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发改委:猪价不具备持续大幅上涨基础

    每日经济新闻 2022-07-04 22:51

    每经记者 黄鑫磊    每经编辑 贾运可    

    7月4日晚,国家发改委官方微信公众号刊文介绍了召开生猪市场保供稳价专题会议的相关情况。

    有关方面分析认为,目前生猪产能总体合理充裕,加之消费不旺,生猪价格不具备持续大幅上涨的基础;盲目压栏和二次育肥可能导致后期集中出栏、价格再次快速下跌,从而造成市场价格大起大落,反而不利于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表示,国家一直高度关注生猪猪肉市场价格变化,努力防范价格大幅波动,维护市场平稳运行;要求大型养殖企业带头保持正常出栏节奏、顺势出栏适重育肥生猪,不盲目压栏,提醒企业不得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不得串通涨价。

    市场方面,7月4日当天,生猪主力合约最高突破22755元/吨,创今年以来新高;A股猪肉板块开盘大涨,截至下午收盘,猪肉板块(885573)大涨6.94%,天康生物、巨星农牧、傲农生物、牧原股份、天邦食品、新希望、正邦科技、金新农等股涨停,温氏股份涨幅超10%。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官网、Wind、中信证券、中信建投 杨靖制图 IC photo

    将适时采取有效措施

    记者获取的一份《会议通知》显示,当天参会人员包括中国畜牧业协会、肉类协会、牧原、温氏、新希望、正邦、天邦、大北农、中粮、双汇、雨润、金锣、北京二商公司。上述协会、企业需提供近期生猪价格快速上涨的原因分析,后期市场价格走势研判,上半年公司生产经营情况,包括生产计划与实际出栏量、头均重、生产成本和效益,下半年生产计划安排,做好保供稳价工作的意见建议等材料。

    7月4日下午,一位与会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开会时间比较长,每家企业都有十几分钟的汇报时间,开会时大家都没带手机,其中有部分内容也不便对外透露。

    该与会者表示,目前能透露的信息是,他代表企业发言时称,生猪价格上涨与供应减少有很大关系。而供应减少的原因,一是猪周期内企业普遍盈利偏低,二是受到高价粮和疫情、疾病影响。据他介绍,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表示,会监控生猪价格变化,对哄抬价格的企业会严肃处理,如有必要,会与重点供应企业分别约谈。另外,牧原股份、新希望等大企业承诺不会压栏,会正常供应,下半年会有陆续出栏的计划。

    7月4日晚间,国家发改委官方微信号发文称,有关方面分析认为,近期国内生猪价格过快上涨,重要原因是市场存在非理性的压栏惜售和二次育肥等现象,部分媒体特别是自媒体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渲染涨价氛围,短期内加剧了市场惜售情绪。参会代表一致表示,将加强行业自律,带头做好生猪市场保供稳价工作,保持正常出栏节奏、不压栏囤货;同时建议国家采取积极措施引导市场理性交易,适时投放猪肉储备给市场“降温”,并加强市场监管,特别是严厉打击故意渲染涨价氛围、制造恐慌情绪的行为。

    会上,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表示,将适时采取储备调节、供需调节等有效措施,防范生猪价格过快上涨,并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惩处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正常市场秩序,促进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有企业压栏惜售”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截至7月4日14时,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25.74元/公斤,比上周五上升4.8%。

    “这几天卖猪就像是卖股票,即使卖不到最高点,也不会卖在最低点。”7月4日晚间,河南养殖户肖先生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话采访时称,现在猪肉价格虽然都在涨,但部分养殖户一直捂着不卖,生怕卖少了,6月20日还只卖8.5元/斤,现在涨到12元/斤,都在“赌”猪价还会上涨。

    肖先生认为,一方面消费没上来,另一方面饲料、兽药、疫苗都涨得不多,如今猪价大涨是不正常的。

    生意社生猪产品分析师李文旭7月4日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也表示,此次猪价快速上涨并不是“猪周期”的因素,而是有企业压栏惜售,散养殖户也“添了一把火”,越是涨价越是不卖,助推了价格上涨。

    李文旭还表示,国家有关部门希望的是猪价稳步上涨,养殖户的利润稳步回升,而不是突然上涨,然后瞬间下跌,市场出现大波动。此次会议后,随着压栏放开,供应增加,肯定有部分地区会逐渐下调猪价,而随着市场供需、成本、养殖户的利润综合作用,猪价会回落到合理区间,大约在19元/公斤。

    值得注意的是,6月21日,温氏股份在互动平台上回应投资者提问生产计划时表示,公司始终坚持稳健生产,不赌行情,按照既定的生产规划,均衡组织安排生产,合理安排投苗和出栏销售节奏。除非逢大型节假日出栏节奏有所调整外,其他时间很少刻意采用压栏或提前出栏策略调整出栏节奏。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茅台再招人:人均年薪13万 873个名额

    下一篇

    每经热评丨八亿时空频繁跨界:“科创”不能搞成“创投”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