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王月龙 盖源源
随着变异新冠病毒奥密克戎不断进化出具有更高传染性和隐蔽性的亚型毒株, 多国疫情高峰一再涌现,病毒感染水平不断攀升。 带来的是 病毒持续变异的不确定性,公众承受的健康风险,医疗系统承担的巨大压力,还有社会生活遭受的多重破坏。
其中 日本 日新增 首次突破20万人,47个都道府县中有22个单日确诊病例数创新高,部分地区出现检测难和就诊难。
截至22日,美国累计新冠确诊病例已超过9000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超过102.5万例;法国和德国累计确诊病例均已超过3000万例。
日本单日新增新冠确诊人数突破20万
内阁官房长官确认感染新冠病毒
据央视新闻报道,截至当地时间23日17时40分, 日本全国单日新增新冠确诊人数为200975人,首次突破20万人,创下疫情暴发以来的新高,连续4天刷新过去最高纪录。 其中,有17个一级行政区新增确诊人数创下新高。
图片来源:新华社/路透
截至23日,日本全国累计新冠确诊人数为11212150人,累计死亡31877人。东京都当天报告新增确诊病例34995例,已连续两天超过3万例,继续创新高。
据日本时事通讯社23日报道,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松野博一当天确认感染新冠病毒。
日本厚生劳动省此前在22日宣布, 将投入预防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新冠疫苗,今秋之后启动第五剂疫苗接种工作。
据新华社报道,目前, 东京都一些检测机构和发热门诊已出现无法接诊的情况。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22日宣布,将向发热门诊就诊者免费发放抗原试剂盒,让人们自主检测,轻症和无症状者居家隔离。7月21日,东京都政府已将医疗警戒级别提升到最高级。
“躺平”的英国死亡人数已超20万人
据新华社报道,英国国家统计局22日发布报告说,最新一周统计数据显示, 英国新增新冠确诊病例超376万例,是4月中旬以来的最高单周确诊病例数。
英国国家统计局指出, 6月末以来,英国大多数病例感染的是变异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毒株BA.4或BA.5亚型。 在截至7月3日的一周内,所有已测序新冠病例中,感染这两种亚型的病例占到了89.2%。
防疫全面“躺平”的英国是欧洲新冠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英国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该国所有地区的新冠检测阳性率都在增加,新冠死亡人数已于6月末超过20万。
英国各地不少新冠患者面临着 “抽签治疗” 问题,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所提供的服务“严重不足”。莱斯特大学专家克里斯托弗·布莱特林说:“如果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长期新冠可能将成为一种高度流行的新型长期疾病。”
图片来源:新华社
根据德国联邦疾控机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发布的最新数据, 截至当地时间7月23日0时,德国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30331131例, 较前一日新增确诊92009例;累计死亡143177例,较前一日新增116例。全国7天内每10万人发病率为709.7。
一些专家认为,欧美抗疫“躺平”增加了新的变异毒株出现的风险。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首席执行官理查德·哈切特说, 只要病毒传播率很高,只要存在未受保护的群体,就有可能创造出病毒变异的环境。 病毒会不断进化,不可预知的病毒有可能在任何时间造成大流行。
专家警告说,目前主要流行的奥密克戎毒株已经进化到“非常擅长”逃避免疫反应并引发感染。利兹大学医学院副教授、病毒学家斯蒂芬·格里芬说, 变异毒株导致的再感染率也在显著增加,凸显了变异毒株的逃逸能力,它们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感染浪潮的速度之快令人担忧。
英媒:实验发现新冠病毒或从鼻腔入大脑
据参考消息网援引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7月20日报道, 新冠病毒或通过从鼻腔建立微小通道进入大脑。
报道称,新冠病毒被认为与包括脑雾和意识模糊在内的一系列神经症状有关。尸检也在新冠死亡病例大脑中发现了新冠病毒。但新冠病毒如何进入大脑一直是个谜。此前的研究表明,与沿附在鼻腔、口腔和肺部的细胞不同,在大脑中几乎检测不到新冠病毒通常用来进入细胞的ACE2受体。
由于缺乏ACE2受体,人脑模拟细胞本身不会感染新冠病毒。 但当它们与存在这些受体的鼻腔模拟细胞在同一个培养皿中孵化时,人脑模拟细胞就被感染了。
在一种倍数很高的电子显微镜下,研究人员发现,新冠病毒在进入鼻腔模拟细胞时会刺激后者长出被称为隧道纳米管的微小通道,与人脑模拟细胞形成连接。放大显示倍数后,研究人员看到新冠病毒利用这些通道穿行于两种细胞之间。
不过,穆尼尔说,由于实验仅限于培养皿中的细胞,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人脑中也存在同样的机制。祖尔佐洛说,她的团队正在开展“器官芯片”实验,可以更逼真地模仿鼻腔和大脑中细胞的相互作用。
祖尔佐洛说, 如果能够证实隧道纳米管将新冠病毒从鼻腔传给大脑,那么我们或许就能研制出药物来阻断它们。 她说:“目前,我们还没有一种特定分子能够阻断隧道纳米管,但我们正在进行筛检,希望有所发现。”
编辑|王月龙 盖源源
校对|程鹏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新华社、央视新闻、参考消息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