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诠视科技创始人林瓊:元宇宙和扩展现实相辅相成,XR“杀手”级应用尚未形成

    每日经济新闻 2022-10-24 23:42

    每经记者 陈 婷    每经编辑 刘雪梅    

    “我们专注于元宇宙时代的XR(AR、VR、MR等多种头戴设备技术的统称)空间感知交互核心技术和XR产品解决方案。”近日,诠视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林瓊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对话未来商业”栏目专访时表示:“在PC时代,人机交互是通过键盘和鼠标实现的,手机时代是触屏,都没有摆脱接触式交互;而在元宇宙时代,XR头戴设备的人机交互是一场革命,让人机交互回归自然,虚实融合是其全新的交互方式,其中空间的感知交互是虚实结合的基础”。

    新华社图

    与很多风口上的高科技公司的年轻创始人不同,林瓊身上沉淀着岁月带来的丰富经历。作为一个老清华人,毕业后在日本、美国学习工作20余年,亲眼目睹并经历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崛起,而眼下,元宇宙又呼啸而来。

    在创立诠视科技之前,林瓊担任过著名半导体公司安森美的全球图像传感器应用技术中心负责人,在全球管理着一支数十人的团队。从世俗意义来看,林瓊已经登上了事业的高峰;然而,他放弃了优越的薪资待遇,从知名跨国公司高管到独自带领团队的创业者,他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上完成了一次“大转身”。

    在诠视科技位于上海的办公室里,侃侃而谈的林瓊坦言,当初吸引他重新步入“战场”的,是十年一次的技术变迁所带来的机会。但他也清楚地知道这个过程中可能面对的挑战。

    “事实上,2016年引入概念之后,XR行业像所有的新兴技术一样经历了各种起起伏伏,一直是一个相对细分的行业。”林瓊说:“以前,外界对XR的主要期待是游戏和社交领域,如社交的游戏化、虚拟化。”如今,随着元宇宙机会的到来,XR被定义为“元宇宙的入口”,一下就把一个处于细分赛道的技术推到了聚光灯下。

    看起来,XR坐上了元宇宙的风口,但林瓊认为,二者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没有XR过去几年的探索和对落地可能性的证明,或许元宇宙这个概念也不会如此火热。

    元宇宙是什么?林瓊也有自己的解读。“元宇宙什么都是,元宇宙也什么都不是,它是将过去十年间多种技术创新的集大成者,并冠以一个大而全的称号,元宇宙也被称为‘全真互联网’。”林瓊认为。

    无论“元宇宙”有多少种面孔,它都已经以其魅力,召唤了无数人的奔赴,一个世界级的勇者角力场初现雏形。作为一家XR行业内的初创企业,诠视科技又有着怎样的生存“方法论”?

    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

    在创立诠视科技之前,林瓊有着较同龄人更丰富的人生经历。

    上世纪90年代初,林瓊本硕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及经济管理学院管理工程专业,之后毕业于美国南加州大学Marshall商学院获MBA学位,先后效力于东芝、美光、安森美等500强半导体公司。从事了20余年图像传感器的产品研发及应用。

    上世纪90年代初,半导体行业在国内还是一片空白,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来到了日本。在日本的十年里,正是计算机和互联网行业牵引了半导体行业发展的一段历史,直到2000年,一个影响了无数人命运的历史性节点到来了。

    “如果说之前是芯片驱动经济,那么自2000年起,互联网时代到来了。”林瓊回忆道:“做半导体的人开始“失宠”,互联网的那些人,才是真正的‘弄潮儿’。”

    “那个时候的硅谷,创业气氛比现在还要热烈。”林瓊说:“一个中国人到了硅谷,马上就会被问‘你会不会编程序啊?’那个时候,投资人的热情空前高涨。”

    这一年,由于此前的工作与医疗影像设备相关,他参与了一家医疗设备公司的创立,可惜的是,这家公司并没有“起飞”。

    “主要的原因不是技术。”林瓊分析道:“当你只懂技术,不理解行业发展规律、不理解资本运作规律的时候,是无法成功的。”

    2016年,是林瓊人生的又一个关键转折点。这一年被业内称为“VR/AR元年”。东方证券相关研报提及,VR/AR产业曾在2014~2016年经历过一轮增长,随着Facebook收购Oculus,以及索尼、三星等公司陆续布局,产业热潮逐渐涌动。

    “此前兴起的互联网浪潮,实际上我们这批人并不擅长,我的逻辑是要做自己懂的事情,所以一直在寻找一个入场的契机。”他说。

    2016年左右,这个机会终于出现。“在此之前,我们从事视觉相关的工作,是追求‘把世界看清看美’,这一年开始,一个追求‘把世界看懂’的时代到来了。”林瓊认为,这也意味着AI计算、视觉空间计算的时代到来了,这正是他耕耘了数十年的领域。那个时代,视觉SLAM技术还处于萌芽阶段,是资源稀缺。

