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2022年平安中报:探索中国版“管理式医疗”,医疗生态协同效应提速

    2022-08-24 17:50

    记者 潘婷

    8月23日,平安发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中期财报。上半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疫情带来的冲击,得益于“综合金融+医疗健康”战略布局,平安整体业绩仍然保持稳健增长,归母营运利润853.40亿元,同比增长4.3%;归母净利润602.73亿元,同比增长3.9%。

    这是平安升级“综合金融+医疗健康”战略后,首次在业绩报告中完整披露医疗健康生态布局及相关进展。报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平安的医疗生态圈战略持续落地,创新探索中国版“管理式医疗模式”,实现健康险保费收入超700亿元;国内百强医院和三甲医院100%合作覆盖,合作健康管理机构数超10万家,合作药店数达20.8万家;平安智慧医疗累计服务187个城市、超5.5万家医疗机构,赋能超142万名医生。

    差异化的医疗健康服务作为支付方与金融业务的高效黏合剂,与金融协同效果进一步显现。平安超2.25亿个人客户中有超64%的客户同时使用了医疗健康生态圈提供的服务,其客均合同数约3.39个,客均AUM达5.29万元,分别为不使用医疗健康生态圈服务的个人客户的1.6倍、2.8倍。

    整体来看,自2020年深耕医疗生态版图以来,平安医疗健康生态圈与综合金融的协同效应明显提速。2022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平安联席CEO陈心颖表示,“综合金融+医疗健康”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也是平安接下来5-10年会持续打造、坚持做下去的事情。

    医疗、养老一体化布局,服务和支付的无缝结合

    平安之所以在医疗健康领域进行统筹布局,背后有着深刻的人口结构和健康需求的背景。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64亿,占18.7%,65岁及以上人口1.9亿,占13.5%,人口结构老龄化问题日益加重,转变“以治疗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体系,进而构建“以健康为中心”的管理式医疗模式也不断被提及,成为国内保险和医疗行业讨论的焦点。

    成立于1974年的联合健康,是管理式医疗的标杆企业,保险与健康管理则是其不可分割的两大业务。从“健康管理”的角度而言,做好管理式医疗对专业能力、医疗资源、系统建设、药品专业化服务等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

    对标联合健康,平安要打造符合中国需要、有平安特色的中国版“管理式医疗模式”。平安代表支付方,整合与医疗、健康管理、养老服务相关的市场供应方,为客户提供覆盖家庭医生及养老管家服务的会员制模式+“省心、省时、又省钱”的高性价比服务。

    一直以来,平安都被视为管理式医疗的本土化实践样板,围绕管理式医疗所构建的平安医疗生态圈也越来越体现出了“飞轮效应”的巨大惯性。飞轮效应是指,为了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必须使很大的力气,一圈一圈反复地推,每转一圈都很费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会白费,飞轮会转动得越来越快。

    在回答平安医疗健康生态圈“如何实现中国版管理式医疗”时,平安联席CEO陈心颖曾表示,关键看两点,一是要代表支付方,二是要整合好供应方。

    从支付方来说,金融和医疗健康结合,平安健康险保费收入持续增长。

    截至2022年6月末,平安医疗健康相关付费个人客户数近1亿,2022年上半年付费企业客户近3万家;平安实现健康险保费收入超700亿元;享有医疗健康服务权益的客户对寿险新业务价值贡献占比持续提升。

    平安联席CEO陈心颖表示,“平安会逐步把健康医疗和养老服务切入保险和金融产品中,助力提升医养结合的产品供给和服务品质。”

    与联合健康处于不同的医疗体系与国情环境,平安在中国落地管理式医疗模式,具备独特优势和竞争力。作为国内领先的综合金融平台,平安代表支付方,拥有强大的个人及企业获客、销售渠道。个人端,借助平安好医生、寿险、健康险、银行等渠道提供医疗健康服务;企业端,通过平安养老险、产险、健康险及集团团体渠道服务企业客户,帮助企业员工更好地管理医疗健康开支。支付方群体的不断扩大,是平安能够为用户提供差异化服务的根本动力。

