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蔡雅芸 每经编辑 赵博渊
成都双流西开区创业中心 图片来源:成都市双流区提供
位于成都双流的西开区(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是内陆地区最早设立并经国务院核准的省级经济开发区。自1992年成立至今已有30年。这30年间,西开区发生了哪些变化?
初设立时的西开区,主要定位于发展电子、制药、机械制造、新材料、绿色食品等产业,到1996年,西开区就已经取得了引进投资单位191家,引进项目281个(其中生产性项目96个),协议引进资金58.7亿元,建成投资单位90家,实际投入建设资金21.6亿元等一系列显著的成果。
积累多年发展成果的西开区,随着如今站在成都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落实“双碳”目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新的时代节点上,面对打造转型升级示范标杆争创国家级开发区重大历史任务,西开区也正在对产业和人才的升级转型下“大功夫”。
围绕产业质效升级、功能配套升级、生态品质升级三个核心问题,西开区正进行实质的转变。电子信息、航空制造、生物医药、绿色能源、新材料等十余种产业正在西开区如火如荼地聚集与发展;综合生命科学、电子信息等战略产业以及重要创新孵化平台和开放合作功能平台以打造科创走廊;天味食品、金发科技创新园一期、金牌厨柜、新易盛等诸多产业项目持续推进;与电子科大、中科院光电所、中国核动力研究院等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共建电子科大科技园等4个大学产业园,累计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12个、省级创新平台14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3个,获评四川省院士专家产业园……
横纵升级,锚定发展。在西开区的《创建国家级经开区加快西航港开发区转型升级空间发展规划》中也已明确,到2025年,园区产值规模超2000亿元(预计近几年产值年均增速在10%以上),要发展成为全市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重要极核,初步建成空间布局宜人、城市功能完善、创新动力强劲、适航特征明显、发展质效跃升的开发区,成为引领成都工业区向功能区转型升级示范标杆。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