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有人冒充防疫人员电信诈骗!这些套路,一定要小心!

    每日经济新闻 2022-10-10 13:29

    每经编辑|毕陆名

    据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信“平安北京”10日消息,前些日子,顺义分局天竺空港工业开发区派出所接到反诈中心预警。辖区内一居民接到诈骗电话,而且通话了将近一小时……

    “您好,请不要挂机,您拨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这是最令反诈劝阻民警着急的语音……

    预警位置位于辖区内一所小区,民警一边发动群众寻找当事人的下落,一边不停地拨打事主的电话。当民警锁定了事主的住址,刚要上楼时,一直无法接通的电话中终于传来了事主刘女士的声音。

    原来刘女士接到了自称是防疫中心工作人员的电话,一上午都在和对方沟通,结果手机没电了,当她充好电刚打开手机时,民警的电话打了进来。民警赶到刘女士家时,她又拨通了骗子的电话打算继续交代问题,被民警及时劝阻。

    原来,刘女士遇到的是冒充防疫人员的电信诈骗,对方称刘女士在上海是新冠病毒密接者,需要进行隔离,但刘女士并没有去过上海,因此产生了疑问。

    图片来源:平安北京视频截图

    在防范打击电信诈骗案件的工作中劝阻是第一道防线,劝阻成功就能有效保护事主的财产。因而,民警总是在与诈骗分子争分夺秒地赛跑,疫情反反复复,大家在关注防疫消息的同时接到这种电话一定要注意!

    图片来源:平安北京视频截图

    套路一

    诈骗者冒充防疫中心工作人员,以受害者是“密切接触者”为由,向受害者发送钓鱼链接短信,诱导受害者点击链接填写个人信息。他们还会询问受害者最近接触过的相关人员姓名和电话号码,索要身份证号码等相关信息。

    警方提醒

    有不法分子冒充“权威部门机构”,将钓鱼短信包装成各类防疫提示,或谎称疫情防控工作人员,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开展核酸检测,不会要求您填写银行卡,手机验证码等敏感信息。无论骗子冒用任何机关的名义,骗局的最后一步一定是诱导填写银行卡号、密码、手机验证码,甚至直接转账。所以,不要点击可疑链接,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银行卡信息、验证码等,切勿上当。

    套路二

    诈骗分子利用疫情防控期间市民买菜难、对生活物资急需的心理,利用微信群、网站链接及小程序等发布代购物资的信息。后利用网络推手留言诱导急需物资的市民上当受骗,以“要交税”“付押金”等理由,避开正规第三方支付平台,要求被害人通过微信私下转款、扫码交易。还会编造收取运费、收取定金优先发货等理由,诱骗被害人继续转账汇款,一旦被害人付款成功,立即就会被拉黑。

    警方提醒

    居民在购买蔬菜等生活物资请通过官方渠道订购,切勿轻信添加、下载、点击来历不明微信群、小程序和不明链接等,在购置物品交纳货款之前一定要核实对方身份。

    套路三

    诈骗分子冒充防疫部门工作人员告知被害人需要隔离为由,引导其联系负责协助转运的“公安机关”工作人员,最后在“公安机关”工作人员引导下向嫌疑人账号打“保证金”承诺在家隔离,达到诈骗的目的。

    警方提醒

    防疫部门不会对存在疫情风险人员进行随意处置,更不会对存在疫情风险人员收取钱财来规避隔离。

    套路四

    “快递检测呈阳性,需要销毁,同时可以进行理赔。”有不法分子假冒快递公司来电,进而引导事主下载软件填写银行卡号,验证码以及支付密码。

    警方提醒

    网购商品有任何问题,一定要通过官方App或网站进行联系,涉及身份证号、银行卡号、验证码和密码等信息,务必谨慎;也可拨打各快递公司官方服务电话咨询,千万勿听信所谓的“客服”人员,随意添加其微信、QQ,听从对方进行转账、汇款、扫码支付等。

    除了上述的四种诈骗方式

    他们还可能以这种形式出现!





    图片来源:平安北京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平安北京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500911049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出口爆单!它,订单排到明年四月

    下一篇

    澳元对美元跌超0.5%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