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个万亿城市“小巨人”企业总量达到4458家,占全国比重超48%。其中,总数超过100家的万亿城市达18个,仅无锡、佛山、济南等6城不足100家。结合此前工信部等19部门印发的《“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提出“推动形成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一目标来看,国家认定的支持名额还有不足1000家。竞争越往后越激烈,24个头部城市,谁能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每经记者 程晓玲 每经编辑 杨欢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0364478
北交所即将迎来设立官宣一周年。
2021年9月2日,北交所宣布设立,我们发布了首期专精特新“小巨人”区域版图【猜你想看:北京证券交易所横空出世,专精特新“小巨人”区域版图浮现】。
如今,经过近一年时间发展,北交所累计上市数量突破百家,总市值已经逼近2000亿元。
图片来源:新华社
日前,工信部举行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在会上介绍,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357家)已完成公示,将于近期发布。若公示通过,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将达到9119家。
从各地陆续公示的入围企业名单来看,“小巨人”企业区域分布格局发生了不少变化。其中,万亿城市的表现十分亮眼——入围第四批企业共2322家,占全国总量的一半以上。
据统计,24个万亿城市中,有12城入围第四批企业数超过了前三批的总和,苏州、杭州、武汉等城市新增企业数,更是达到前三批总数的2倍以上,成功扭转了此前“小巨人”企业数相对落后的局面。
至此,24个万亿城市“小巨人”企业总量达到4458家,占全国比重超48%。其中,总数超过100家的万亿城市达18个,仅无锡、佛山、济南等6城不足100家。
结合此前工信部等19部门印发的《“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提出“推动形成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一目标来看,国家认定的支持名额还有不足1000家。
竞争越往后越激烈,24个头部城市,谁能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截至2021年末,全国企业数量达到4842万户,其中99%以上都是中小企业。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中小企业的从业人数占全部企业从业人数比例达到80%。
“研究表明,中小企业与地区的经济增长的相关系数超过了0.8,中小企业活跃的地区,也恰恰是经济发展和择业的热点地区。”工信部副部长徐晓兰介绍。
自2019年首批名单公布以来,经国家认定的数千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无疑是全国4000多万家中小企业优中选优的佼佼者。
观察万亿城市的“小巨人”生长图谱,则可一窥潜在的区域经济发展实力。
图片来源:摄图网500556742
近日,各省市陆续公示最新入围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经初步整理,此次公示企业共4357家,为启动遴选工作以来扩容最大的一次,几乎与前三批的总数(4762家)相当。
其中,万亿城市实力有多强?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数据显示,第四批“小巨人”公示企业分布在全国200多个城市,其中有7个省份、151个城市企业数量不超过10家。
根据统计,全国31个省份(含计划单列市,下同)中,公示企业超过100家的有14个;而仅在24个万亿城市中,就有8个超过了100家。换句话说,这8个万亿城市企业数量,超过了全国半数以上的省份。
其中,公示企业数量前三名为北京、深圳、上海,分别有334家、276家、245家,遥遥领先其他城市。
对比前三批“小巨人”企业总数排名来看,此前数量居首的上海被北京和深圳反超,第四批企业入围数比深圳少了31家,比北京少89家。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北京GDP同样以微弱优势超过上海,为多年来的首次超越。
在其之后,第四批公示企业数排名第4~10位的城市依次为武汉(158家)、杭州(155家)、重庆(139家)、苏州(123家)、宁波(101家)、成都(95家)、合肥(79家)。
此外,结合万亿城市各自所在省份排名来看,第四批公示企业数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别为浙江、江苏、山东。
都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但不同于前两省有杭州、苏州、宁波等企业数同样排名靠前的头部城市强力助攻,山东两个万亿城市作为“火车头”的支撑作用并不明显。
青岛、济南公示企业数分别为54家、50家,在万亿城市中排名第16、17位,与山东省整体实力显然不匹配。
综合前三批和第四批已公示的企业名单,24座万亿城市拥有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将达到4458家,占全国总量(9119家)近半壁江山。
24个城市中,无锡、济南、福州、南通、佛山、泉州6城企业总数不足100家,其余18城企业数均在100家以上。
企业总量最多的前五名分别是北京、上海、深圳、宁波、重庆。其中,深圳的企业数量甚至超过了广东全省(不含计划单列市,共432家)。
北上深等一线城市的综合实力毋庸置疑,而宁波得以超越广州、苏州等经济强市跻身前五强,尤其值得关注。
事实上,作为制造业单项冠军“第一城”,宁波的实力多年来一直在线:
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63家,连续4年位列全国第一;384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及培育企业中,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的企业有110家,占比28.65%;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的262家,占比68.23%,大多数企业早已是细分领域的冠军。