    2016年,诠视科技在硅谷创立,一群行业老兵开启了新的征程,他们于2017年底回到了上海。“当时,整体的大环境非常欢迎我们回到上海。”林瓊回忆道:“在那一年,资本的态度、行业的热度,以及以硬件为基础的整个生态,都是比较友好的。”

    启信宝显示,2019年10月,诠视科技获得千万级人民币的Pre-A轮融资;2020年,获得深创投领投的数千万元A轮融资;2021年12月,诠视科技完成A1轮融资。

    从跨国企业的高管到一切从头开始的创业者,角色转变让林瓊需要适应的事情很多。“实际上,我的确是在职业生涯的巅峰时期重新经历一次挑战,心态的转变最重要。”林瓊说。

    现阶段,诠视科技主要要做些什么?

    林瓊大胆押注的,是一份怎么样的事业?根据官方表述,上海诠视传感技术有限公司(简称诠视科技,英文Xvisio Technology)是一家专注空间感知交互核心技术(高速低延迟VSLAM技术)和XR产品及平台的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

    关于“XR”这一概念,公开资料称,是通过计算机将真实与虚拟相结合,打造一个可人机交互的虚拟环境,这也是AR、VR、MR(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混合现实)等多种技术的统称。通过将三者的视觉交互技术相融合,为体验者带来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无缝转换的“沉浸感”。

    “在不同的时代,交互的形态是不一样的。”林瓊解释称:“无论是AR、VR、MR,都是将一个近眼显示虚拟屏放在我们眼前,给我们带来一个沉浸式的体验。同时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交互形态,包括空间的追踪定位、虚实融合,自然人机交互等。”

    也正是XR技术的这些特质,使得它被认为可以作为“元宇宙的入口”。随着元宇宙成为“香饽饽”,XR行业迎来了春天。东方证券相关研报提及,2021年以来,随着元宇宙概念风靡全球,VR/ AR的出货量出现了巨大增长。

    “元宇宙的一个核心概念是什么?就是将现实世界映射到虚拟世界之中,在这个映射过程中,沉浸式体验尤为重要。怎么做到这一点?一个路径就是通过XR的各种设备。”林瓊说。

    他经历了这个行业的大起大落:2016年的短暂热度之后,2017~2018年突然变成XR行业的寒冬,“基本没人持看好态度,觉得体验不尽如人意,应用场景也更多局限在游戏,唱衰论很多。”然而2019年之后,随着元宇宙的如火如荼,XR企业又一次如日中天。

    林瓊分析,这是缘于基础设施发生了变化,这些年5G通信的逐渐普及和算力平台成本的走低,对元宇宙概念的崛起起到了促进作用,形成了“大元宇宙”的概念,带来了整个技术市场和资本市场对XR行业预期的变化,“对我们构成了利好”。

    那么,在元宇宙“愿景”对行业的加持之下,现阶段,诠视科技主要要做些什么?

    “目前,诠视科技已经发展到强调产品落地应用的阶段,并选择了与技术能力能够相结合起来的场景进行落地。”林瓊称。

    记者了解到,围绕XR技术中的多个应用方向,诠视科技主要产品包括SeerSenseTM感知模组,应用场景涵盖机器人与AGV的导航、定位、避障,空间测量、三维成像、3D活体识别等,SeerLensTM系列MR眼镜和基于SlimEdge XR的XR眼镜定制化解决方案,应用场景涵盖远程协作、作业指导及巡点检,数字医疗、数字文旅、教育培训、虚拟会议等众多领域。其中,SeerLensTMOne是其首款量产级MR产品。

    这些产品的应用场景除了面向元宇宙,也覆盖了传统的应用场景。

    “坦率来讲,现在产品的落地还都是面向比较细分领域的。”林瓊实话实说:“元宇宙的形成需要满足多个条件,如沉浸式、虚实融合、去中心化和UGC等,这些条件都满足之后,才是概念中的元宇宙的模样。当前,行业还处于为了达成这个大的愿景形成各个细分领域技术环节的阶段,包括内容生成的工具、交易的机制,目前都比较早期。”

    在生态方面,诠视科技称,创立至今,该公司已与Intel、Epson、Cadence、Sony、RockChip等行业巨头建立了深度战略合作关系,累计服务客户百余家。在当前阶段,诠视科技的产品主要是面对to B及to G的客户。

    “短期来看,C端市场是我们高度关注但谨慎入场的一个场景。”林瓊说:“真正能将XR技术运用起来的“杀手”级应用尚未形成,主要原因是由于应用的形态、体验还没有达到C端市场能接受的程度。”

