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年究竟怎么回事? 券商中报业绩预告尚未发布

    每日经济新闻 2022-07-13 21:37

    每经记者 王海慜    每经编辑 彭水萍    

    根据有关规定,7月15日之前是沪深主板公司发布中报业绩预告的窗口期。不过截至7月12日晚间,A股的上市券商中,尚未有公司发布今年的中报业绩预告。据统计,去年有15家券商发布中报业绩预告的时间为7月上旬。

    数据来源:记者整理 视觉中国图 杨靖制图

    据了解,现在监管部门对中报业绩预告的要求是,业绩同比增长超过50%或者下降超过50%的沪深主板公司都需要发布中报业绩预告。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在A股券商板块中,除了东方财富(SZ300059,股价22.99元,市值3038亿元)外,其余40多家上市券商均为沪深主板公司。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今年A股券商迟迟不发布中报业绩预告呢?

    迟迟不发布中报预告

    据Choice数据统计,截至目前,有400多家上市公司发布了今年中报的业绩预告。不过,截至7月12日晚间,A股的券商板块中,尚未有公司发布今年的中报业绩预告。值得一提的是,7月11日晚间,国元证券(SZ000728,股价6.35元,市值277.10亿元)发布的是中报业绩快报,而非业绩预告。

    而据Choice数据统计,去年同期有近20家上市券商发布了中报业绩预告。其中有部分券商的中报业绩同比增长幅度超过50%,包括中原证券、东方证券、华创阳安、兴业证券、长江证券、东方财富、财达证券、中金公司、国信证券、西南证券等。此外,一些去年中报业绩同比增长幅度尽管没有超过50%,但也出现了一定增长的券商也在去年中报正式披露前提前预喜,包括中信证券、东吴证券、中泰证券、中国银河、招商证券、浙商证券等。

    从去年中报业绩预告的披露时间来看,据Choice数据统计,去年有15家券商发布中报业绩预告的时间为7月上旬,占比近80%。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今年A股券商迟迟不发布中报业绩预告呢?

    据了解,现在监管部门对中报业绩预告的要求是,业绩同比增长超过50%或者下降超过50%,或者净利润为负,或者净利润扭亏为盈的沪深主板公司都需要发布中报业绩预告。而在A股券商板块中,除了东方财富外,其余40多家上市券商均为沪深主板公司。

    由此来看,截至目前,上市券商纷纷选择不发布今年中报业绩预告的原因可能为,今年中报业绩不在需要预告的范围内,即中报业绩同比增长没有超过50%,同比下降也没有超过50%,另外也没有出现业绩亏损或者扭亏为盈的情况。

    对此,某头部券商非银行业分析师通过微信向记者表示:“这样的情况算是符合预期,我们估计,今年券商行业上半年业绩的平均降幅为30%左右。”

    自营业务致业绩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一季度,由于A股市场明显下跌,对券商财富管理、自营等营收支柱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导致上市券商的一季报业绩普遍表现不佳。

    据Choice数据统计,在券商板块(申万行业分类)48家上市公司中,有42家公司今年一季度业绩出现负增长,其中业绩降幅超过50%的公司多达28家,业绩降幅超过100%的公司有12家。这12家公司分别为锦龙股份、哈投股份、红塔证券、国盛金控、天风证券、东北证券、华西证券、西南证券、湘财股份、国元证券、长城证券、西部证券。这12家公司今年一季度的业绩均为亏损。截至目前,这12家公司均没有发布今年中报业绩预告。

    不过,从7月11日国元证券发布的中报业绩快报来看,虽然今年一季度公司业绩出现亏损,但二季度业绩环比大幅改善,单季度净利润达到8.7亿元。对此,国元证券在7月11日的公告中对今年上半年的业绩起伏进行了说明:上半年,面对国内经济运行下行和疫情防控形势趋紧的双重压力,证券市场主要指数出现一定幅度的下调,公司股权和衍生金融工具类投资发生损失,导致公司一季度有所亏损;二季度,随着证券市场逐渐稳定,公司积极调整投资结构,严控投资风险,证券投资损失有所减少,固定收益投资、投行承销和期货业务稳步增长,证券经纪和信用业务相对稳定。

    市场显然也对这份业绩快报持正面态度,7月12日,国元证券高开,当日下午一度涨停,全天大涨7.5%,涨幅位居券商板块首位。从盘面来看,券商行业也是7月12日A股少数上涨的行业之一。

    据东吴证券非银团队统计,今年一季度导致券商业绩下滑较多的主要原因为自营业务下滑严重。据统计,受市场表现不佳影响,42家上市券商今年一季度自营业务收入同比大幅下滑106%,其余各大业务则相对平稳。

    东吴证券非银团队预计,今年全年券商行业净利润将同比下降7.55%,其中投行业务将贡献增量,财富管理、自营业务预计仍将明显承压。

    封面图片来源:数据来源:记者整理视觉中国图杨靖制图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广州上半年新房成交跌超三成 下半年将渐进复苏,政策或难有松绑空间

    下一篇

    周应波“奔私”企业完成备案 正在筹备3只基金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