其中,聚焦工业基础领域是宁波“专精特新”的一大特色。
公开报道显示,今年初,宁波市发布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实施方案,提出力争至2025年,全面提升产业基础能力,争创国家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试点城市。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正是宁波争创试点城市的主力军之一。
图片来源:摄图网501288173
以最新公布的第四批企业名单为例,宁波入选的101家企业中,关键基础件企业的占比就接近30%,此外还有8家集成电路企业、2家工业软件企业入选。
整体来看,“小巨人”企业数量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但也有一些“例外”。
比如,GDP稳居全国前五的广州,四批企业总数为123家,在万亿城市中仅排在第14位,在青岛、长沙、合肥等城市之后;GDP排名全国前十的南京,企业总数排在第18位,比上一名东莞少4家;上半年GDP居全国第19位的泉州,四批企业总数则在万亿城市中垫底,仅有46家。
此外,还有厦门(144家)、温州(107家)等非万亿城市,四批“小巨人”企业总量超过了不少万亿城市,排名跻身全国城市前20强。
从2011年7月工信部首次提出“专精特新”概念,到2019年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公布,2021年7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将“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再到今年“专精特新”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近年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得到国家层面大力支持,中央财政也亮出“真金白银”给予奖补。
根据去年初财政部、工信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2021-2025年,中央财政将累计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分三批(每批不超过三年)重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带动1万家左右中小企业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图片来源:摄图网501393095
为此,不少万亿城市立下“军令状”,全力支持更多中小企业跻身“国家队”。其中,此前稍显“掉队”的几个城市表现得尤为迫切。
例如,从前三批企业名单来看,杭州、武汉、苏州3个城市入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分别为53家、49家、49家,在全国城市中仅居第20位左右,甚至不及西安、东莞等新晋万亿城市,与其经济整体实力不相匹配。
为了尽快补上短板,各地不断发力——
去年10月,武汉市政府发布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这也是全国首个以市政府名义出台的“专精特新”专项行动计划。其中提出,到2023年,争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60家。
对经认定的国家、省、市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武汉市级财政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奖励。
苏州则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构建“专精特新”发展梯队,打造一批“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多个县级市也陆续出台了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发展目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其中,苏州工业园区在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出,到2023年,新认定的各级专精特新荣誉企业达200家次;对首次认定为国家、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专精特新各类荣誉称号的企业,分别给予累计不超过100万元、50万元、20万元、10万元的奖励(包含上级奖励资金)。
杭州也在5月发布了《杭州市加快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行动计划》,到2025年,全市构建起“万千百”梯次发展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体,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3万家,滚动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500家以上、省级“隐形冠军”企业1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40家左右。
同时,杭州对首次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按政策分档分别给予不超过100万元、20万元一次性奖励。
从各地最新公示的第四批企业名单来看,上述3城集中发力补短板的效果十分明显:武汉新增企业数居全国第4,仅次于北上深,超过长沙居中部第一;杭州、苏州新增企业数排名分别居第5、第7,反超宁波、成都、长沙等城市。
由此,3城四批企业总数也全部跃升至全国前十行列,其中,杭州以208家居第6位,武汉以207家居第7位,苏州以172家居第10位,将此前暂时“失利”的局面扳回。
可以预见的是,“十四五”期间,“专精特新”将持续成为国家扶持中小企业的重点方向。按照“到2025年培育1万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目标来看,赛程越往后,竞争越激烈,对城市政策、资金支持力度的考验也将越来越大。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