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上海全面复工第一天,孙坚一早就去了公司和酒店门店,为了解全面恢复情况,他还特意去购物中心、周边餐厅、超市转了一圈,“确实是全面恢复,一切都蛮正常,就像是回到了静默前。”
每经记者 舒冬妮 广州报道 每经编辑 陈俊杰
从3月中旬开始居家办公,到6月1日上海全面恢复生产生活,作为一名酒店行业从业者,首旅如家酒店集团总经理孙坚在家里已经待了近3个月。
从封控之初想着如何解决员工的“吃饭”问题,到持续静默之下如何解决企业的“吃饭”问题,孙坚在多种情绪交织下,度过了这近90天时间。
6月1日,上海全面复工第一天,孙坚一早就去了公司和酒店门店,为了解全面恢复情况,他还特意去购物中心、周边餐厅、超市转了一圈,“确实是全面恢复,一切都蛮正常,就像是回到了静默前。”他言语中透露着对今日上海的满意。
首旅如家酒店集团总经理孙坚 企业供图
各种不确定性汇集,孙坚同样焦虑。
3月,疫情袭来,被封控在小区,吃饭怎么办?这可能是当时每一位上海市民最现实的问题。
“变化很突然,静默后的民生供应,亲戚朋友的状态,还有网络上的各种负面信息,难以分辨真假,充斥着争议,还是比较烦躁的,没有人想到上海疫情会发展成这样。”孙坚回忆。
这样的心态持续了二十多天。
但工作仍在继续,作为首旅如家的总经理。六点起床是孙坚多年的习惯。
不一样的是,疫情之后,除了公司日常经营数据,六点到七点间,了解征用酒店的增减、员工密接或隔离情况等防疫报告成为孙坚工作的主要内容。在经历过2020年的疫情后,酒店内部已经建立起一套流程完善的防疫工作体系。
而在上海的这段时间,每天七点半之后,孙坚会等着第一时间查看“上海发布”,“非常关心自己住的区域怎么样了,公司所在区域怎么样了,整个上海动态清零是什么样的状况”。
更让孙坚焦虑的,还是“经营怎么办”?
“吃饭”之外,孙坚有着一系列更紧迫的现实问题,“虽然我这样讲可能有点危言耸听,(但疫情发生)第一天,大家可能还没有那么多感受,半个月一个月之后,对于企业来说,特别是我们这样固定成本非常高的公司,物业租赁费用、近10万名员工,每个月的开销都是以亿来计,疫情下(收入)面临50%以上的降幅……”孙坚毫不讳言疫情带来的冲击,“所以我们对企业怎么能够活下去,怎么能够生存做了很多工作。”
“包括门店的调整和管理、如何降本增效、如何调整产能和供给不匹配的情况,不同的阶段,组织战略也不一样。”具体内容孙坚没有展开,但他举了两个实际的例子。
“疫情后,紧急预案启动,所有人进入特殊事件阶段,人的生命是第一位的,其次是企业能够活下去,怎么活下去?马上停掉全部不必要的费用,整理清楚哪些是必要的,哪些是不必要的。只要是支出,疫情发生以来,哪怕是我们规模这样的公司,一张单据5万元的支出都要到我这边签字,不是要这个权力,而是要将整个费用控制到极限的程度。”孙坚说。
而在具体经营上,也体现了企业的“精打细算”。
“正常情况下,市场的需求与我们的供给产能相匹配,比如百分之八九十的出租率需要配多少人,但疫情下,需求大幅减少,如果还用过去的产能去服务,肯定是没有效率的,所以在员工上会做一些调整,住客不多的情况下,把他们放在同一个楼层,另外的楼层人员就可以节约……”孙坚说。
封控状态下,员工的心理状态也是企业关注的重点,这段时间,首旅如家上海的员工们早上线上打卡,按时召开晨会和沟通会,集团还设置了健身操、生日会、云端卡拉OK直播会等娱乐性质的会议活动。
早八点半后,孙坚进入常规工作状态,到十二点午休。下午工作从一点半开始,到五、六点间,会安排不同的会议。除了固定的周一管理例会、周二发展会议、周五销售会议、投资者会议外,疫情期间,还穿插着政府沟通、相关协会等等的各个会议。
他将一天大大小小的会议分为对内和对外两种,对内的核心议题是防疫与企业经营,对外是与同行及政府相关部门关于疫情情况的交流。同时,作为新沪商联合会主席团成员,在“企业复工复产领导小组”中,孙坚也希望帮助其他企业家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上有效“止血”“补血”“造血”。
首旅如家旗下某酒店员工在完成核酸、抗原结果登记后,测量体温上岗 企业供图
5月20日,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关于我市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有序复工复产的实施方案》显示,上海分三阶段推进复工复产。第一阶段集中恢复产业链供应链;第二阶段扩大复工复产;第三阶段,6月1日以后加快全面复工复产。
5月下旬以来,孙坚的会议主题也开始发生变化。随着疫情形势好转,上海的隔离酒店也开始向复工复产方向调整。
“但市场并不是一个插座,插上去,就可以马上启动,市场放开、消费者信心恢复、商业活动恢复都需要时间,而上海的恢复,或许会需要更长时间,可能七八月份才能进入稳定增长的状态。”孙坚说道,复工复产需要时间,也有一些实际困难。
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审批证。孙坚表示,以前,企业经营只需要营业执照,但现在恢复营业还需要审批证。
“上个礼拜一家建筑公司有300多号人要来上海工地复工,但先要隔离5天,就需要住酒店,找到我们,但我们也不是每家酒店都能审批下来去接待他们。”有的街道担心带来不确定性,不予发放审批证。
对于复工,孙坚认为,各部门及各环节都应该有一致的目标,并贯彻到底。
