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发挥压舱石作用!上半年超八成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实现盈利,波动之下稳定性凸显

    每日经济新闻 2022-09-23 20:37

    ◎今年上半年,央企境内上市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合计6497.04亿元,同比增长17.49%;央企港股上市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合计5790.90亿元,同比增长14.48%。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程凤朝分析称,从内在因素看,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具备高质量发展的基因。从外部因素看,央企普遍更具有估值吸引力;央企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更高,股东结构更加成熟;对投资者来说,央企的价值再造能力也更具备吸引力。

    ◎央企ESG信息披露仍然存在可改进空间。程凤朝表示,一方面,ESG报告内容应进一步标准化与规范化。包括报告整体内容安排和分布,以及报告具体内容披露规范。另一方面,ESG报告披露的主动性和时效性仍应进一步提升。

    每经记者 杨煜    每经编辑 魏官红    

    央企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不言而喻。从谋发展到稳经济、从抗风险到立标杆,2022年上半年,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交出了怎样的答卷?

    9月23日,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央企控股上市公司2022年上半年运行情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据《报告》数据,面对今年上半年的环境与市场波动,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经营规模持续增长,显现出对资本市场的压舱石作用。

    具体而言,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占境内市场总户数的7.47%,占港股市场总户数的4.57%,但营业收入分别占到40.62%和51.32%,利润分别占到39.44%和50.47%。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关村国睿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会会长程凤朝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央企一般都处于我国关键领域或者核心经济命脉行业,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能够在关键领域发挥独特优势,在稳经济和稳市场方面发挥极大的杠杆作用。

    IPO融资规模同比增长近2倍

    今年上半年,央企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依旧活跃。

    首先,IPO规模大幅提升。上半年,共有8户央企子公司完成IPO发行,合计融资953.5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94.59%。其中,中国移动回归A股,募集资金519.81亿元,创下近10年来A股最大规模IPO纪录;机械总院集团和汽研中心两大央企则首度拥有上市平台。

    部分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因私有化退市或吸收合并,但整体而言,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数量稳中有进。截至2022年6月底,84家中央企业共控股450户上市公司,相比2021年年底净增3户。

    此外,储备的后续央企IPO项目也较为丰富。截至8月底,央企A股IPO在审企业共31户,包括主板10户、科创板11户、创业板7户、北交所3户。

    图片来源:摄图网-500539504

    资产重组方面,上半年,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实施完成的资产重组项目同比有所减少,仅有龙源电力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吸收合并平庄能源及收购广西电力、辽宁电力等股权资产,注入资产规模96.79亿元。但储备项目数量明显增加,上半年有10户发布资产注入预案,较去年同期(注:2户)大幅增加。

    程凤朝认为,央企积极发展上市平台,无论对自身发展还是资本市场都有着极大的助推作用。一方面,上市后可以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集中优势资源,大大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同时能更好地利用和发挥集团的资源、管理优势,完善公司产品结构,提高盈利水平。

    另一方面,对资本市场和宏观经济来说,央企一般都处于我国关键领域或者核心经济命脉行业,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能够在关键领域发挥独特优势,优化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持续不断地释放经济活力,在稳经济和稳市场方面能够发挥极大的杠杆作用,同时能发挥保民生、促发展的重要作用。

    超八成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实现盈利

    据《报告》数据,今年上半年,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占境内市场总户数的7.47%,占港股市场总户数的4.57%,但营业收入分别占到40.62%和51.32%,利润分别占到39.44%和50.47%。此外,其在业绩增速上也明显优于市场整体水平。

    “数据反映了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优异的创收、创利能力,在资本市场中发挥着压舱石的作用,以极小的占比撑起了资本市场的半边天。”程凤朝表示。

    具体而言,2022年上半年,央企境内上市公司(相关统计口径为截至8月底披露情况,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下同)实现营业收入合计11.87万亿元,同比增长16.57%;央企港股上市公司(含A+H股,下同)实现营业收入合计9.24万亿元,同比增长17.66%。

    其中,采矿业受益于国际油价上涨,营收增幅(31.18%)位列各行业第一。中国石油、中国石化营业收入均超过1.6万亿元。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的营收增幅(21.45%)排在第二,主要由于境内平均上网结算电价上升。1个行业出现营业收入负增长,为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主要系个别上市公司受疫情影响。

    数据来源:《央企控股上市公司2022年上半年运行情况报告》

    利润方面,今年上半年,央企境内上市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合计6497.04亿元,同比增长17.49%;央企港股上市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合计5790.90亿元,同比增长14.48%。

