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朱鹏 李佳宁 每经编辑 魏官红
从“AlphaGo”击败人类围棋职业选手,到《王者荣耀》等游戏中与人工智能的对战,AI技术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成为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2022年6月17日~18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网信办和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宣传部指导,中关村数字文化产业智库、中关村数字文化产业联盟、玉泉智库和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第六届中关村数字文化产业国际峰会”在北京如期举办。作为参会嘉宾,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李文新发表了以《人工智能与游戏》为主题的演讲,并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
“游戏提供了一个现实世界和未来虚拟世界的中间通道,在游戏领域我们可以最早地看到未来是什么样。”作为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专家,李文新认为游戏是研究AI的绝佳途径之一。
她分析称:“很多时候我们是通过完成不同难度级的任务来衡量智能,所以很多游戏实际上也是在检验人类的智能。而我们让机器做人类也觉得困难的事,这件事本身就是在度量人工智能。”
李文新 峰会主办方供图
数字化是智能化前提 智能化加速数字化转型
中国信通院发布的白皮书显示,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达到近5.4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数字经济对于国内经济数据的带动作用十分显著。
数字经济离不开前沿科技的带动,5G、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为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
李文新认为,每一次科技的创新与提升本质上都使得生产力在某一方面得到了飞跃,生产力的进步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生产关系,从而引发新的经济形态。
尽管数字化转型仍是现在各行各业热议的前沿话题,但李文新坦言,“数字化”在学界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研究领域。
“学界研究与现实应用都会有时间差,研究往往走在真实世界的前面,可能是二十年,甚至提前五十年,只有在研究领域将一条路真正走通,才有可能撬动现实世界巨大变化。所以数字化在我们看来其实是在用上一代的、已经比较成熟的技术推动传统行业的转型。”李文新告诉记者,当前学界研究已经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前进,不过,数字化是智能化的前提,需要先将传统产业与现实世界搬到数字世界里,才能进一步实现智能化的发展。
不过,智能化也并非仅停留在研究领域的“空中楼阁”,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探索与应用其实也能够很大地促进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推动社会进步与产业转型,但对于个人或企业来说,如果没有把握住新技术带来的新机遇就可能会被超越。”李文新表示,在过去数十年的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就出现过许多“弯道超车”的案例,一个老业态还没有完全衰落,但新业态的崛起就改变了整个产业格局。
“从这一角度来说,后来者反倒更有竞争优势,就好像船小好调头一样。技术创新会带来格局变化,抓不住新技术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淘汰。”李文新表示。
游戏是生活的一部分 度量人工智能一种方式
作为AI研究领域的专家,李文新并非一开始就专注于通过游戏进行AI领域研究。在此之前,她接触过地理信息系统领域,也在生物特征识别领域有所突破,是国际上最早从事自动化掌纹识别的研究者之一。
2017年,人工智能入选“201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李文新也在这一年彻底转入游戏AI领域研究。对此,李文新表示,因为自己主要做AI相关的研究,而游戏是最容易,可能也是人类最早迎接人机混合世界的一个场景。
随着技术发展,在未来的网络社交中,人们或许会越来越难以确认屏幕的另一端是真人还是AI。而这种个性化其实在游戏AI领域的研究中就有所体现,在李文新看来,每一种游戏都会反映出一种价值观,以及其鼓励的某种行为或性格。
比如,通过对人类打麻将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人打麻将是有偏好的,比如有人特别喜欢“顺子”,而有人很爱“清一色”。
李文新举例称,原始训练机器的方法训练出的AI在打麻将时没有偏好,看上去挺科学的,但流局率特别高,而加入个性化后,AI的和牌率就得到了很大提升。“这就说明个性化对AI是有影响的。如果AI只是计算没有个性,它就会在多个目标间不停切换,最后就和不了。”
关于游戏AI领域研究的商业化应用,李文新坦言,自己主要专注于怎么做新东西,至于技术怎么能变成钱,会有更专业的人去做。
不过,她也提及了自己对于游戏未来应用的看法。
李文新认为,游戏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如何让人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觉得游戏可以成为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
李文新曾提出“游戏AI应该是AI的主流方式之一”,在此次采访中,她也重新解释了对此的思考。
在李文新看来,虽然当前AI发展得很快,但“智能”是什么仍处于广泛讨论之中,并且没有定论。“很多时候我们是通过完成不同难度级的任务来衡量智能,所以很多游戏实际上也是在检验人类的智能。而我们让机器做人类也觉得困难的事,这件事本身就是在度量人工智能。”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