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霆表示,今天所说的城市更新,一方面是满足当下人们的出行、居住环境提升等所需,另一方面也要留给后来的城市历史书写者一份记忆,而这正是人文艺术的优势所在。
每经记者 赵博渊 每经编辑 杨欢
城市活力、美学与城市更新有什么样的关系,又如何发挥作用?
近日,作为“2022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更新优秀实践案例征集活动”专家评委之一,成都蓝顶艺术区负责人崔霆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专访时表示,城市更新是一种基于城市发展过程中人居环境趋向和态势方面的调整,人与生俱来的群居属性与目前冷寂的社交关系产生巨大的矛盾,且物质生活的满足更加凸显人们精神生活的空虚、思想情感的落寞,城市更新在此时显得越发重要,如何营造一种真正意义的宜居环境成为刻不容缓的命题。
崔霆
在城市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工业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一些城市建设越来越标准化和趋于雷同。另一方面,随着网络化的发展、网购热潮的兴起,人们足不出户就可满足生活基本所需,城市与人的关系也因而趋向疏离。
崔霆认为,想要增强城市的活力,必须充分释放城市参与者的激情,展现城市共建共享的文明成果。要尊重每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及地域特色,他建议:要提供更多人们自由交流的场所,开放更多的公共区域来举办喜闻乐见的活动,激发群众的参与感,允许个性化的彰显,增强城市与人的互动。
非同质化公共区域的合理利用,特别是灵活管理商业区和生活区的街道,就像歌曲《成都》中“走到玉林路的尽头,做到小酒馆的门口”,转角遇到惊喜,而不是一排排冷冰冰的隔离栏。崔霆表示,在合理的范围内,将一定的公区过渡给商家或者居民使用,通过宣传、沟通、合作,重视就地性的需求、鼓励多元参与,注重广泛共享,让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营造出游乐的、好玩的、休闲的、艺术的市井文化展示区,并随着时间的发展,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更多适于人居的人文特质,让人除了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外享受自由空间里的闲适和愉悦。
另外,艺术的介入对城市更新效果有很大提升作用。崔霆说:“艺术是软性的、温润的,它恰巧可以中和及补充城市物质化建设中的坚硬和冰冷。大到城市美学,小到一张图片,艺术与城市的发展以及人的生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关系。”他表示,特别对于成都而言,由于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在城市更新推进过程中,要进一步深挖文化内涵,传承城市文脉,让天府文化内涵得到展示。
扩大化的公共艺术,不仅仅是指一件公共艺术作品,而是公共空间里的艺术氛围。崔霆表示,公共艺术可以依托很多形式作为载体,将文化、艺术、情感等希望城市拥有的属性与城市建设中的空间结合。“可以是雕塑,是装置,甚至是一颗艺术化的树木和花草,尽可能缩小距离感,将艺术作品跟建筑、环境、人的参与相结合,注重其应用性、交互性、科技性,向具有动态的、融合特征的方向发展。”崔霆称,这种方式把艺术融入到生活当中,融入到城市当中。进而使得公共艺术不仅能塑造环境,更能通过环境来塑造身心健康的人。
社区介乎城市与人中间,城市更新许多项目都涉及社区,在这类项目中,要注意通过多类型艺术与社区形成互动,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在稀松平常的社区场所更能体现艺术的普适性。一种方式是在现有基础上做些艺术化的改造和展示,另一种是根据现有区域进行作品创作,甚至包括一些表演性质的活动,群众也可加入,这些活动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不同的呈现,让来这里游览、参观的人每次都能看到新的东西,给群众不断的新鲜感。
文化活动是城市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持续性地举办文化活动、艺术节会,例如成都双年展、蓝顶艺术节、创意设计周等,政府主导与民间活动百花齐放,各显特色。特别是民间艺术活动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可参与性,艺术走进社区,与社区居民发生联动,艺术走进校园,与学生共创作品和项目,蓝顶艺术节一届就做过五十多场活动,全城开花,直接参与人数近万名。
崔霆表示,今天所说的城市更新,一方面是满足当下人们的出行、居住环境提升等所需,另一方面也要留给后来的城市历史书写者一份记忆,而这正是人文艺术的优势所在。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