    数据显示,使用线上问诊的客户加保率为未使用客户的3.5倍,享有服务权益的客户贡献了46%的新业务价值。

    而从供应方来看,平安主要分为两个部分——自营和合作。

    自营方面,在线上,平安健康通过专属家庭医生团队提供医疗健康服务,串联 “到线、到店、到家” 服务网络,涵盖咨询、诊断、诊疗、服务全流程,线上服务60秒接通率达99.9%,实现7×24小时主动管理。

    在线下,平安深化医疗产业布局。2021年4月,平安参与方正集团重整。新方正的医疗健康板块,主要以北大医疗产业集团为主体,坐拥以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为旗舰的十余家医疗机构,另有北大医疗信息技术、北大医药股份和北大医疗产业园等产业。

    东方证券研报曾指出,参与方正重整后,平安未来有望在三方面实现价值提升:打造线上与线下协同,将平安好医生与北大医疗集团相结合,拓展医联体,增加医院流量与收入;打造金融+医疗体系,将在过去仅是一张保单的基础上,未来以健康服务为内容开发产品;打通健康管理体系,将慢病管理、重症监护与养老产业相结合,开发组合型产品。

    2021年10月,新方正集团设立完成。仅一周后,平安便打响了“医疗健康+保险”协同发展的第一枪,10月28日,平安首批高端健康管理中心在北京、深圳两地挂牌成立。平安(深圳)高端健康管理中心背后依托的是平安龙华医院等医疗资源。

    2020年5月,平安与深圳龙华区政府签约,合作运营“平安龙华医院”,引入自身的医疗资源、科技资源、管理能力,把平安龙华医院建设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国百强医院、打造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圳模式。2021年8月,平安龙华医院主体基本完成封顶。

    与此同时,平安在2021年10月正式挂牌营运了首批高端健康管理中心,截至目前,平安已在全国布局14个健康管理中心。

    平安在专病领域的布局也进展迅速。自2022年5月起,平安在两个月内开设了五家专科专病中心,涵盖中医女科、儿科、眼科、糖尿病及痤疮诊疗中心。后续一个月内,平安健康近视防控中心、平安健康糖友关爱中心、平安健康痤疮诊疗中心相继成立。

    可以说,正是基于医疗健康生态圈的自营旗舰资源,才使平安的服务具备差异化优势。

    而从活动网络的搭建上,平安整合了国内外优质资源,外部签约医生、合作医院、合作健康管理机构、合作药店等等。

    中报显示,在国内,平安自有医生团队与外部签约医生的人数超5万人,合作医院数超1万家,已实现国内百强医院和三甲医院100%合作覆盖;合作健康管理机构数超10万家;合作药店数达20.8万家,全国药店覆盖率约35%。在海外,平安的合作网络已经覆盖全球16个国家,超1000家海外医疗机构。

    除了医疗健康板块,平安在多年之前,就从高端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两个维度深度布局。以“9073”养老格局为准则,平安一方面创新布局高端康养机构。当前,一期项目蛇口臻颐年已于今年正式启幕,未来该产品还将在北上广杭等核心城市陆续布局。

    另一方面,平安则将目光投向更符合中国传统养老观念的居家养老业务。今年3月,平安寿险上市行业首创的居家养老服务,推出1个智能助手、1个专属管家携手N个专家顾问,7x24小时为客户提供整合多场景服务的居家养老专业解决方案,目前相关服务已覆盖32个城市。

    从支付方与提供方——保险主业与医疗健康、高端康养、居家养老的布局思路,以及实际经营数据的体现来看,平安的医疗健康生态全面且深远,与综合金融协同,齿轮结合,既赋能金融主业发展,又能自身快速增长、转动。如陈心颖所言,“这是一个长期工程”,这个飞轮的转动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和投入,但现在已经充分具备自我驱动、自我造血的能力。