复产方面,在孙坚看来,现阶段无外乎“止血”、“补血”和“造血”,“第一要止血,就要尽快让整个商业体和经济流动起来;第二,从停止到启动仅靠自身,困难是很大的,所以一定要补血,目前国家也出了很多纾困和扶持政策,但时间很重要,要立即补血,比如说降税,所以现在要降直接费用。”
孙坚建议,阶段性补助或减免中小企业的直接成本费用,比如缓交社保公积金,减免企业房租等。另外,现阶段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和能力受损,可以通过大规模发放消费券,间接性为市场造血,最终让市场恢复正常运行。
5月29日,《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出台,针对企业实际困难,从阶段性缓缴“五险一金”和税款、扩大房屋租金减免范围、多渠道为企业减费让利、加大退税减税力度、发放援企稳岗补贴等方面,综合实施“缓免减退补”政策,多管齐下为企减负。
在缓缴方面,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5个特困行业以及受疫情影响经营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可缓缴社会保险费,用人单位可申请缓缴住房公积金,纳税人可延期纳税申报或申请延期缴纳税款。在减免方面,除减免房租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减免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非居民用户给予3个月应缴水费、电费、天然气费10%的财政补贴,免收3个月单位生活垃圾处理费等。在退税和补贴方面,进一步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在更多行业实施增值税存量和增量全额留抵退税,对餐饮、零售、旅游、交通运输、文体娱乐、住宿、会展等困难行业企业给予一次性稳岗补贴,对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
6月1日,在又一场会议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再次采访了孙坚,“新的纾困政策和疫情防控新变化,整体上比较精准和周到,比如取消对企业复工复产审批审核,明确提出不能阻拦和层层加码,直截了当、一竿子到底,今天看来,各方面情况都还不错。”
这一天,孙坚从居民社区、公司园区、办公点,走了一路,一路顺畅,他还顺便去购物中心、周边餐厅、超市转了一圈,路上还看到流动核酸检测点,也有排队做核酸的队伍。
“我们做生意要了解一下这个市场,社区解除封控后到底如何,今天看到的情况,人流、车流跟之前都差不多,就像是一下子回到了静默前,我觉得应该会慢慢恢复的。”孙坚说。
“2022年深圳、上海、北京‘战疫’,都是一线城市,对比去年,(对我们收入)下跌影响已经超过了50%。”孙坚说。
孙坚解释,对于酒店行业而言,收入来源于市场流动,但目前不管是商业活动、展会还是休闲旅游,都有太多不确定性,整个市场的流动量不够,对于行业来说,市场供给量也没有了可预见性,对企业更难。
“酒店行业是没有库存的行业,是一个当天过期的产品,对于2022年来说,这几个月,就已经注定了对全年的影响,后期恢复也需要时间,就算未来八九十月份‘报复性’消费,但全面覆盖前期负面影响几乎不可能,所以对于行业预期而言,总体并不乐观。”
疫情冲击下,部分中小品牌或单体酒店资金链断裂、难以为继,虽然也给了大型连锁酒店品牌扩张的机会,但在疫情恢复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企业会选择现金为王还是加速扩张?
孙坚判断,未来酒店业还会有大比例出清,市场供给会阶段性减少,对于存活的企业会有红利期。
疫情袭来,航空、景点、旅行社、酒店、餐饮是受冲击最严重的行业,回顾过往,2020年行业前低后高,下半年市场相对稳定,2021年又是过山车般得前高后低,而2022年上半年下跌更加严重,酒店企业不断退出。
根据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2021年中国酒店业发展报告》,截至2020 年期末,整体连锁化率增至31%,2019年为26%。
对于活下来的酒店,孙坚认为,要以更加灵活的商业模型和管理方法去应对常态化的疫情,对不确定性的市场快速调整;还要看到由于消费者习惯的变化,对酒店环境和安全保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本地游和周边游盛行的背景下,酒店也要在产品结构和属性上有所调整,更加注重商务和休闲旅游的结合。
而公司之所以保持较快的扩张速度,孙坚认为,轻资产特许加盟的商业模式是关键,自有物业租赁的直营店比例不断降低,中小酒店100%的品牌投资模式减少,赋能联盟的小投入模式增加,“一个是通过更多的人投资来分散风险,第二是通过更多人的小投入来降低风险。”孙坚说。
“怎么评价这段经历呢?”记者最后问道。
“这两个多月的时间,确实给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企业、整个社会都带来很多挑战和困难,我们只能去面对,包括在复工复产过程中,我们需要去学习和思考,只有吸取经验,才能改变才能进步,那么这样一个特别的生活,才是对未来有价值的。”孙坚说。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