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快、稳、准,这里出手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2-06-01 21:23

    “稳住经济大盘”成为当下刷爆媒体的热词。

    自国家定调后,多地地方政府纷纷跟进出台稳经济稳增长政策。在这个决定全年经济走势的关键节点上,5月29日,西咸新区抢抓时间窗口,因地制宜迅速出台了“稳增长23条”政策。

    作为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同时也是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总窗口,西咸新区23条政策不仅覆盖全面、组合式出招,且针对性极强,直击当前区域经济稳定和中长期高质量发展问题,真金白银促投资,夯实产业经济,刺激市场主体长期预期,保证就业蓄水池,诸多政策力度空前,看点十足。

     

    01

    拿真金白金奖励

     

    市场主体是稳经济的压舱石,而政府财政手段是经济施政的重要工具。

    因此,“西咸23条”一个最大特点是,先立足当前,针对经济的力量载体市场主体,拿出真金白银去补贴和奖励,以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

    粉巷财经注意到,23条政策中有15条涉及各种奖励和补贴,服务对象涵盖产业、企业和个体等多层次市场主体,主体覆盖更广。

    比如产业投资上,在《西咸新区应对疫情影响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奖励政策》的基础上,予以再加码。对今年6月、7月、8月新开工、社会主体投资的产业类项目,再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10万元一次性补贴,即申即享。

    要注意的是,这种投资补贴细则上仅针对社会投资类项目,产业项目是指先进制造、电子信息、临空经济、科技研发、文化旅游、总部经济和都市农业等领域项目,不包含单纯购置类项目。

    该条政策旨在通过投资这架马车来稳经济,同时与西咸新区的产业布局相契合,能看出西咸新区发展经济的长期主义心态,即注重产业落地和实体经济。

    针对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企业,比如对现有规模以上工业、服务业、限额以上商贸企业给予一次性10万元运行补贴。对今年6月纳入规模以上工业、服务业、限额以上商贸企业统计名录库的企业,再一次性额外奖励20万元,下半年纳入统计库的,奖励10万元。同时,亦以奖励的方式鼓励工业企业技改提升。

    真金白银奖励的同时,“西咸23条”亦想方设法为市场主体减负,体现财政政策进一步发力为困难领域纾困的作用。

    比如免申即享的系列政策,对于新区重点项目,最高不超过30万元的标准,给予电费补贴;降低出让地块保证金的缴纳比例最低至20%,允许受让人分期缴付土地出让价款;加快项目审批手续办理,推动产业项目拿地即开工;实行企业诉求“双周动态清零”等。

    市场主体层面,中小微企业的困境亦得到关注,如减免企业房租。退还增量和存量留抵税额等减负政策。再如鼓励金融机构让利小微企业,加大贷款贴息,地方金融组织支撑等,通过适当的金融政策为市场主体补血。

    “这些无不是当前经济发展领域迫切急需的解决的问题,当下而言,能立竿见影恢复的是市场主体的投资信心及激发其活力。”地方经济观察人士评价称。

    同时,这些政策下均有详细的实施细则,包括申报主体限制、申报所需资料、申报部门、时间区间等,以方便企业等市场主体申报享受政策红利。

     

    02

    稳定企业长期预期

     

    发展产业经济是地方政府稳经济的利器,而稳定投资和保增长,企业一定是市场的主体和核心。

    除拿出真金白银去解决当下困境,西咸新区更是从发展产业经济和稳定企业长期预期的角度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区域经济的中长期发展蓄势。

    比如从“西咸23条”的覆盖主体看,政策扶持亦涉及先进制造业及新兴产业,以及产业中的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等主体。

    先进制造业方面,西咸新区对于上半年产值增长5%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和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企业,给予3-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政策类型为免申即享。

    具体细则为2021年度产值在10亿元以上,且2022年上半年产值同比增长5%(含)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给予每家企业50万元的一次性基础奖励;增长超过5%部分按比例增加奖励,每增加1%,增加2万元的奖励,累计最高奖励100万元。

    2021年度产值区间在1亿元至10亿元且2022年上半年同比增长5%,给予每家企业10万元的一次性基础奖励。增长超过5%部分,累计最高奖励50万元。区间在2000万元至1亿元的,一次性基础奖励为3万元,超过5%的部分,累计最高奖励则为30万元。

    众所周知,西咸新区是陕西最大科创平台“秦创原”的总窗口,先进制造业是区域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高科技企业是区域锚定的核心主体,给予此强补贴和奖励,明显是为区域经济长远的高质量发展蓄力。

    数据统计,今年1-4月,已有总投资925亿元的49个重大产业项目签约落地西咸新区,引进内资662.9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2亿美元,引进世界500强企业2家,中国500强企业4家,行业龙头企业8家,展示了“秦创原”总窗口的产业吸引力。

