,每星期走一处世界遗产,讲好它的价值、故事,讲好人们如何和这处遗址拥抱、学习。”单霁翔说。

    据介绍,单霁翔已带领“万里少年团”遍访福建等全国多个省份的数十处遗产地。在这当中,2017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鼓浪屿对于单霁翔而言,有着特殊意义。“我的父母曾经在鼓浪屿生活了十多年,两个哥哥一个姐姐都是在岛上出生的。所以,我们在家庭聚会时,他们总是谈鼓浪屿。”

    “鼓浪屿不仅仅是美丽海岛,还是我们国家很少有的一个最早形成的历史国际社区。”单霁翔表示,“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华侨回来后,岛上建了医疗、教育、文化等较为完善的设施,还制定当时很进步、很开明,也很开放的政策,比如规定养狗、遛狗必须要栓狗等,这些早就已经制定了。”

    单霁翔认为,节目走进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不仅让外界看到了当地是如何进行遗产监测的,而且也通过与岛上人的座谈,展示了如何把世界遗产(保护)做得更好。 

    “三年我写了18本书,都是科普类的”

    如果不是外出参加活动,单霁翔大部分时间都在读书、写作。尤其是近3年,他在家读书的时间更长,写书的时间也相对更多。

    “三年我写了18本书,都是科普类的。”单霁翔在活动现场专门分享了其中一部作品《故宫的声音》。

    这是“老故宫人”单霁翔运用声音、科技的新角度切入的创作,向读者展现了一本“会说话的书”。“这本书很有意思,正式出版的时候在书皮上加了二维码,介绍故宫46种声音,大家去书店不用买这本书,手机一扫回家就可以听到故宫的46种声音:有自然界的植物、动物以及人的声音,还可以听到我的朗读。这些是图书和科技的结合。”

    今年,单霁翔总共写了三本书,不过他坦言,发行量都不大,“每本书最多就印五六万册。”  

    早已习惯跨界的单霁翔,不仅在参与节目、写书中有创新表达,将文化传递给观众、读者,也在今年被国家航天局评为中国航天公益形象大使,引发外界的关注与好奇。三位形象大使,第一位是科学家火星车的设计者张荣桥,第二位是航天员王亚平,为何第三位却是看似与太空、宇宙毫无关联的“故宫守门人”单霁翔?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对此,单霁翔在活动现场透露,“中国的航天事业从未离开过中国传统文化,无论是嫦娥还是北斗,我们的天宫还是天问,包括火星车等这些都是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的智慧和营养。”

    单霁翔认为,主要的“营养”就是今天中国航天事业坚韧不拔、自力更生、永无止境的奋斗精神。“所以才有航天事业的辉煌。因此,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

    “我想,通过各产业的大力传播,我们的文化遗产会更好地讲好中国的故事,更好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单霁翔说。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海源复材:拟非公开增发募资不超过约9.58亿元

    下一篇

    海源复材:拟定增募资不超9.58亿元,用于2.7GW N型高效光伏电池项目等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