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蒙锦涛
受新冠疫情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许多企业开始重新审视自身的供应链体系,越来越多的企业深刻感受到供应链物流服务的重要价值和不可替代性,特别是关键节点下的可靠性和信赖度。疫情也给起到关键链接作用的运输和物流行业与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
基于此,每日经济新闻通过三方平台进行问卷调查、企业访谈和数据分析,希望洞察疫情对于实体制造、建筑、流通等商业企业在物流供应链等方面造成的影响,以及他们在选择供应链物流服务时着眼点的变化,并希望为物流行业的发展建言献策,并做了2022疫情对企业供应链物流服务的影响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显示,疫情使得大量企业供应链受阻,但近期随着疫情形势的整体好转,物流服务正有序恢复;疫情明确影响了企业对物流服务商的选择,大部分被调研企业表示对于供应链物流服务商的物流时效性、运营稳定性、风险应对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有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值得关注的是, 京东是在疫情和618期间用户首选率持续增长最明显的供应链企业,而企业对于京东的风险应对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评价也最高。
数据说明
所用数据来自市场调研和公开资料,通过第三方调研平台(网易有数)收集了300份有效问卷,被调研企业覆盖制造业、建筑业、批发与零售业、交通运输业等19个行业,重点聚焦于上海、北京、吉林等地区。同时,针对快消、食品、汽车、家电等行业典型企业进行访谈。其余数据均来自公开资料。
92%受访企业在疫情下受到物流供应链的影响
疫情造成部分生产企业停工停产,零部件供应延迟或是中断,影响成品交付。调研结果显示,92%的被调研企业表示疫情防控期间物流时效受到了影响,其中影响很大和较大合计占比达55%。
今年5月份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对中小制造企业的经营状况调研结果也显示,经营成本上升、新接订单不足和仓储及物流配送不畅是疫情对企业影响较大的领域。
不少企业在访谈中表示,受疫情影响,原有物流供应链体系受到冲击,商家遭遇有货发不出、订单无法履约的难题,让商家陷入经营困境。隆力奇电商总监夏文强谈到,因疫情导致上海仓库封锁,物流停摆不仅影响了消费者购物体验,更让商家面临着供应链压力。
近期,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整体好转,经过国家统筹、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各方协同努力,物流服务从承受巨大压力开始有序恢复。6月1日正式全面复工复产的上海,更是迎来了2个月以来的快递业务最高峰。仅中通快递当天揽派量就超过300万件,恢复到常态化的80%以上。据上海邮政管理局局长冯力虎介绍,预计到6月中旬左右,行业揽收水平将恢复到平时日均水平的70%左右。
拥有自建物流基础设施体系的京东,在上海地区的物流虽然也受到疫情影响,但是始终在坚持运营,且能力恢复较早。 上海市邮政管理局副局长余洪伟5月12日谈到,上海市行业揽收和投递业务量日均值均已达到100多万单,恢复到常态水平的1/6。在4月末,京东物流在上海的每日妥投单量已经超100万,超过1月日均妥投水平,单日妥投量峰值达150万单。5月底,京东物流在上海的单日散单揽收量和妥投量均已超过疫情前的峰值水平。
90%的企业更加关注供应链物流服务的稳定性和风险应对能力
疫情明确影响了大量企业对于物流服务商的选择标准。调研结果显示,企业对于物流服务商的物流效率、风险应对能力、稳定性以及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评价越高,越倾向于在疫情后选择该家物流企业的服务。
根据调研结果,顺丰、京东、EMS(邮政)三家的评价更高,而企业对于该三家服务商的选择占比也最高。 在2022年,企业对于顺丰、京东和EMS(邮政)的选择率上升;618期间,企业对于京东和四通一达的选择率提升。京东是在疫情和618期间用户首选率持续增长最明显的供应链企业,企业对于京东的风险应对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评价也最高。
疫情使得企业对于物流服务产生了新要求。根据调研结果,90%的企业表示疫情下物流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和稳定性会影响自身的选择,企业更加看重供应链的稳定性。其中,超过45%的企业表示疫情后对于物流服务商的物流时效性、运营稳定性、风险应对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有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
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电子商务首席专家李鸣涛指出,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企业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疫情影响下不断链,通过优化自身的选品、运输、仓储、配送过程保障商品的持续供应,让老百姓通过电商渠道可以买到需要的商品。
毫无疑问,2022年初的疫情让产业对供应链和物流的安全稳定有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供应链与物流行业正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相信在供应链和物流行业的发展中,更为扎实的基础设施、灵活响应的数字化供应链技术将成为众多企业的追求;而由此带动的供应链基础设施和数字化升级,也会成为中国制造、流通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契机。
编辑| 蒙锦涛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