    当然,基于上述的自营和合作的旗舰资源,陈心颖还提到,“要将科技创新融入健康医疗。 整合‘管理式医疗+家庭医生会员制+O2O服务’三大服务很难,要通过科技的网络,把所有服务伙伴、950项服务等所有节点融合起来。”

    截至2022年6月末,公司科技专利申请数较年初增加4674项,累计达43094项,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金融科技和数字医疗业务领域的专利申请数排名均为全球首位。

    自有的医疗健康生态,对平安意味着什么?

    近年来,平安持续完善产品体系,实施“产品+服务”改革,拓展保险服务边界,建立健康、医疗、康养等服务体系,不过是从全流程的打通,抑或是单点内的服务深度,都建立了非常深厚的护城河。

    2022年8月,平安正式焕新、升级公司品牌标识,主要将当中的标语“金融·科技”升级为“专业·价值”,这标志着平安将全面转向客户需求驱动的新发展模式,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愿景追求,贯彻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经营理念。

    由一系列线下布局来看,平安正在进一步培育自己的线下医疗资源供给能力。而这种做重的方式最大的好处在于,可以通过优质的“用户体验”,将互联网用户分类、转化为平安金融客户,而金融客户往往是优质客户,对医疗健康服务产品需求更高,反过来又为平安健康提供了稳定的客户收入,真正实现双赢、实现上述的“造血能力”。

    首先,定制化产品符合客户需求,提升加保率。

    例如,平安为金融客户提供慢病管理服务,通过智能硬件、AI技术和人工相结合,为客户提供 “1对1”专属服务。其中对于糖尿病管理服务,平安制定了包括 “用药、运动、饮食” 等在内的综合解决方案。截至2022年6月末,糖尿病管理服务累计使用人数超50万人,帮助92%的用户改善血糖,使用服务的客户加保率为未使用服务客户的2倍。

    其次,自有的生态能更好地把握服务质量和效率。

    平安健康已搭建包括皮肤科、儿科、中医等九大专科的在线诊疗平台,患者可以通过图文、语音、视频等方式进行远程问诊,实现7×24小时接诊,针对疑难杂症,可开展远程会诊 ;同时通过给用户建立健康档案并定期随访,帮助用户进行疾病预防。线上专科诊疗平台成立以来,无一例重大医疗事故,用户月度五星好评率保持在98%以上。

    最重要的是,平安的医疗生态圈可以与金融主业协同,通过获客、黏客,赋能金融主业。

    数据显示,平安超2.25亿个人客户中有超64%的客户同时使用了医疗健康生态圈提供的服务,其客均合同数约3.39个,客均AUM达5.29万元,分别为不使用医疗健康生态圈服务的个人客户的1.6倍、2.8倍——这足以印证,平安医疗健康生态与金融主业能够且已经实现1+1>2的共赢成效。

    在今年的中报致辞中,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表示,要坚持深化 “综合金融+医疗健康” 双轮并行、科技驱动战略,牢牢抓住金融保险业务的升级周期,把握医疗生态发展的巨大机遇,积极构建“金融+养老”、“金融+健康” 等产业生态。

    无论是基于社会发展带来的客户需求,还是基于公司长远发展的考量,医疗健康在平安的未来版图中占比都日益加大。基于缜密全面的布局,医疗健康已被升格为平安的“未来时”增长引擎。平安这艘巨轮,也在历经34年的发展浪潮后,驶向了更加广阔的海域。综合金融+医疗健康,能否引领平安进入一个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案正在显现。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信息披露内容以公司公告为准。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一篇

    【08.24北向资金】追踪北向资金爆买股

    下一篇

    西藏:因患新冠肺炎陷入困境的家庭和个人 纳入临时救助范围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