    其中,采矿业的归母净利润增长率依然排在榜首,达到57.6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紧随其后,达到30.64%。《报告》解释称,这主要因为疫情以来集装箱航运供需错配,运价高涨,相关企业净利润大幅增长。

    从公司看,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中有366户盈利,占比超过八成。147户效益增幅超过两成,117户效益增幅超过三成,18户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过百亿元。利润水平排名前5的上市公司分别为中国石油、中国海油、中国移动、中远海控和中国石化,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23.88亿元、718.87亿元、702.75亿元、647.22亿元和435.30亿元。

    数据来源:《央企控股上市公司2022年上半年运行情况报告》

    波动之下显现较强抗跌性

    2022年上半年,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市值较去年底略有下降,但相较于市场表现出了较好的抗跌性。

    截至2022年8月底,央企上市公司市值较去年底整体下降了6.57%。其中,境内上市公司总市值13.33万亿元,下降9.63%,但优于上证综指表现(下降12.02%);央企港股上市公司总市值3.94万亿元,提升5.42%,远超恒生指数表现(下降14.72%)。

    从个股表现看,境内市场市值增量前5的上市公司为中国神华、中国石油、中煤能源、长江电力、中远海能。其中,中国神华受行业复苏影响增量超千亿元。港股市值增量前5的为中国移动、中国海洋石油、中国海外发展、东方海外国际、华润医药。其中,中国移动及中国海洋石油港股市值分别增加1613.06亿元、1239.11亿元。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为何拥有更强的稳定性?对此,程凤朝解释道,从内在因素看,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具备高质量发展的基因,在法人治理、外部监督、创利能力、内控制度等方面均优于全市场平均水平。从外部因素看,央企普遍更具有估值吸引力;央企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更高,股东结构更加成熟;对投资者来说,央企的价值再造能力也更具备吸引力。

    “正是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展现的创造价值增值和驱动成长的能力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这也增强了公司应对市场波动的抗风险能力。因此,综合内外因素看,央企控股上市公司面对市场波动有更好的稳定性。”程凤朝表示。

    《报告》显示,今年以来,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更加重视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以业绩说明会、线上线下交流等多种形式向投资者积极传递公司价值,主动管理市场预期。

    其中,央企境内上市公司实现了2021年度报告业绩说明会“全覆盖”。与此同时,央企对半年报业绩沟通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截至8月底,共有123户央企境内上市公司召开半年报业绩说明会(含计划),占央企境内上市公司户数的34.07%,较去年同期提高7.68个百分点,比全市场比例高15.17个百分点。

    绿色实践走在市场前列

    央企作为国内各行业的中流砥柱,在绿色实践方面发挥着示范作用。

    今年上半年,有223户央企境内上市公司发布了单独的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较去年同期增加61户,占比61.77%,比境内市场比例高32.11个百分点。其中,央企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和科创板上市公司已率先实现ESG等专项报告“全覆盖”。

    程凤朝指出,央企在ESG信息披露方面起到的表率与示范作用无疑和央企较为领先的公司治理水平密切相关。2022年上半年,境内市场仍有近七成上市公司未披露单独的ESG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央企积极主动进行ESG信息披露能够有效引导与带动上市公司提高披露ESG信息的积极性和规范性。

    同时,央企ESG信息披露仍然存在可改进空间。程凤朝表示,一方面,ESG报告内容应进一步标准化与规范化。包括报告整体内容安排和分布,以及报告具体内容披露规范。另一方面,ESG报告披露的主动性和时效性仍应进一步提升。

    “2022年上半年仍有近38%的央企尚未披露单独的ESG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且能够披露更具时效性的半年度ESG报告的央企数量则更为稀少。”程凤朝称。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央企境内上市公司在绿债市场十分活跃。上半年央企境内上市公司发行绿色债券35只,较去年同期增加288.89%,占据境内上市公司绿色债券总数的半壁江山;绿色债券加权平均发行利率为2.78%,较去年同期下降0.79个百分点。

    程凤朝表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发行绿色债券,可以起到良好的示范宣传效应;推动绿色债券市场发行标准及信息披露制度不断完善;增强投资者信心,引导投资者积极参与绿债市场,有序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领域倾斜。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通过微信向记者表示,自2016年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启动以来,绿色债券市场不断发挥在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为国内的绿色低碳产业提供了资金支持。央企在这方面力度较大、募集资金较多,为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有效的助力。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401061135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祥鑫科技:拟定增募资不超过18.38亿元

    下一篇

    楚天龙:实际控制人之一、原董事长毛芳样解除留置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