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拟合未来联合创始人付强:智能健身市场渗透率仍然较低 人机交互关系到核心竞争力

    每日经济新闻 2022-06-29 22:19

    创立之初,FITURE便获得了红杉资本600万美元的天使轮融资。去年4月,公司又获得3亿美元的B轮投资,估值过15亿美元,仅2年时间成长为成都高新区第六家“独角兽”企业,“刷新”了全球智能健身企业成长纪录。

    每经记者 谢陶    每经编辑 唐元    

    瑜伽、有氧操、格斗……随着运动场景的切换,一款名为“魔镜”的智能健身镜的视频界面中充满青春活力的健身教练相继登场,用户则像“刘畊宏女孩”“王心凌男孩”那样跟着画面一起“沉浸式”运动。对着屏幕锻炼的人们并未穿戴任何设备,屏幕界面靠什么感应锻炼者姿态?

    “镜面板下方的AI传感器起到了关键作用,它可以实时识别捕捉动作,通过AI算法判断用户动作是否到位。无需穿戴额外设备,即可实现人机交互。”6月27日,拟合未来(FITURE)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付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当面采访时介绍道。

    图片来源:企业官方微博 @FITURE官方微博

    近两年,传统线下健身房受疫情影响较大,智能健身领域似乎迎来了新的“风口”。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智能运动健身行业市场规模达到约180亿元人民币,预计2025年可达到820亿元人民币。

    以FITURE为代表的智能健身玩家加速入场。这家成立于2019年3月的年轻企业于去年4月完成了3亿美元B轮融资,实现估值超15亿美金。仅用2年时间跻身这一领域独角兽行列,“刷新”了全球智能健身企业成长纪录。

    这家本土初创企业为何能够赢得众多资本青睐,在众多智能健身企业中迅速崛起?当下,智能健身领域又呈现怎样的发展格局?《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深度对话拟合未来联合创始人付强。

    估值超过15亿美金 成长最快的“独角兽”

    “我们几位创始人除了都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外,也都是健身爱好者,我们一直希望能够做一家与兴趣相关的智能健身企业。”谈及创业的初衷,付强表示。

    作为公司创始人之一,付强本硕均就读于清华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先后供职于谷歌、亚马逊、腾讯等企业,长期从事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业务。

    除了兴趣因素,为何选择这样一个创业“切口”?付强表示,“全民健身是发展趋势,消费者对健身产品的需求将与日俱增并且多元化。智能健身领域将从小众市场逐步发展成为主流。”

    创立之初,FITURE便获得了红杉资本600万美元的天使轮融资。2020年9月,FITURE获得由腾讯领投的A轮6500万美元融资,同年12月获得A+轮2000万美元融资。去年4月,公司又获得3亿美元的B轮投资,估值过15亿美元,成为成都高新区第六家“独角兽”企业,“刷新”了全球智能健身企业成长纪录。

    细数站在FITURE身后的投资“朋友圈”,囊括了红杉、腾讯、凯辉基金、DST Global伙伴、君联资本、高鹄资本、蔚来资本、金沙江创投等十余家国内外一线VC/PE机构。

    作为一家初创企业,为何频频获得“大手笔”的投资?付强告诉记者,“我们先发制人地在业内推出了智能健身产品,精准地击中了健身市场的痛点。”

    付强指出,“传统线下健身房,辐射区域有限,健身房地理位置、教练数量、课程种类等都受到限制。加之疫情影响,线下健身房会员流失率增加。而居家健身场景某种程度上突破了空间和时间限制,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多元的选择,降低了健身成本。”

     

    图片来源:企业官方微博 @FITURE官方微博

    今年初,美国运动医学学会(ACSM)公布的2022年全球运动健身趋势TOP20中,家庭健身房位列第二,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

    在付强看来,智能健身镜这一类产品很好地顺应了消费潮流,“硬件+内容+服务+AI”是战略投资者比较看好的商业模式。“中国健身房用户超过了7000万人。有能力和意愿购买‘魔镜’产品的家庭用户估计会有4000万户,这是一个庞大的、尚待开发的市场。”