    稳定企业长期投资预期上,政策提出培育更多市场主体来做增量和刺激信息。对今年6月新办企业登记为一般纳税人,实缴资本不低于100万元,存续期满6个月且产生经济贡献的,给予每家1万元补贴,企业可即申即享。

    上述分析人士表示“西咸的政策围绕新区产业定位做长远规划,刺激企业长期投资预期,留足了市场主体发展的空间,体现了政策的前瞻性和战略性眼光。”

     

    03

    抓住就业蓄水池

     

    在众多经济指标中,归根结底两个指标最重要:物价和就业。这两个指标,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还关系到政治和社会稳定。

    “西咸23条”政策含金量的体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抓住了就业蓄水池,直指稳经济及发展经济的核心。

    在短期恢复和刺激信心上,以上政策继续延长原有政策期限,如自今年7月1日起,再次延长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率政策1年,政策执行期限至2023年6月30日。

    细则为延续失业保险费率由2%降低至1%,其中:用人单位缴费比例由1.5%降低至0.7%,个人缴费比例由0.5%降低至0.3%;延续工伤保险费率在行业基准费率的基础上下浮50%。如是降幅极大地为企业和个体减负,从而降低失业风险。

    同时,在落实阶段性社保费缓缴政策上,将享受主体范围扩大,不仅覆盖企业,亦覆盖个体,对一季度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无力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企业可申请缓缴工伤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缓缴期不超过六个月。

    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餐饮、零售、旅游行业的参保企业纳入重点支持范围,可允许缓缴期限不超过一年。对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铁路运输5个特困行业实施阶段性缓缴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三项社保费用政策。

    而以个人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体工商户和各类灵活就业人员,2022年缴纳养老保险费有困难的,可自愿暂缓缴费至2023年底前补缴。

    粉巷财政注意到,以上社保缓缴政策后附了申请主体、缓缴期限、缓交险种、申请方式 、办理方式等细则,并且附上了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联系方式,以方便主体询问及申报,体现了地方政府的人性化服务和精细管理细节。

    长远上,西咸新区则注重稳定和奖励市场主体企业的方式来保就业,如对于新区规上工业企业以5月参加社会保险人数为基数,承诺年底前不裁员的,按照每名参保职工5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稳就业补贴,最高100万元。

    为了支持企业扩岗促就业,政策对新区企业今年6月起新招录员工、签订1年以上(含1年)劳动合同并有缴纳社会保险记录的,按每人20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

     

    04

    拟发放千万消费券

     

    事实上,市场信心的恢复,除了企业投资端,另一端消费端亦举足轻重,23条政策亦针对消费端的信心重建及促进消费市场,做了因地制宜和对症下药的政策设计。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稳经济政策最直观的体验就是消费券,汽车尤其新能源车是促消费中的关键发力点,为此西咸新区今年6月发放1000万元专项汽车消费券,鼓励消费者在新区限额以上汽车销售企业购置汽车。

    补助标准为:第一档,购车发票金额在10万元(含)以上20万元(不含)以下,补贴1000元/辆;第二档,购车发票金额在20万元(含)以上30万元(不含)以下,补贴2000元/辆;第三档:购车发票金额在30万元(含)以上,补贴3000元/辆。该汽车消费券西咸新区限额以上汽车销售企业销售的各类车辆,均可使用。

    新能源汽车作为西咸新区重点发展的核心产业之一,汽车消费券对于刺激消费市场和区域产业发展无疑为双赢。

    为了推动消费市场主体迅速回稳。西咸新区对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市场主体按经营类型、规模分档,每家给予一次性500元、1000元、5000元、1万元补贴。同时,发放2000万元综合消费券,用于以上市场主体开展促销活动。

    作为文旅热门打卡地,西咸新区亦有针对性地刺激文旅市场尽快复苏。对新区内旅行社、分社招揽过夜游客入住新区星级酒店、限额以上酒店、等级民宿的,对相关旅行社每人次奖励30元,单家奖励最高20万元。对于承办省、市和新区重大文旅活动的新区企业或单位,给予活动总费用的30%补助,每家企业最高100万元。

    粉巷财经注意到,西咸新区作为秦创原总窗口,此前已经打出了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如秦创原15条、营商环境18条,做实做强区域内产业基础和企业主体,而在稳经济大盘这个大局面前,西咸新区反应迅速,对政策理解得也很深刻和到位,这次的23条则力度更大,范围更广,期限更长,针对性更强。

    “以上政策体现出西咸新区对稳经济的信心和决心,按照西咸新区规划,其到2025年形成2个500亿级、3个200亿级、7个50亿级规模的产业链,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未来可期。”上述人士表示。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西咸新区官微)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华如科技:拟发行2637万股,6月8日初步询价

    下一篇

    旗下“网红”豪宅尚未完工却宣布“全员待岗” 这家深圳老牌房企回应:属于常规操作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