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陈星 每经编辑 王月龙 梁枭 盖源源
6月24日,兴齐眼药(SZ300573,股价136.02元,市值119.83亿)股价闪崩打了投资者们一个措手不及。10:30之后,兴齐眼药股价大幅跳水,截至收盘时下跌16.76%,报136.02元/股。 兴齐眼药大跌还“连带”另一只眼药个股欧普康视(SZ300595,股价53.34元,市值477.3亿)下挫,盘中下跌一度近10%,最终收跌4.94%。 由于两家公司均布局近视“神药”阿托品滴眼液,并通过旗下具有互联网医院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销售,股价波动引发关于“阿托品滴眼液将被互联网禁售”的猜测。 24日,两家公司均否认了这一传言。 兴齐眼药称尚未收到限制阿托品滴眼液销售的通知,欧普康视则称公司的阿托品滴眼液尚未开展实质销售,但未来会按计划推进。《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虽然国内尚无阿托品滴眼液正式获批上市,但包括前述两家公司在内,已经有多家企业通过“院内制剂+互联网医院”的模式提前抢占阿托品滴眼液市场。
否认业务受政策限制
6月24日,兴齐眼药、欧普康视等个股大幅下挫。截至当日收盘时, 兴齐眼药收跌16.76%, 报136.02元/股,市值较23日收盘时缩水约24亿元。 欧普康视盘中一度跌近10%,最终收跌4.94%, 报53.34元/股。
称不会降低诊疗严格性
兴齐眼药和欧普康视均身处眼科赛道,且 二者目前都通过旗下具有互联网医院资质的医疗机构,以院内制剂身份销售还未获批上市的阿托品滴眼液。 阿托品滴眼液是一种M胆碱受体抑制剂,因可使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松弛,出现扩瞳、眼内压升高和调节麻痹的作用,主要用于散瞳验光。 近年来,阿托品滴眼液成为众多眼药公司的“香饽饽”,主要是由于其对青少年近视的控制作用。 早在2005年,新加坡、中国香港就陆续有研究机构开展阿托品滴眼液用于延缓近视进程的研究。然而截至目前,阿托品滴眼液用于控制近视的临床试验仍在筹备或开展阶段,国内尚无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正式获批。在阿托品研究中,兴齐眼药位列第一梯队。 按照公司最新披露进展,阿托品滴眼液正处于Ⅲ期临床阶段。 6月24日上午,前述兴齐眼药工作人员也对记者表示,该临床试验目前仍在正常开展中。据东吴证券朱国广团队预计,兴齐眼药的阿托品滴眼液有望成为国内首家获批上市,获得短暂市场独占期。据东吴证券预计,2025年阿托品在近视儿童青少年的渗透率为0.67%,兴齐眼药的市场份额为55%,用药人数为45万人,3625元/年(298元/盒,30支/盒,1支/天),对应销售额为16.5亿元。 兴齐眼药身后,还有多家眼药公司布局阿托品滴眼液。 其中,欧康维视(HK1477,股价11.80港元,市值78.68亿港元)也处于临床III期阶段,兆科眼科(HK6622,股价4.13港元,市值22.38亿港元)、恒瑞医药(SH600276,股价33.52元,市值2138.24亿)及爱尔眼科(SZ300015,股价41.86元,市值2269.51亿)等同样也在开展阿托品滴眼液或其他用于防控儿童近视的药物研究。但值得注意的是, 虽然还未获批上市,但兴齐眼药、欧普康视已经率先实现阿托品滴眼液的销售。 今年1月,《每日经济新闻》曾发布题为《一款近视“神药”撑起十倍股:兴齐眼药绕道互联网提前收割未获批药物》的深度报道。记者调查发现,兴齐眼药凭借阿托品滴眼液取得的院内制剂资质、旗下兴齐眼科医院取得的互联网医院资质,得以通过线上诊疗的方式实现阿托品滴眼液的院内外销售。从2019年起,得益于阿托品滴眼液,兴齐眼药业绩开始大增。 2019年至2021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为162.79%、145.11%和121.31%。 增速最快的医疗服务板块收入均来源于兴齐眼科医院,而后者的收入有八成来自阿托品滴眼液。
尝到甜头后,多家同行业企业纷纷效仿,其中就包括欧普康视。今年6月初,欧普康视公告称,控股子公司合肥康视眼科医院获得安徽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机构制剂注册批件》。公司称,此次注册完成,使得合肥康视眼科医院可以开始配制和销售低浓度阿托品用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以满足临床对该品种的需求。而稍早前,公司旗下的医院已完成互联网医院全部执业登记手续,获得互联网医院执业资质。在今年5月的一场投资者交流中,欧普康视方面曾称阿托品滴眼液的销售将学习其他企业的销售经验。这是否意味着,欧普康视也可以复制兴齐眼药的路径抢占阿托品滴眼液的市场?对此, 欧普康视方面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阿托品滴眼液的销售尚未实质展开,但未来会按照正常计划推进。 需求人群可以通过欧普康视的互联网医院平台通过在线诊疗等方式,由公司提供服务和配送获得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对方还强调,互联网医院并不是公司卖药的工具,不会降低诊疗行为的严格性。记者还注意到,除上述两家公司外,何氏眼科(SZ301103,股价32.65元,市值52亿元)也在今年5月回答投资者提问称,公司的0.0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于去年10月获得医疗机构制剂注册批件,可在沈阳何氏及其互联网医院内凭执业医师的处方使用。换言之, 多家布局阿托品滴眼液的眼药公司正在复制兴齐眼药的路径,用院内制剂+互联网医院的模式为市场“止渴”。 这一模式虽提前“收割”了阿托品滴眼液的市场,但暗含违规风险。据《南方日报》此前报道:“院内制剂通常只能在本医疗机构内使用,要想在市场上流通,需获得国药准字文号。即便是其他医院要使用,也要向当地药监部门提交调剂申请。而 以网络邮寄的方式售卖院内制剂,可能涉及法律问题。 ”北大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王凯在今年1月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获批上市的药品是面向全国进行销售,甚至销售到海外都有可能,但 所谓的院内制剂就是医院的药剂科承担了配药和销售的职能,那么我们只可以在医院内销售。 ”
记者|陈星
编辑|王月龙 梁枭 盖源源
校对|段炼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_306577798
|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