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卢祥勇 盖源源
美国快时尚巨头Gap的大中华区业务或最高5000万美元出售。
11月8日,宝尊电商(09991.HK)在官网发布新闻稿,宣布已签署最终协议,将以全现金交易方式收购Gap大中华区业务。
此次收购的股权交易对价为4000万美元(约合2.9亿元人民币),视协议最终调整情况,总交易金额不高于5000万美元(约合3.6亿元人民币)。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资料图
GAP创建于1969年,是和ZARA、H&M齐名的美国服装零售商。2010年,GAP进驻中国,首店在北京apm开业,随后便开启了国内市场的逐步扩张。尤其是印有GAP字母的连帽卫衣,曾几何时也是小伙子小姑娘们人手一件的潮流单品。
但这12年里,GAP也是关关停停,尤其是近两三年,几乎每年都会有类似“GAP不行了”的消息流传。其中北京apm的首店,已在2020年宣告闭店。
宝尊宣布收购Gap大中华区业务
公开资料显示,Gap大中华区为Gap集团(Gap Inc.)全资子公司。作为美国最大的专业服饰公司之一,Gap集团主要聚焦成人男女士、儿童的服装、配饰和个人护理产品。自2010年在中国开设第一家门店以来,Gap大中华区已累积了近3000万会员。
11月8日,宝尊旗下全资子公司White Horse Hongkong Holding Limited与Gap Inc.(NYSE: GPS)及Gap (UK Holdings) Limited达成股份购买协议,以收购全面负责运营Gap大中华区业务的两家运营实体。本次股权交易基准对价为4000万美元,视协议最终调整情况,总交易金额不高于5000万美元。本次收购仍有待满足习惯交割条件和符合监管部门批准要求,预计对两家运营实体的收购将于2023年上半年完成。
同时,宝尊附属多家公司也已与Gap达成一系列商务协议——宝尊获Gap独家授权在大中华区生产、推广与全渠道销售Gap产品,同时拥有中国产品设计权。相关商务协议为期20年,首期为10年;可续约两次,每次5年。
宝尊是谁?作为电商代运营公司,宝尊电商成立于2007年,2015年5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2020年9月在香港完成二次上市。宝尊提供以品牌电子商务为核心的一站式商业解决方案,涉及店铺运营、数字营销、IT解决方案、仓储配送、客户服务等5大内容。
图片来源:宝尊电商官网
官网资料显示,宝尊帮助来自全球四大洲,8个垂直行业,超过355个领先品牌企业,完成其在电子商务及全渠道的布局,2021年度总商品交易额(GMV)超过710亿元。其品牌客户包括耐克、微软、飞利浦、松下、拜耳等。
11月8日,宝尊电商港股收盘下跌1.61%报11港元/股,总市值19.4亿港元。截至11月7日收盘,宝尊电商美股平盘,报收4.22美元/股,总市值2.49亿美元。目前Gap总市值为40.6亿美元。
在截至6月30日的上半年内,宝尊电商交易总额GMV同比大涨38.4%至400.84亿元,营业收入同比下滑5.1%至41.06亿元,净亏损2亿元。不过在第二季度内,宝尊电商的服饰类电商代运营业务依然实现1%的增长至2.44亿元,主要得益于奢侈品牌31%的强劲增幅提振。
Gap全国多地大范围关店
近几年,快时尚品牌Gap在中国已不再吃香。据界面新闻今年8月报道,Gap正在全国多个城市大范围关店。据不完全统计,此次关店涉及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长沙、青岛、重庆、南宁、南京、佛山、杭州和南昌。
举例而言,Gap位于长沙松雅湖吾悦广场、广州北京路步行街和深圳中航城君尚购物中心等商场内的门店已经停止运营。而在北京中关村领展购物广场、佛山岭南站Nova等购物中心的Gap门店正在折扣清仓。
关店、降价打折的消息传出后,多次在社交平台引发“捡漏”潮。
图片来源:社交平台截图
今年8月9日,都市快报报道称,杭州一家Gap门店即将最后一天营业,不止服装3折清仓,连灭火器都卖,15元一个,梯子200元,还有半人模特100元。
图片来源:都市快报
据界面新闻报道,Gap在进入中国市场时,几乎没有对产品设计风格、尺码进行改良,这使其备受诟病。此外,曾经让Gap走红的实用基本款在近年伴随美式休闲风格衰弱,其与消费者的距离越来越远。
与此同时,和其它同类快时尚品牌相比,Gap的价格往往会高上几十甚至上百元,但却有着更为频繁的折扣活动。这种做法模糊了Gap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也影响了产品在正价销售期内的销售表现。
宝尊电商接管Gap大中华区业务后将面临严峻挑战。Gap最新发布的财报显示,在截至7月30日的三个月内集团销售额同比下滑8%至38.6亿美元,净亏损录得4900万美元,去年同期的净利润为2.58亿美元,Gap品牌在中国所在的亚洲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4.4%至1.41亿美元,门店数净减少至302家。
编辑|卢祥勇 盖源源
校对|孙志成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澎湃新闻、界面新闻、都市快报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