    人机交互是难点 更关系到核心竞争力

    记者观察到,2019年以来,除了垂直领域的玩家,诸如咕咚、乐刻、华为、小米、百度等科技巨头也在加速“试水”智能健身类产品。

    在付强看来,智能健身镜这一细分领域行业门槛不算高,进入并不算难。真正困难的是如何整合资源,在技术、内容、服务等维度做出一款均衡的、人机高度交互的产品。“如何实现更好的人机交互是业界普遍面临的难题。”

    “依靠自主研发的运动算法引擎识别系统(FITURE Motion Engine),我们可以为用户提供集智能健身硬件、虚拟教练专业指导、海量健身课程于一体的交互式体验,无需任何穿戴设备或传感器辅助。”付强介绍到。

    在谈到目前智能健身镜面临的痛难点时,付强强调,“AI识别的精准度非常关键,必须做到99%以上的精确度才能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交互体验。”

    以AI姿态识别为例,付强向记者介绍到,“传统的姿态识别很多时候仅满足手势识别、面部识别或只是针对瞬时的动作,智能健身镜要求做到连续性的、重复性的动作识别判断,其对于动作轨迹捕捉的要求也更加严格。”

    为了实现更好的人机交互,FITURE迅速组建起了规模超百人的人工智能团队,成员来自斯坦福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等顶尖高校以及苹果、大疆、特斯拉等科技公司。

    图片来源:企业官方微博 @FITURE官方微博

    某种程度上来说,电子消费品领域很多的创新都来自于人机交互,许多知名品牌正是基于此逐步构建起自己的用户生态。在技术的基础之上,如何打造出更具用户粘性的内容,则是提升人机交互的又一关键之处。

    为了打造更好的视听内容,FITURE在上海斥资搭建起了影视制作级别的内容中心,包括1个超过4000平米的“内容制作工厂”,聚集起国内顶尖健身教练,并由专业人士为课程量身编曲。

    “‘魔镜’呈现出来的音视频制作水准堪比好莱坞影视级别。”付强向记者透露,“目前我们获得了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及多个软件著作权,研发了力量训练、体态训练、舞蹈等一系列课程,每年可以实现超5000节运动课程的研制生产,正不断完善交互式健身内容库。”

    智能健身加速兴起 但市场渗透率仍显不足

    在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看来:“随着人均收入提升,健身赛道在中国还处于一个刚刚起步的早期阶段。”

    今年以来,智能健身领域的企业动作频频。家庭健身品牌麦瑞克获得A轮融资、高科技划船机品牌ROWORLD划船星球完成Pre-A轮融资、数智引力完成新一轮战略融资、Keep正式向香港联交所递交招股书,冲击“国内运动科技第一股”......

    记者观察到,智能健身的业态与模式均向着家庭式、碎片式演变。如何在脱离健身房的场景中实现健身服务的闭环,成为了未来智能健身产业的核心所在。

    目前,FITURE等智能健身玩家正探索基于用户的运动数据及生理数据提供诸如饮食建议、健康管理等其它产品服务,以延长智能健身上下游链条。“我们要做的是一款长链条的智能健身产品。目前我们产品的使用场景也已经从家庭拓展到酒店、商场等。”付强表示。

    图片来源:企业官方微博 @FITURE官方微博

    “我们在与红杉、腾讯、金沙江创投等资本接触的过程中,大家一致认为智能健身仍是一个高速发展的赛道,但目前市场的渗透率还有待提升。与此同时,线下和线上的健身场景应该是互为补充的。”付强告诉记者,“此外,地域与年龄分布不均衡也是目前国内智能健身行业面临的问题之一,健身人群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及年轻群体。”

    谈到公司未来的发展,付强透露,“今年4月,我们在北美开启了‘魔镜’销售。目前正忙着探索更多的线上线下渠道,一方面实现在丰富场景中为用户提供运动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也是让销售转化更加多元化。下半年,我们将在北上广深等城市开启更多门店。”

    “我们不希望通过‘烧钱’来获得快速的扩张。应对复杂的市场变化,像我们这样的初创公司更应保持高度的理性。”付强告诉记者。

    封面图片来源:企业官方微博 @FITURE官方微博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里海沿岸五国领导人就里海地区安全发布联合公报

    下一篇

    美元兑日元一度触及137整数关口,创1998年10月以来新高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