    他认为,先从to B和to G入手打磨技术和供应链,这是任何一个新兴技术发展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风口当前,做一只有准备的“猪”

    从数据上看,当前阶段,XR的技术与市场的确在高速发展之中。

    据IDC数据,2021年VR/AR产品出货量达到1130万台以上,同比增长92%,预计2024年达到近3000万台,2021~2024复合年均增长率为38%。其中,2021年VR设备出货量超1000万台,2024年有望超2600万台,2021~2024年VR设备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34%。

    东方证券研报表示,目前由于AR眼镜尚未完全迈入消费级市场,VR产品的出货量仍大大超过AR产品,但AR/MR产品受益于虚实结合能力、应用场景灵活的优势,未来在VR/AR产品中的出货占比预计会有所提升。

    目前,发力C端的VR眼镜大厂已经掀起了新一轮热浪。诠视也通过自己的核心SLAM技术与系统能力以赋能行业巨头与芯片平台的方式积极参与其中。

    9月27日,PICO在国内市场发布新产品PICO 4,22日,PICO 4的全球发布会已经先行举办。此外,美东时间10月11日,Meta在其举办的VR年度大会“Connect 2022”上公布了其最新的重磅产品高端VR头显Meta Quest Pro。该商品起售价定于1499.99美元,将于10月28日正式发货。

    虽然看起来热火朝天,但林瓊认为,从行业整体来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元宇宙的概念非常庞大。”林瓊表示,从现阶段出发,是各方从多个不同的领域协同打造元宇宙未来场景的过程。

    在他看来,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些重要因素影响着产业应用的大规模落地。

    “在技术层面上,内容生成的成本还偏高,显示环节一直是行业的痛点。”林瓊表示,目前行业内产品主流是60帧每秒的刷新率,体验感上还有提升空间,目标是做到120帧每秒的刷新率,这也就要求系统处理的数据量和带宽变得很大。

    除此之外,林瓊提及,在应用层面,增长速度还是不够快。

    “坦率地讲,元宇宙距离‘起飞’还需要时间。我们作为行业的探索者和先行者,要做两件事:一、抓住先发优势,在风口来临前,做好所有的技术储备、产品平台部署与行业落地场景的标杆打造,迎接风口到来;二、持续创新研发、产品平台升级、行业应用落地,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所以我们要尊重商业本质,增强自身造血能力,带领团队安全抵达元宇宙真正的起飞时点。”

    在“元宇宙时代”真正到来前,作为一家初创企业的带头人,林瓊首先思考的事是如何带领公司走到“山花烂漫”的时侯。为此,他有着自己的谋划,并总结了“一二三”的发展模式。

    一是指一个空间感知的核心技术平台;二是指两大产品线,其一是空间感知的模组级产品,可以应用于传统的行业和元宇宙的信息入口,其二是指人机交互的眼镜平台;三是指这两大产品系列率先落地的三大场景,包括各类机器人、数字医疗和数字文教等。

    根据规划,两条产品线遵循不同的成长节奏。“其中,空间感知产品是承上启下的产品线,给我们带来当下的现金流,人机交互的眼镜平台则是卡位未来的产品线。”林瓊说:“这也是我们应对行业成长的战略布局。”

    元宇宙赛道复杂丰富,但初创小企业难免会迎头撞上大厂。林瓊表示,大厂不可能进军所有行业,“一个初创公司试图取胜的逻辑,便是让自身的核心能力找到归宿。所以,我们要将自身的底层能力与行业进行结合,取得先发优势。”

    林瓊对未来充满乐观。据研究机构Omdia发布的研究报告,到2026年,C端VR市场规模将达到160亿美元,参考手游用户的发展趋势,东方证券预测,到2026年,中国活跃用户数量将接近2500万。

    林瓊表示,目前正在酝酿布局的医疗大健康、基于虚实融合技术的沉浸式数字化文旅,以及多项与行业知名标杆企业的深入合作落地,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年底之前会有更多的细节披露。

    此外,政策的红利也在持续。10月11日消息,上海印发的《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提到,突破XR关键技术,推动近眼显示、感知交互技术、渲染计算技术、云内容制作分享技术等突破。

    林瓊希望,在未来两到三年中,诠视科技能够在2~3个行业内成为“标杆”,形成影响力,这也是他在多年前开始创业的初衷。

    虚拟撬动现实,未来正在“发生”,在这条被寄予厚望的潜力之路上,诠视科技面临的挑战刚刚开始。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图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3版权合作电话:021-60900099。

    上一篇

    去年净利润涨超12倍 华一股份冲刺创业板

    下一篇

    第五届进博会前瞻:多家医疗领域跨国企业积极备展 这些前沿科技值得看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